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教学和微写作的一点思考
2021-10-21向秋华
向秋华
摘要:现在流行一句话:得语文者得高考,得作文者得语文。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语文都非常重要。但是又因为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在学生心目中似乎觉得语文可学可不学,反正分数也不会太低,当然也不会太高。我现在给学生灌输了一个观念,高手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语文的竞争。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微写作
引言:我们一起来看看初中语文大纲的教学内容: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字数不少于7000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500字的习作。反观大纲要求,我们要求学生做的远远没有达标。我们的写作教学也是不达标的。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在平时的阅读的教学中贯穿片段写作,也就是微写作,或者说又叫“随堂习文”。
一、在教学中促进阅读和微写作相辅相成的方法
阅读教学是基础,微写作是能力的提升。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阅读促进写作的进步,写作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那在平时的教学中怎么做呢?
(一)写景抒情类文章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全是这类文章,如朱自清的《春》,老舍《济南的冬天》,刘湛秋《雨的四季》等。在这里我们以《春》为例,朱自清为我们展示了几幅春天的图画,春花图,春雨图,春风图,假设我们在教学时选择春花图,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中完成赏析任务。那接下来,我们就顺势来一个微写作的训练,借鉴春花图的写法,提示学生从修辞的角度,感官的角度等方面去构思,热炒热卖。学生的表现一定可以让我们刮目相看。《济南的冬天》的一段话非常经典。“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一段话明显用到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而对比在我们的文学中比比皆是,在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没有急于往下走,而是让孩子们停下来写。以华蓥为例。写出来的效果很不错。写完之后让同学们相互看评,教师再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读一读。要让孩子们明白对比这一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不仅仅是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还可以举一些文学名著来加深印象,做到举一反三。
(二)人物描写类
说到人物描写就有很多话题了。孩子们一进入初中,你问他人物描写的方法,大部分孩子都记得滚瓜烂熟,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等,但是,老师再布置一篇寫人的作文,他们写出来的文章和小学没什么两样。写到眼睛就是黑葡萄似的,大大的眼睛,乌黑的眼睛等等。写到脸蛋就是红红的苹果,反正所有同学笔下的人物都是一个特点,完全没有个性特点。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指导是《写人要抓住特点》。所以针对孩子写人存在的问题,我专门上了一堂作文课。在这堂作文课,我首先设置了一个问题:运用你的想象合理扩展一句话。她骂他懦夫(《樱桃》山菊骂红红野孩子)提示恰当地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等将这句话的内容充实起来。
她骂他道:“你真是一个懦夫!”(添加语言)
她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懦夫!”(添加动作)
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懦夫!”(添加神态)
其实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的告诫自己: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懦夫!”(添加心理)
我开始并没有给出范例,而是让学生先来补充。学生说出来的更是精彩纷呈。我们有时候低估了孩子们的写作实力,经过预热,孩子们的写作热情调动起来了,再让他们尝试写一个人物的片段作文就容易很多。那堂课,是在明月小学上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现代诗歌类
在中考作文要求里,明确地说了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为什么我们依然要谈论诗歌的写作呢?这里的诗歌写作我们一般认为是现代诗歌。中考不考,我们有必要训练吗?我认为诗歌写作很有必要训练,诗歌写作可以锤炼语言,可以更好地抒情。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我们汉字的魅力尽得彰显。我也是从大学开始正式学习诗歌的写作。但是,到现在也一直是处于摸索阶段。我通常在学生学完泰戈尔的《金色花》我就会让学生模仿着写。但是学生写下来之后,你会发现他们的所谓诗歌大多数是散文的内容,只是在形式上是一行一行的。我很困惑,一直不知道如何来教诗歌的写作。直到我听了肖培东老师的那堂诗歌写作课才有一点点启发。那堂课肖老师并没有叫学生读完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就仿写,肖老师深入浅出地让学生领悟了诗歌情感的重要的重要。然后肖老师就给出了一个填空题,一首诗歌的填空题。题目是秋叶 正文如下 坡上坡下 散落一地。让学生独立思考回答。学生给出了很多答案。一片片秋叶、片片黄蝶、寄出的信笺、秋天的思念等等。在这些众多答案中,肖老师又让学生自己比较哪种答案更好一些,学生在他的带动下,迅速地作出了反应。我记得有一个场景特别深刻。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还没没想好。肖老师就说你把你刚才说的那句话填进去。学生就说了,没有想好的诗句散落一地。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又一次保护了一个不自信的孩子,也让学生体验到他可以他行。这堂课是成都的学生,我在想,我来照搬肖老师的课堂可不可以呢?回来后我在九年级做了实验效果非常好。上周我看了王春雁主任在朋友圈发了一个“追光华蓥”的有奖征文活动,我就就想让学生参加。结果有好几位同学说我不会写诗。星期五我就临时决定上这堂诗歌模仿教学课。有几个学生给出了童年的回忆,我的忧愁,满目的愁绪等等,学生明白了诗歌的具象语言到抽象语言的转变。
总结:
总的来说,任何模式都不是固定。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所以微写作课堂在于把握一个“变”字,即使是微写作,它的课堂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堂”而变,随“生”而变,随“时”而变,随“机”而变,随“文“而变。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教学机智来源于自身素质和平时的点滴积累。
参考文献:
[1]王华.“微写作”嵌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分析[J].科普童话,2020(0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