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管理模式下的建筑工程风险管理措施
2021-10-22段新颖
段新颖
(中化学城市投资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0)
PPP模式是社会资本与政府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相互合作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近些年该模式下的工程项目数量越来越多。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统计,2016~2020年PPP项目入库数量累计个数如图1所示。
图1 2016~2020年PPP项目入库数量累计(单位:个)
基于这种模式,一个建筑工程项目会涉及民营、私营企业和政府多个相关方,因此如何使相关方利益最大化,如何实现项目的总目标成了研究的主要问题。而其中最关键的任务就是正确地识别PPP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并针对项目风险提出正确的纠偏措施或者应对方案。本文就PPP项目的风险识别、风险类型和风险应对措施进行了讨论。
一、PPP模式下建筑工程风险的识别
(一)项目风险识别方法
项目风险的识别是PPP模式下的建筑工程项目在进行风险管理中的首要任务。我们一般通过检查表法、工作分解结构法(WBS)、敏感性分析法、德尔菲法四种方法进行PPP模式下建筑工程风险的识别[1]。
1.检查表法
检查表是记录、整理和分析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类文件和数据的工具。在项目风险识别过程中,通过分析各个项目的项目检查表来确定工程目前所处的状态,包括有采购、运输、贮存、管理等各个方面。检查表法的主要工作过程是判别施工工作人员的行为是否规范、作业现场的设施是否完好、施工进度和质量是否达标等,一旦某个过程偏离目标的要求,就有风险发生的可能,并根据偏离的程度对风险等级进行划分。
2.工作分解结构法(WBS)
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将一个完整的项目进行逐层分解,分为一个个相互联系的部分的过程。WBS将大系统变成一个个小系统,将一个复杂的工程分解成简单的、易于识别的任务。工作分解结构法就是在分解的基础上,对项目每个部分的性质、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找出每个部分的风险因素,然后再进行整合和汇总。
3.敏感性分析法
敏感性分析法是判断对项目效益有影响的不确定因素的敏感程度的一种方法。该方法针对工程项目的潜在风险,研究项目各种不确定性的因素变化时所引起的项目主要经济指标(例如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的变化程度,这可以帮助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识别项目风险。
4.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是对行业专家的意见进行收集、整理、汇总和分析之后得出结论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并且有极大的可靠性。有专业化知识和经验的专家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分类,并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别给出不同的风险应对计划,这个过程有较强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二)建筑工程的风险种类
通过上述的四种方法对PPP项目管理模式下的建筑工程项目进行风险识别,得到的风险类型主要有法律风险、政策风险、金融风险以及实施风险四种类别[2]。
法律风险包括法律变更和文件冲突带来的风险。由于PPP项目参与者众多,因此其签署的文件和涉及的法律法规也较多,一旦有新法律颁布或涉及法律法规的修订,就会造成PPP项目的法律风险。而繁杂的合同和文件也为项目管理造成了潜在的隐患。
政策风险包括政府干预和审批流程复杂带来的风险。政府作为PPP项目的相关方,有着很强的主导能力,政府授权建筑工程项目的多项任务;复杂的项目审批程序使得工作人员花费较长的时间和较高的成本,并且审批后将不易改变项目的性质和规模,这都造成了项目运营阶段的威胁。
金融风险包括项目融资和企业财务带来的风险。PPP项目要求中标者在完成项目融资之后才能行使与政府签订的特许协议,这在一般项目融资风险的基础上增添了时间的限制,大大增加了中标者的风险发生概率。并且PPP项目的贷款大多在五年以上,这期间内由于利率变化的部分要由社会资本和政府承担,这就给政府和企业带来了较大的财务风险。
运营风险包括市场需求变化和社会资本能力变化带来的风险。社会中经济、人口、环境、法律以及文化的变化均会导致市场需求的变化,从而使市场预测与实际的需求之间产生差异。并且随着时间的更迭,企业自身的经济能力和管理能力也会产生变化。这些都将成为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来源。
二、PPP模式下建筑工程风险应对措施
(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任何的建筑工程项目都要在法律的规范下进行,一旦法律法规出现调整或者漏洞,就会导致项目风险的发生。因此,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保证PPP项目正常实施的基础[3]。要想降低项目风险,首先,要加快出台PPP模式工作条例的速度,只有快速地确立PPP项目的条例规范,才能规范的指导工程项目的实施和运营。其次,要注重PPP相关法律条例的全面性,要做到项目的每一项风险管理办法有法可依,这样不仅提高了风险管理的质量,而且提高了项目风险管理的效率。
(二)拓宽融资渠道,实施担保机制
对于融资风险问题,社会资本需要积极地拓宽项目融资渠道,逐渐打破项目融资主要通过银行贷款的思维定式,要尝试利用保险和基金以及长期贷款与短期贷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项目融资,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单一贷款方式造成的项目融资风险问题。另一方面,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关注项目的规范性和完备性,而且要完善项目的审批流程、招投标文件等工作,确保符合金融机构的审查要求[4]。
PPP项目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政府作为参与方加入项目,因此要争取与政府以及金融机构进行交涉,将项目公司的资金作为担保项目融资的主体,从而减小股东的担保责任。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项目,需要双方共同担保,则应该按照政府和企业的投资比例共同承担项目融资的保证责任。
(三)加强内部管理,明确风险分配
面对工程项目中众多的参与方,应当完善项目团队内部的管理机制,做到任务分工合理、责权利明确。为了提高项目风险管理的质量,首先要明确项目风险的分配,清晰的界定不同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应当承担的责任,明确责任主体,合理分配风险。例如,法律变更和政策调整带来的风险应当由政府和公共部门承担;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能力变化带来的风险应当由私营和民营企业承担;利率变化和不可抗力带来的风险应当由各方共同承担。另外,为了更为合理地进行风险分配,应当遵循一定的风险分配原则——公平合理原则、责权利对等原则等。
(四)设计合理的项目组织结构
合理的项目组织结构设计是使工程项目有条不紊进行的重要手段。一个工程的项目组织结构越清晰合理,则该项目的施工和运营情况就越清晰明朗。设计合理的项目组织结构首先要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情况有一个明确的了解,然后对项目的各个阶段和各个部门进行逐个的分析,根据现场的施工情况来确定项目管理措施,按照各投资人的投资比例划分项目组织结构[5]。
(五)建立PPP项目风险防范程序
与普通的建筑工程项目不同,PPP模式下的建筑工程项目有其独特的复杂性,因此要在工程项目建设的全寿命周期内实行动态的风险管理(如图2)。
图2 动态风险管理
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程序(如表1),有效的识别风险,并在风险发生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风险。
表1 风险防范程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PPP模式在建筑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有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种政府参与的新型管理模式固然能够提高企业的发展,但同时也给工程项目的实施带来了更多的风险。风险无论是对于政府还是对于各个社会资本来说都是一种考验。只有不断加强对项目风险的重视,及时地进行风险识别,选择合适的风险评价体系进行风险评价,并积极采取风险应对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项目目标,项目各参与方才能在PPP项目管理模式下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