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及睡眠障碍的影响
2021-10-22陈辉
陈辉
(安丘康宁精神病医院精神科,山东潍坊 262100)
抑郁症是一种使患者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产生较为严重负面情绪的精神科疾病,多表现为持久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认知下降、睡眠障碍等,甚至会出现自杀倾向[1]。针对该病,临床治疗方式呈多样化,尤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中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为该病的首选药,具有良好的抗抑郁功效,然而该药一般在2~4周才会起效,难以快速控制抑郁症状,且会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痛苦[2]。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属无创性理疗措施,可借助磁电转化来调节患者神经功能,抑制皮质兴奋性,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但rTMS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尚未定论,鉴于此,该研究选取该院2019年5月—2021年2月收治的76例抑郁症患者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探讨rTMS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76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8分;患者对该次研究涉及药物无过敏反应。排除标准:患有其他精神疾病者;合并严重的心脏、内分泌疾病者;体内有金属植入物者;重要脏器功能严重不全者;依从性较差者。该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21例;年龄34~71岁,平均年龄(41.69±5.32)岁;轻度抑郁9例,中度抑郁15例,重度抑郁14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9~27 kg/m2,平均BMI(21.36±0.15)kg/m2。研究组中,男15例,女23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41.93±5.28)岁;轻度抑郁7例,中度抑郁16例,重度抑郁15例;BMI 20~27 kg/m2,平均BMI(21.39±0.17)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心理治疗,医生应与患者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宣泄渠道。
对照组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花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13473)口服治疗,初始剂量为10 mg/次,1次/d,于早餐后服用,7 d后根据患者病情增加剂量至20 mg/次,并以此为维持剂量持续服用8周。
在对照组基础上,研究组采用rTMS治疗:选用磁场刺激仪(上海聚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YRD CCY-Ⅰ,鄂械注准20142211249),连接直径70 mm的8字形线圈,患者端坐或平躺于治疗床上,治疗前摘除患者身上的金属物品,并调低室内光线亮度;首次治疗前需测量患者的运动阈值,开启单脉冲模式刺激头部运动区手指位置,记录最小头部刺激强度能够诱发目标肌肉收缩的最小输出强度即为运动阈值。刺激左侧背外前额叶,将线圈调整为与颅骨平行,调节刺激强度为80%运动阈值,刺激频率为10 Hz,每次刺激5 s,间隔35 s再次刺激,20 min/次,5次/周,维持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认知功能、睡眠障碍、神经递质指标水平、抑郁程度。
(1)认知功能: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进行评估,共30道题,包括时间定向力、即刻记忆、注意力、语言表达力等,满分30分,分数越高表示认知功能越高。
(2)睡眠障碍: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进行评估,从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等方面综合评估,满分21分,分数越低表示睡眠障碍越轻。
(3)神经递质指标: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集患者空腹外周血5 mL,按3000 r/min离心5 min,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
(4)抑郁程度:在治疗8周后以HAMD量表评定,共有失眠、抑郁情绪、动作迟缓等17个条目,每个条目0~4分,总分范围0~68分,程度判定:无抑郁(<7分);轻度抑郁(7~17分);中度抑郁(17~24分);重度抑郁(>24分)。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达,计量资料用(±s)表达,分别用χ2检验、t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认知功能及睡眠障碍比较
比较两组治疗前的MMSE、PSQI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而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认知功能及睡眠障碍比较[(±s),分]
表1 两组的认知功能及睡眠障碍比较[(±s),分]
组别MMSE治疗前 治疗8周后PSQI治疗前 治疗8周后对照组(n=38)研究组(n=38)t值P值22.57±1.49 22.24±1.50 25.39±2.08 27.14±2.19 15.87±3.26 15.35±3.38 11.64±1.98 9.30±1.51 0.962 0.339 3.572 0.001 0.683 0.497 5.793 0.000
2.2 神经递质指标水平比较
比较两组治疗前的BDNF、NE、5-HT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BDNF、NE、5-H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神经递质指标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神经递质指标水平比较(±s)
组别BDNF(pg/mL)治疗前 治疗8周后NE(μg/mL)治疗前 治疗8周后5-HT(ng/mL)治疗前 治疗8周后对照组(n=38)研究组(n=38)t值P值24.13±4.97 24.25±4.36 35.18±6.24 43.72±8.57 5.13±1.02 5.20±1.08 8.42±1.63 11.85±2.32 76.49±7.50 77.18±7.92 112.19±9.63 135.44±10.28 0.112 0.911 4.966 0.000 0.291 0.772 7.457 0.000 0.390 0.698 10.175 0.000
2.3 抑郁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总体抑郁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总体抑郁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抑郁程度比较[n(%)]
3 讨 论
抑郁症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而致的病症,主要表现为情感低落、思维迟缓等特征,且随着病情进展,会对患者的记忆、执行能力等造成损伤。抑郁症患者多表现为左前侧皮质兴奋不足,而右前额皮质兴奋过强,即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活性较低,右侧前额叶背外侧区活性较高[3-4]。
研究发现,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单胺类神经递质系统相关,即与脑内BDNF、NE、5-HT呈异常低表达相关[5]。草酸艾司西酞普兰通过作用于神经系统5-HT而发挥作用,可有效阻止中枢神经系统对5-HT的再提取,以达到抗抑郁之效。然而该药起效时间较长,且单独采用药物治疗的效果有限,故临床考虑综合治疗。
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MMSE评分及BDNF、NE、5-H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PSQI评分及总体抑郁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rTMS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rTMS作为一种无痛、无创疗法,主要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形成交变磁场,可透过颅骨作用于前额叶皮质,再通过神经网络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影响神经细胞电活动,调控大脑皮质兴奋性[6-7]。应用rTMS刺激相应脑区后,能够增强5-HT及NE神经元活性,起到抗抑郁作用。使用rTMS刺激左侧前额叶背外侧部位,能够影响机体中褪黑素的合成和分泌,有利于恢复正常的睡眠-觉醒周期,提高患者睡眠质量。rTMS还可促使大脑神经组织生成感应电流,刺激大脑皮质兴奋,加快脑部血液循环,提升脑组织的可塑性,进而改善认知功能。采用rTMS不断刺激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能够有效激活丘脑、海马、扣带回,以此加快神经细胞因子、单胺类神经递质分泌,从而提高BDNF、NE、5-HT水平,达到良好的抗抑郁效果。rTMS与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治疗,可通过不同途径发挥缓解抑郁症状的作用,且安全性较高,不会增加不良反应[8]。但该研究纳入样本量少、观察时间较短,临床仍需继续纳入样本量,以进一步证实rTMS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rTMS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的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其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调节BDNF、NE、5-HT水平,最大程度减轻抑郁状况,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