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被动运动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1-10-22李进军张淑欣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14期
关键词:被动置换术康复训练

李进军,张淑欣

(北京燕化医院康复医学科,北京 102599)

膝关节置换术是目前临床治疗骨性关节炎及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手段,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减轻膝关节疼痛给患者造成的痛苦[1]。临床实践经验显示,膝关节置换术若要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需要主治医师熟练掌握手术操作技巧,同时需要配合早期康复训练,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2]。持续被动运动是指患者在肌肉完全放松的状态下,由机械外力驱动肢体模拟关节往复运动,目前在关节置换、松解等术后功能锻炼中得以广泛应用[3]。持续被动运动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治疗中,可通过减轻患肢肿胀达到预防膝关节粘连的目的,提高膝关节屈曲度[4]。该研究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月在该院接受早期康复治疗的80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就持续被动运动的应用效果作具体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该院接受早期康复治疗的80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原发性膝关节疾病;(2)具备手术指征;(3)首次行膝关节置换术;(4)均为单侧膝关节置换。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2)存在免疫系统疾病;(3)凝血功能障碍。按照交替分组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50~77岁,平均(64.32±3.11)岁;原发病:膝关节骨关节炎2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0例,创伤性关节炎8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2~76岁,平均(64.31±3.08)岁;原发病:膝关节骨关节炎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1例,创伤性关节炎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由康复医师和治疗师共同指导患者完成训练。术后1~3 d,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功能锻炼、踝泵训练;术后4~7 d,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训练,坐床边进行膝关节屈曲和伸直练习,并在助行器辅助下进行站立训练,每次训练结束后冰敷膝关节3~5 min;术后2~6周,指导患者进行髌骨被动活动训练,在助行器保护下进行简单步行训练,并视患者具体恢复情况增加上下台阶训练;术后7~12周,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下蹲练习、踩功率自行车、上下楼梯训练和无辅助器具下行走训练。

观察组采用持续被动运动,医师在训练前向患者讲解持续被动运动的流程及意义,提前告知患者运动过程可能会伴随一定疼痛感。术后24 h使用下肢关节康复器[浙江科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JK-C1,浙食药监械(准)字2006第2260192号]进行功能锻炼,根据患者下肢长度调节腿杆刻度,拧紧螺丝,将患者下肢固定于机械滑台,根据患者病情设置运动角度,最初运动角度从60°左右开始,30 min/次,3次/d。间歇期鼓励患者下床行走,或在床旁放置软枕进行主动屈膝训练。术后第3天,调整运动角度,于原角度基础上增加10°,复查下肢深静脉彩超,若无深静脉血栓,则随后每日锻炼角度增加0~10°。共训练3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术后15、90 d的膝关节主动活动度(activerange of motion,AROM),采用专业量角器进行测量。记录两组患者膝关节屈伸至90°的时间[5]。

(2)术后90 d的膝关节功能。采用西部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Mac-Master University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量表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包括膝关节疼痛、僵硬及功能3个方面,共24项,每项0~4分,疼痛总分0~20分,僵硬总分0~8分,功能总分0~68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膝关节整体状况越差[6]。

(3)康复训练满意度。采用该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患者对康复训练的满意度,评分范围为0~100分,≥80分即为满意。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n(%)]、(±s)分别表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采用χ2检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术后15、90 d的AROM、膝关节屈伸至90°的时间比较

术后15、90 d,观察组患者的AROM均大于对照组,膝关节屈伸至90°的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15、90 d的AROM、膝关节屈伸至90°的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术后15、90 d的AROM、膝关节屈伸至90°的时间比较(±s)

组别AROM(°)术后15 d 术后90 d膝关节屈伸至90°的时间(d)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90.06±6.23 74.49±6.52 117.98±6.43 110.03±6.57 12.05±3.27 15.62±3.68 10.920 0.000 5.469 0.000 4.586 0.000

2.2 两组术后90 d膝关节功能比较

术前,两组疼痛、僵硬、功能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 d,两组上述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各组术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上述膝关节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90 d膝关节功能比较[(±s),分]

表2 两组术后90 d膝关节功能比较[(±s),分]

组别术前疼痛 僵硬 功能 总分术后疼痛 僵硬 功能 总分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15.67±2.01 15.62±2.04 6.34±1.11 6.37±1.06 60.98±4.35 60.90±4.32 82.89±8.05 82.67±8.18 5.56±1.34 9.88±1.57 1.21±0.65 3.07±0.66 21.34±4.62 28.65±4.09 27.09±4.33 39.85±4.57 0.110 0.912 0.124 0.902 0.083 0.934 0.121 0.904 13.237 12.700 12.819 0.000 0.000 7.493 0.000 0.000

2.3 两组康复训练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39例,康复训练满意度为97.50%(39/40);对照组满意34例,康复训练满意度为85.00%(34/40)。观察组康复训练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4,P=0.048)。

3 讨 论

膝关节置换术是临床治疗晚期膝关节疾病的重要手段,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的疼痛度及活动度,长期随访效果满意[7]。膝关节活动度是患者后期行走的重要预后因素,因此需早期进行康复训练,于住院期间达到最大程度屈伸活动度[8]。持续被动运动作为骨科术后康复辅助措施,被不断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干预过程,目的在于改善局部循环,减轻肢体肿胀,增加关节活动度[9]。相关研究指出,术后半个月内采用持续被动运动可有效增加关节屈曲活动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10]。

该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5、90 d,观察组患者AROM均大于对照组,膝关节屈伸至90°的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 d,两组疼痛、僵硬、功能评分均较各组术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上述膝关节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训练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提示膝关节置换术后实施持续被动运动可有效增加膝关节屈曲活动度,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提升患者满意度。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治疗中应用持续被动运动,可减轻术后膝关节组织粘连,改善患肢局部血液供应情况,消除组织水肿,从而加快愈合速度[11]。同时,持续被动运动可加快患者下肢静脉回流速度,防止出现下肢静脉血栓[12]。此外,持续被动运动可促使患者关节部位组织被动屈曲、伸展,从而被动地伸长、缩短,促进关节腔及周围组织的积血及积液排出,降低关节运动阻力,增加屈伸活动范围[13]。目前已有研究证实,持续被动运动可加速关节腔及关节周边组织积液吸收,减轻关节部位周边疏松组织肿胀[14]。术后早期进行持续被动运动,结合主动训练及使用低分子肝素,可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持续被动运动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对康复训练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被动置换术康复训练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蔓延
第五课 拒绝被动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反肩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