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性教学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21-10-21薛小丽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32期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高中物理运用

薛小丽

摘要: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而将探究性教学应用到物理实验教学中,可以极好调动高中生探究兴趣,并让高中生主动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此,教师要应用有效的探究性教学策略,引导高中生主动学习与积极探究思考,才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运用

前言:

高中生在学习物理课程时,可以主动深入去探究和实践,对于其更深层掌握物理知识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需要注重为高中生留出更多的探究空间,并将物理实验与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才更有助于点燃高中生的探究兴趣,从而让其主动去实验和研究。另外,教师要注重结合实验的难度,恰当应用微课技术去辅助高中生,会让其取得更理想的探究效果。

一、转变实验教学思路,点燃探究兴趣

让高中生可以主动探究、验证物理知识,点燃其探究兴趣是关键。以往,教师开展物理实验教学,通常是参照教材中的实验开展。由于一些实验内容,高中生在平常生活中并不能接触到,所以其探究的兴趣也比较低。在兴趣度较低的情况下,无法启动高中生主动探究的心理。鉴于此,高中生物理教师要转变实验教学的思想,灵活开展课程。对此,教师可以将物理实验,与高中生比较熟悉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将生活中的物品作为实验的对象。高中生对于自己周围的事物会十分关注,教师转换实验对象,就会让高中生的探究兴趣被有效点燃,为其深入探究成功助力。

而且,通过实验,高中生会对所好奇的问题有所答案,高中生在应用同类物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会更加灵活,会让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得到良好发展。如,“反冲现象 火箭”这节物理课,要让高中生理解反冲运动的概念、特点,对反冲运动的物理实质充分理解。并且,要让高中生在学习后,可以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去分析和解决有关反冲运动的问题。此外,还要对火箭飞行的原理深度理解。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以火箭为例,去讲解反冲现象,由于高中生无法去更多了解火箭,只能是通过资料加以了解,进而会对反冲的物理现象掌握得比较浅显。为此,教师就可以在讲解理论知识时,结合高中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去选择实验对象。以“气球”为例,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物品,而且具备可以开展实验的条件。另外,通过实验,也可以让高中生更加真实的了解反冲现象,进而主动去探究具体知识点。为了让实验顺利进行,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定数量的气球,并将其分给高中生。在讲解反冲现象的概念时,让高中生将气球吹满气后,用手指抓紧气球的吹气口。此后,再让高中生突然将气球放开,使其中的气体喷出,并在此同时让高中生观察气球的状态。高中生就会主动去探究其中的原理,并对反冲现象有深度的理解。

二、开展合作学习,深入探究实验预案

每一个实验的步骤都各不相同,教师需要讓高中生对实验的各个环节十分熟悉,才会让其可以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物理理论、原理等知识。在以往的实验课上,教师通常是先对实验加以演示,此后,再让高中生去模仿教师开展实验。在这种模式下,高中生并不需要去探究过多的内容,只需要按时教师所教授的实验步骤,重复加以验证即可。不仅无法达到让高中生深入探究的目的,也不能让其对物理知识有更深层的理解和认知。

而且,完整的物理实验过程,是需要先进行实验的整体设计、再去准备实验器材、实践操作、整理报告这些过程。教师开展实验课时,代劳这些实验环节,只是让高中生去模仿,高中生也不会对实验有更深刻的体会。为此,教师要注重给高中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探究空间。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设计实验步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也统领全部实验的重要环节,为此,教师要格外加以重视。在实验课上,教师可以先对一些物理原理、概念等加以讲解,之后,再布置实验任务,并放手让高中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去研讨整个实验的过程,做好实验预案。此后,再让高中生去开展实验。如,“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这个实验,是让高中生通过小球实验去实际探究、验证和测量重力加速度。教师就可以提前准备好小球、铁架、夹子和细绳等实验材料。但并是直接向高中生演示或讲明,应该要怎样去开展实验。而是让高中生三人一组,共同去探讨应该如何设计实验的整个过程。当高中生探讨后,再让每个小组中的小组长来说出自己小组对实验步骤的设计程序。教师知悉后,再让高中生参与到实践操作中。通过这样的过程,会让高中生更深度进行探究,并验证自己设计的预案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同时,也会达到探究性教学的目的。

三、有效利用微课,辅助实验探究

实验是高中生完成知识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让高中生全身心投入到实验中,才会让高中生在头脑中扎实记忆相关物理知识。但由于一些实验,对于高中生而言,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直接让高中生去实验,会对高中生造成较大的难度。不仅会影响其对知识的接受速度,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高中生的自信心。但教师直接演示实验后,让高中生去实践,又不能达到让高中生探究的目的。基于此,教师可以将需要实验过程制作成微课件,在授课时,只是对相关理论加以讲授。

此后,再将微课件分给高中生,让他们通过合作探讨的方式,借助对微课件的研究,去开展实验。如,“光的衍射”这部分知识,教师就可以在讲解衍射现象后,将用挡板去验证光纹产生光纹的实验。教师可以将高中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组,通常小组人数在两到三人即可。并且,在每个小组中,选出一名组长。之后,再让小组长带领高中生去开展探究。此后,再将这个实验的操作的微课件分享给高中生,使高中生拥有更多的探究机会。在高中生经过实验对光的衍射现象有所了解后,教师要引入更深层的物理知识,就会使高中生更加快速的理解。

总结:

让高中生主动去探究物理知识,对于其掌握物理知识水平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灵活去选取实验对象,使物理实验更贴近高中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有效点燃其探究的兴趣。并且,还要积极去锻炼高中生独立操作实验能力,才会让高中生更加深入去探究。同时,也会让高中生对物理知识的求知欲越来越强烈。

参考文献:

[1]曲艳平.探究性教学在高中物理实验课堂中的实施思考[J].高考,2021(23):33-34.

[2]倪杨春.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的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6):238.

猜你喜欢

探究性教学高中物理运用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的实践体会
优化教学策略,保障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
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