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研究
2021-10-22张萍
张萍
(临沂市人民医院,山东临沂 276000)
产妇在产后易诱发盆底功能障碍,此类障碍疾病会对产妇产后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并影响其生活质量。与此同时,在医护干预不当的情况下,还易诱发一系列盆底功能障碍并发症,如压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以及腰骶部疼痛等[1-2]。为了改善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有必要采取有效的医护干预方法。近年来,有研究表示针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综合盆底康复训练,可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提高阴道收缩压,并延长阴道收缩时间,进一步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4]。鉴于此,该文将该院2019年2月—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盆综合底康复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现将研究内容及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均为阴道自然分娩,且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均对该研究知情并签署相关同意书。此外,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及严重精神障碍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50例,年龄21~38岁,均值(31.7±1.2)岁;初产妇38例,经产妇12例。对照组50例,年龄22~37岁,均值(31.8±1.1)岁;初产妇37例,经产妇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干预。基于产妇能够顺利分娩且无明显并发症的条件下,于产后进行常规康复训练,产妇可取坐位、站位、平卧位进行训练,医师指导产妇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吸气时收缩肛门约10 s,呼气时放松肛门约5 s,反复进行以上操作,避免腿部、臀部肌肉的参与。每次10组左右,每天训练3次。
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盆底康复训练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医师指导产妇维持正常的呼吸频率,在不屏息的条件下进行训练,训练期间需避免阴缩导致臀部肌肉、大腿肌及腹部肌肉受到影响;同时根据产妇产后机体营养状态及个人饮食喜好制定营养健康的饮食计划方案,以高蛋白饮食为主。合理运动,维持大便通畅;训练期间行正确体位洗浴,并禁止性生活;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提升产妇对盆底康复训练干预的认知,进而提高产妇的训练依从性及配合度。(2)指导产妇进行阴道哑铃(深圳德佳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型号:MMK50,粤深械备20170100号)训练,如果产妇完成度不高,则可采取其他训练方式代替,如提肛练习、上下楼梯练习、深蹲以及跳蹲练习等,将训练时间控制在约20 min。产妇能够顺利完成上述训练后,再进行后续训练。(3)必要时,可对患者进行电刺激治疗,使用阴道电极[南京麦澜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MLD V2,苏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2211164号],将电极片贴敷在产妇的下腹部位置,把阴道电极插入产妇阴道内;使产妇能够感受到显著的肌肉收缩,每间隔1 d进行1次治疗,持续治疗12次为1个疗程。
两组产妇均持续训练6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干预后盆底I类肌纤维与盆底II类肌纤维的疲劳度、电压。
(2)比较两组干预后阴道收缩压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
(3)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干预后肌力指标恢复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盆底I类、II类肌纤维疲劳度、电压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盆底I类、II类肌纤维疲劳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盆底I类、II类肌纤维电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后肌力指标恢复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干预后肌力指标恢复情况比较(±s)
组别疲劳度(%/s)盆底I类肌纤维盆底II类肌纤维电压(μV)盆底I类肌纤维盆底II类肌纤维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0.03±0.01-0.24±0.13-0.03±0.02-0.23±0.11 8.69±1.93 5.71±1.28 8.46±1.67 5.76±1.34 12.649 11.389 0.000 0.000 8.917 0.000 9.099 0.000
2.2 两组干预后阴道收缩压及收缩时间比较
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阴道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收缩时间则明显长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后阴道收缩压及收缩时间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干预后阴道收缩压及收缩时间情况比较(±s)
组别阴道收缩压(cmH2O) 收缩时间(s)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86.94±17.15 58.11±12.76 6.69±2.60 4.41±1.10 9.537 0.000 5.711 0.000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在并发症总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8.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扩大,加之如果胎儿的体积偏大,或在妊娠期多因素影响下,易使盆腔肌肉受损,或者造成神经缺失症状,使产妇的盆底肌力减弱,进而影响产妇产后生活质量[5-6]。因此,临床建议针对产妇产后出现的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需采取及时有效的医护干预方案。
临床以往针对产妇产后会采取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虽然能够取得一定效果,但是在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方面效果不够理想,且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压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以及腰骶部疼痛等[7-8]。在该研究中,反复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能够促进产妇盆底肌力的改善,其主要作用机理为:规律性地缩放盆底肌肉,能够使盆底肌肉群得到有效锻炼;同时可使产妇的肛门收缩力度得到有效提升,进而达到促进康复的效果。而该次研究重点提到盆底康复训练干预,其通过合理、科学、有针对性的盆底康复训练,可促进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得到改善,增强产妇产后阴道收缩压,延长阴道收缩时间,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高效。所以,综合考虑,可在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的基础上配合有针对性的盆底康复训练干预,从而使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得到有效改善,进而提高产妇产后生活质量。
该文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盆底I类、II类肌纤维疲劳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盆底功能康复训练可促进产妇产后盆底肌力的恢复。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阴道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收缩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说明盆底功能康复训练可促进产妇产后阴道收缩压的增强及收缩时间的延长[9-10]。此外,在并发症总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8.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00%,说明盆底功能康复训练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总之,盆底功能综合康复训练干预方法的应用价值颇高。近年来,国内有学者表示,针对产妇产后加强盆底康复训练干预,可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高效,并发症发生率在10.00%以下[11-13],此次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00%,由此可见盆底康复训练干预方法的安全性高。当然,在干预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医护工作人员需秉承“以人为本”的医护原则,充分尊重产妇,以和蔼、礼貌的态度与产妇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并注重产妇个人隐私的保护,提高产妇的信任程度,避免纠纷事件的发生,进而促进临床医护干预服务工作质量水平的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盆底康复训练可改善产妇产后盆底功能,促进阴道收缩压的增强,延长阴道收缩时间,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提高产妇产后生活质量,具备推广及使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