生态文明视角下美丽乡村建设路径探析
2021-10-22王玉霞时红蕾
王玉霞 时红蕾
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基本单元,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共十一篇三十七章,有7处提到“美丽乡村”;第六篇以“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为标题统领,提出了三章十节的建设内容和举措,重点包括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内容。从《规划》可以看出,建设美丽乡村,必须以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因地制宜,注重发展绿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走生产、生活、生态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文章以山东省东营市H村为例,试图探索一条符合当地特色的“宜居、宜业、宜游、宜学”美丽乡村建设之路,为同类地区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一、H村概况
1. 地理位置。H村于1912年建村,已有百年发展历史。距离东营市中心城区17公里,距所属街道办事处4公里。附近有国道516、省道228、316等,交通便捷。毗邻黄河入海口生态农业观光园、东营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东营市现代渔业示范区休闲渔业示范园等旅游景点。
2. 土地情况。H村土地总面积10260亩,其中村庄占地375亩,养殖小区500亩,村委会流转土地1800亩(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事业),群众耕种土地3100亩,企业项目建设征地约2000亩。
3. 人口及年均收入情况。现有村民173户,共471人,其中党员19人,村内无少数民族。2019年人均收入2.01万元,村集体收入260万元。
4. 荣誉称号。获省级文明村、优秀网格、“一村一品”示范村,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县区级“美丽庭院”示范村、五星级平安村居等荣誉称号。
二、H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基础和优势
1. “村两委”班子年富力强。“村两委”班子成员共4人(男3人,女1人),平均年龄49周岁,2人大专学历、2人中专学历。从总体看,班子群众基础较好,工作扎实,具有较强的威信和影响力。多年来,综治、司法、人民调解、网格等工作位居街道前列,已连续十年无信访事件,获县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五星级村级党组织、优秀基层党组织、普法先进单位等称号。支部书记曾获“区优秀人民调解员”“新型农民学校创建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2. 有一定的产业基础。H村产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种植业方面,主要发展棉花、红薯、耐盐苗木等。其中,H村沙土红薯为“一村一品”特色产品,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旱耐瘠和病虫害少等特点, 外形美观,口感淳甜,深受市场欢迎,已打入潍坊、滨州、济南、淄博等周边地市市场,并远销北京、上海等城市。2011年,种植户联合成立红薯专业种植合作社,注册“鲁北黄三角”红薯品牌,通过省无公害认定。目前,红薯种植面积约500亩,年产近300万斤。另外,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于2019年成立H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流转土地150亩,实行集体经营,入股分紅模式,种植嫁接黄金榆树等耐盐苗木,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养殖业方面,主要发展生猪、肉食鸡等产业。村南800米处设置了约500亩的养殖区,已培养养殖专业户17家,年出栏生猪可达1万头、肉食鸡30万只。
3. 村居环境整体较好。H村房屋排列整齐,多数为砖瓦结构平房,少数为泥草房。村内建设了文化大院、文化广场和乡村记忆博物馆等配套设施。村内主要道路已完成硬化,即将启动道路两旁的绿化工作。近年来,H村通过“旱厕改造”、“煤改气”、“清河行动”、“美丽庭院”创建等工作,村居环境大为改善。
4. 平安综治成效显著。通过“警民联防、信息导防、科技固防”,H村走出了一条农村社会治理创新之路,实现了辖区“零纠纷、零警情、零发案”。主要做法是:一是通过“技防示范村”项目,实现了全村高清视频监控全覆盖。二是成立“萤火虫”治安义务巡逻队,由街道派出所所长及1名民警包片,挑选10名年富力强、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村两委”成员、优秀党员、退伍兵为班底组成巡逻队。由村支部书记和民兵连长挂任巡逻队队长,按照网格化标准将村子划分为居住区和养殖区两个网格,在派出所指导下建章立制,加强培训并完善后勤保障工作,确保全天候动态巡逻,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警情协处、平安宣传等工作。
三、H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存在的短板
1. 产业规模较小,以传统种植/养殖模式为主。种植业和养殖业规模都较小,虽然通过合作社实现了一定程度的集中,但生产方式较为粗放,规模化经营所需要的统一品种、统一标准、统一储存、统一购销体系还不健全,产业链条短,产业体系尚不完善。
2. 土壤盐碱程度较高,撂荒地较多。土地多为沙质盐碱性土壤,平均盐碱程度达4‰到5‰,可种植作物少,种植成本高,大量土地被撂荒,杂草丛生,既影响了村容村貌,也增加了环境整治成本。
3. 劳动力流失较为严重,出现“空心化”趋势。产业带动作用较弱,加上距离城区较近,大量劳动力流入城市,村内留守人员多为妇女、儿童和中老年人,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缺少人才支撑。
4. 乡风文明建设还有差距,生态文明理念有待加强。村内存在文化设施重建设轻管理、文化活动不够丰富、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热情不高等问题。部分村民在婚丧嫁娶、消费娱乐等方面还残留着一些陈规陋习,多数村民对生态保护、垃圾分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绿色发展和生活方式认识不清,尚未形成行动自觉。
四、关于H村建设美丽乡村的几点思考
H村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应立足自身实际,深入挖掘优势资源,多方整合力量,重点在以下四个方向发力。
1. 强化党组织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振兴乡村的主心骨和顶梁柱。农村稳不稳、农业兴不兴、农民富不富,关键是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强不强,作用发挥得好不好。H村强化党组织建设,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要充分发挥支部书记“头雁效应”。村支部书记作为村委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肩负着建强组织、治理乡村、引领发展的多重使命,其思想境界、发展思路和抓落实能力直接影响乡村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必须切实担负起责任使命,增强科学发展、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的工作能力,带领村子沿正确方向发展。二要高度注重党员队伍建设。针对目前党员队伍存在的党员数量偏少、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能力偏弱等问题,要注意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发展本地专业户、技术能手、青年农民、妇女入党,吸引外出能人、退伍军人返乡等方式,发展壮大党员队伍。三要善于组织、发动群众。通过党员干部示范引领、教育引导、发扬基层民主等方式,激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人翁意识,形成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