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

2021-10-22张艳丽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14期
关键词:肌纤维盆底肌力

张艳丽

(临沂市兰山区柳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临沂 276000)

阴道分娩为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一种分娩方式,原则上建议具有阴道试产条件的孕产妇采取阴道分娩方式[1]。但是阴道分娩会在一定程度上压迫产妇的盆底,严重时甚至会损伤产妇的盆腔结构[2]。阴道分娩产妇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即盆底功能障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性功能障碍以及盆腔器官脱垂等症状[3]。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在我国已婚已育的女性中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几率约为40%[4]。随着近年来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如果不对此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症状会一直持续,并有可能出现症状加重的情况。既往研究表明,对盆底进行康复功能训练可以有效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出现[5]。该文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阴道分娩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阴道分娩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产妇年龄在20~40岁,均为足月生产;(2)产妇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很好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3)产妇无妊娠并发症以及无疾病史;(4)均经阴道自然分娩,产后会阴处切口愈合良好;(5)新生儿的体重分布范围为2600~4000 g。排除标准:(1)有过盆腔手术史的产妇;(2)存在肝肾功能障碍疾病的产妇;(3)会阴处有Ⅳ度裂伤的产妇。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产妇的平均年龄为(28.12±4.01)岁,平均孕周为(39.26±2.68)周,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5.57±2.91)kg/m2,新生儿的平均体重为(3349±264)g。对照组产妇的平均年龄为(28.25±4.21)岁,平均孕周为(39.33±2.72)周,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5.48±2.87)kg/m2,新生儿的平均体重为(3353±249)g。比较两组的年龄、孕周、体质量指数、新生儿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次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产妇均对该次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产妇均在产后42 d进行盆底筛查。

对照组产妇在筛查当天进行常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向产妇介绍盆底功能训练的必要性、盆底肌的基本结构及功能、导致盆底肌出现损害的相关因素、盆底康复训练的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告知产妇在进行康复锻炼时应该采取仰卧位,将双腿弯曲,每次先将肛门收缩3~5 s,之后再将肛门放松5~10 s,收缩20~30次为一个循环,叮嘱产妇在训练时收缩阴道及肛部肌群链,在训练时可以伴有腹部、臀部肌肉及大腿内侧肌肉的收缩,最终的训练目标是肛门的收缩时间可以保持在10 s以上。每次训练10 min,每天训练4次,每周进行4~5 d的训练,锻炼6~8周,反复向产妇强调进行盆底肌锻炼的重要性,提高产妇在锻炼过程中的依从性。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主要包括生物反馈治疗和盆底肌低频电刺激治疗,具体操作如下:采用生物反应电刺激仪[生物电刺激治疗仪,型号:LS-713-2,广州欣优解生物有限公司,粤食药监械(准)字2013第2260843号]对产妇进行生物电兴奋治疗,产妇在治疗前应先排尿,取平卧位,双腿为弯曲状,将肌电位探头放在产妇阴道内的5~7 cm处,给予产妇不同的电流进行刺激治疗,对产妇进行指导和纠正,促进产妇盆底肌肉力量的恢复。产妇在前2周的频率为8~33 Hz,脉冲宽度为320~740μs;治疗第3~4周的频率为20~80 Hz,脉冲宽度为20~320μs,每周治疗2次,每次治疗时间为20 min,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观察两组产妇产后6个月I类肌纤维以及Ⅱ类肌纤维的恢复情况、阴道最大压力、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盆底肌力情况、阴道最大压力等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产妇盆底肌力情况以及阴道最大压力对比

筛查时,两组产妇I类肌纤维以及Ⅱ类肌纤维的肌力、阴道最大压力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观察组产妇I类肌纤维以及Ⅱ类肌纤维的肌力、阴道最大压力均明显较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盆底肌力情况以及阴道最大压力对比(±s)

表1 两组产妇盆底肌力情况以及阴道最大压力对比(±s)

组别肌力(μV)I类肌纤维 Ⅱ类肌纤维筛查时 产后6个月 筛查时 产后6个月阴道最大压力(cmH2O)筛查时 产后6个月观察组(n=60)对照组(n=60)t值P值2.2±1.0 2.1±0.9 0.982 0.328 4.0±1.1 3.1±1.0 8.924 0.000 1.4±0.8 1.5±0.7 0.726 0.469 3.6±0.5 2.6±0.6 6.489 0.000 59.1±19.4 58.7±18.2 0.342 0.733 83.3±22.5 70.4±18.1 11.066 0.000

2.2 两组产妇治疗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对比

治疗后,在产妇压力性尿失禁、盆腔痛、脏器脱垂及阴道膨出发生率上,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治疗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 论

盆底功能障碍是产妇在阴道分娩之后一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其主要是由产妇的盆底支持结构出现缺陷或者损伤的情况导致,可能导致产妇出现压力性尿失禁、便秘以及性功能障碍等情况,该疾病的发病率会随着产妇年龄的增长而呈现出显著增长的趋势[6]。根据我国对流行病尿失禁的调查结果显示,阴道分娩是导致产妇盆底功能出现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7]。相关电生理试验结果显示,约有80%的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产后盆底神经的传导会出现明显变化[6]。在女性妊娠期间,产妇的盆底肌肉需要承受的压力会随着胎儿的增长而逐渐增大,而肌肉的张力则呈现出减退的状态。此外,当产妇进行分娩时,胎儿会对产妇的盆底肌肉及神经造成机械性压迫,会对产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胎儿进行吸引助产、使用产钳、第二产程的延长以及胎儿过大,将会使产妇产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的风险显著增加,约增加4~11倍[8]。通过对产妇的盆底肌肉进行功能锻炼可以有效预防妊娠期及阴道分娩后对其盆底造成的伤害,但是仍然有很大部分产妇没有意识到进行盆底肌肉训练的重要性,未完全掌握锻炼方法,锻炼依从性较低。

通过对产妇进行盆底肌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显著促进盆底功能的康复,盆底肌电刺激可以使产妇的盆底肌肉进行被动收缩,引导产妇形成正确的肌肉收缩习惯。该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在I类肌纤维以及Ⅱ类肌纤维肌力、阴道最大压力上,观察组产妇均明显较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压力性尿失禁、盆腔痛、脏器脱垂及阴道膨出发生率上,观察组产妇均明显较对照组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阴道分娩产妇采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提高了产妇的治疗依从性,可以显著降低产妇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猜你喜欢

肌纤维盆底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婴儿颅骨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2例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武定鸡肌纤维特性形成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