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居民体育消费结构特征研究*
2021-10-22冯兴刚
李 媛 冯兴刚
绵阳市居民体育消费结构特征研究*
李 媛1冯兴刚2
(1.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西南科技大学体育学科部,四川 绵阳 621010)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绵阳市居民体育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绵阳市居民体育消费结构异于其他城市,成人居民仍以体育实物消费为主,但青少年体育服务消费增长迅猛,达到甚至超越一线城市水平。分析认为,造成这种结构的主要因素与绵阳蓬勃发展的教育市场有关,也与绵阳市大众体育消费认知相关。
体育消费结构;影响因素
自2016年国务院关于体育产业发展的46号文颁布以来,体育产业在经济发展中逐渐成为热点。体育消费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不仅提供了需求,也引领着体育产业发展的方向。关于体育消费的内涵,各位专家表述不一,但其核心是:个人用于体育的支出。它既包括与体育实物有关的消费,也包含与体育相关的精神消费,还包含间接的与其有关的交通、餐饮等费用。根据目前已有研究发现,我国大部分地区,群众体育消费结构不断变动,促进当地体育经济发展[1]。因此,探讨各地体育消费结构特征,有利于改善民生,促进体育经济发展。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绵阳市涪城区和游仙区6个社区各年龄段居民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在6个社区采用随机抽样法调查社区居民180人,男女不限。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71份,回收率为95%;有效问卷164份,有效率为96%。所得数据用SPSS 18.0软件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居民体育消费意识
通过调查发现,绵阳市居民体育消费意识不强。从表1可以看出,认为有必要单独进行体育方面消费的占31.4%;认为体育消费必须与其他生活消费关联(比如,购买体育的鞋服在平时可以穿着,为了加强亲子关系而一起去看体育比赛等)的占49.1%;认为无必要进行体育消费的占18.7%。
表1 体育消费意识
有必要生活性体育消费无必要 事业单位员工4.20%9.70%1.20% 国有大型企业员工7.30%12.80%4.20% 中小型企业员工9.70%16.40%5.40% 私人经营户3.60%1.20%0.60% 自由职业6%4.80%7.30% 退休人员0.60%4.20% 合计31.40%49.10%18.70%
以上数据说明,绵阳市居民体育消费观念有待进一步提升,多数人并没有将体育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他们所谓的锻炼还停留在低层次的活动身体上。为更高质量的生活而进行体育消费的认识,还离他们很远。通过访谈可以发现,在不同人群中体育消费意识是有差异的。25-40岁年龄段人群,对于体育消费有更好的认识。其中,国有事业单位职工和大企业职工的体育价值观较为正确,他们对于“适当投资健康”“通过消费享受更好的体育服务”“提高健身效果进而提高健康生活质量”等观点,已经普遍接受。
2.2 居民常见体育消费内容
通常来讲,体育消费不仅包含购买体育服装、体育器械、体育书刊等实物型消费,进行体育赛事鉴赏、体育展演观摩、体育旅游等观赏和体验型消费,以及用于运动健身、体育培训指导、体育保健医疗等参与型消费。还包括为参加体育活动、观赏体育竞赛或展演,以及进行与体育相结合的体育旅游等,而需要支付的交通费、通讯费、住宿费及购买食品、饮料等的费用[2]。
图1 绵阳市居民体育消费内容
从图1可以看出,绵阳市居民体育消费中,“购买体育鞋服”占比最高,然后为“支付体育培训指导”费用、“购买小型体育器材”费用、“体育场馆”费用;接下来是为体育旅游所支付的交通食宿费用;最后为支付观赏体育竞赛和展演和购买体育相关纪念品等费用。这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消费占比较多的“支付体育培训费用中”,除了去健身房接受专业教练指导外,支付孩子体育培训费用是绝大部分本次受访人员的支出项目。
2.3 绵阳市居民体育消费结构特征
体育消费结构是指,在一定社会和阶段的体育消费过程中,对体育有关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进行消费的构成和数量的比例[3]。 它是反映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根据体育消费内容的表现形式,可以将其分为实物型消费、服务型消费和参与型消费。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绵阳市居民绝大部分消费是购买运动服装、健身器材等实物型消费。消费处于较低水平。这与目前全国发展趋势(体育消费呈现出向 “发展型”“享受型”和“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在“基本体育消费结构”方面,用于生存型的基本体育消费支出比例正逐步锐减,发展型、享受型体育消费的支出比例呈迅增之势[4]。)相左。但是,绵阳市用于青少年的体育培训费用,却大大高于其它地区。这反映出体育消费结构的不均衡,同时又具有鲜明特点。
2.4 影响绵阳市居民体育消费结构的因素
一般而言,影响体育消费的因素,大多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类。客观因素包括:可支配收入、体育消费品价格、体育消费品质量、闲暇时间、性别、婚姻状况、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主观因素涵盖:体育消费的兴趣爱好、锻炼身体的动机、培养特长、人际关系需要、丰富业余生活、受朋友影响和邀约、追求时尚等[5]。
2.4.1 客观因素
通过访谈得知,居民可支配性收入是影响其体育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其集中表现在,体育赛事观看、参与体育活动以及参加培训方面。绵阳市居民由于资金紧张,基本生活资料购买和其他休闲娱乐支出大部分可支配收入,体育消费需求被动降低。
表2 2018年绵阳市主要经济指标
指标单位累计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2303.82 第一产业亿元301.27 第二产业亿元929.40 第三产业亿元1073.15 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亿元309.2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34411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6101
从绵阳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2014年绵阳市城镇全部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44640元。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59145元;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58558元;内资外资和港澳台投资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44839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31552元。2018年绵阳市全部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63500元。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97398元;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76796元;内资外资和港澳台投资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61352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38616元。以上结果显示,2014年到2018年间,绵阳市人均收入除了国有单位就业人员,其他人员增长缓慢,综合物价上涨等因素,部分就业人员收入出现负增长。表2可以清晰发映出,绵阳市2018年城镇居民可支配入有限,体育消费受阻。这清楚的表示,体育消费在其他生活“刚需”消费面前处境艰难。
2.4.2 主观因素
调查显示,体育意识、个人爱好和动机是促进体育消费的重要因素。个人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和价值观,直接决定其在不同消费形式之间的选择。在服务型体育消费上,由于绵阳市居民认识不够,选择较少。但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青少年体育培训的投入上,其比例却大幅提升。访谈结果显示,目前绵阳市教育产业发展迅速,家长对于孩子素质教育空前重视,加之中考体育分数设置(80分)远远超出全国其他地方,导致体育培训成为有孩子家庭的刚性需求。因此,在此一项上的投入比例大大增加。
3 结论与建议
与经济比较发达的省市相比,现阶段绵阳市居民体育消费中,实物性消费所占据的比例过大,而参与性消费、服务性消费所占比例则明显偏低。
建议相关部门加大组织体育活动和宣传体育健身的力度,提升绵阳市居民体育意识,培养体育氛围。同时,加紧经济强市建设,提高居民收入,使大家有钱有闲,充分参与体育消费的条件。
[1]李林朱,常华,华宝元.苏南地区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结构与水平的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2):62.
[2]王新,王冬冬,曾小玲.失地农民两阶段体育消费结构研究——以长沙市为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1):15-20.
[3]赵江鸿,刘志强.陕西省不同性别居民休闲体育消费结构比较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34(6):694-697.
[4]李国,孙庆祝.城乡居民体育消费结构动态变迁的ELES模型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42(1):98-110.
[5]陈永军,段鹏,高秋平.城市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J].体育学刊,2010,17(2):33-37.
[6]孔文清,陈卓源.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结构的调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13(4):6-9.
[7]尚明宇,张蕾.武汉市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8,37(11):961-964.
[8]左新荣,姚丽琴.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消费结构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1):24-27.
[9]张瑞林,李凌.投资结构理论视域下的体育消费结构影响路径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6,35(6):39-43.
[10]智虹霓,邢大立.包头市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结构的分析研究[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5,19(2):109.
[11]王乔君,童莹娟.长三角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结构研究[J].体育科学,2013,33(10):52-62.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orts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Residents in Mianyang City
LI Yuan, etal.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621010, Sichuan, China)
四川体育产业与公共服务中心基金项目。
李媛(1979—),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