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开放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现实价值与路径探究

2021-10-21李志强冉海燕

学习与科普 2021年24期
关键词:涪陵课程体系学院

李志强 冉海燕

一、问题的提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乡村振兴的“二十字方针”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实则振兴乡村,推动乡村在产业、生态、人才等方面的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强,则国家强。要早日实现乡村振兴,乡村人才是关键。地方高校的重要使命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更是教育助力区域“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我们开放大学作为一所成人高校,可以凭借自身服务“三农”的特色平台,发挥我们成人高校的“互联网+”远程教育特色和丰富的线上线下教学、学习资源,在乡村振兴和乡村人才振兴中有独特的优势,为搭建服务乡村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特色平台,为乡村振兴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助推乡村人才培养、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同时这也是开放大学实现转型发展的切入点。开放大学可以通过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教学过程,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融入乡村振兴的课程元素,将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等与乡村的经济发展、生态、乡风文明等要素契合,优化乡村振兴学院课程体系设置,助推乡村人才振兴。

二、课程体系涵义

课程体系是指同一专业不同课程门类按照门类顺序排列,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课程门类排列顺序决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将获得怎样的知识结构。课程体系要充分体现培养目标、规格,适应社会经发展的需要,反映学科技术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符合学制及学时限制。课程体系是育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它规定了培养目标实施的规划方案。课程体系主要由特定的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活动方式所组成,其中课程观起着主宰作用。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三、乡村振兴视角下的乡村振兴学院课程体系建设现实价值

1.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实现的重要支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关键所在。振兴乡村,产业是重要抓手,农民是重要主体,人才是振兴关键,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更是解决三农工作中突出矛盾的重要突破点。但是,目前农村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乡村行政管理人员等优质应用型人才匮乏。涪陵广播电视大学作为一所成人高校,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灵活的远程教育模式,涪陵电大乡村振兴学院理所当然肩负起了为搭建服务乡村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特色平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经营管理人员、乡村行政管理人员等农村应用型人才,助推乡村人才培养、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那么,在乡村振兴视域下,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按需设置课程,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是实现农村人才培养目标的现实需要,也是乡村振兴重要战略的重要支撑。

2.培养新型农村人才的现实需要

2018 年, 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振兴作出了重要安排,提出要实现“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的美好乡村图景。要想使我国农业产业、农村地区持续得到发展,要想使得贫困人口脱贫不返贫,应始终把新型“三农”工作人才培育放在重要位置。那么在乡村振兴视域下,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按需设置课程,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是实现农村人才培养目标的现实需要。

四、涪陵电大乡村振兴学院课程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

目前涪陵电大创办的乡村振兴学院主要招收的“一村一”行政管理(村镇方向)专科和行政管理本科两个专业。笔者认为涪陵电大乡村振兴学院应该为广大村民提供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专业化、多样化的开放远程教育服务,推动乡村人才培养和学习型乡村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1.以乡村振兴对人才需求为导向 优化课程设置

乡村振兴的“二十字方针”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乡村振兴,实则振兴乡村,推动乡村在产业、生态、人才等方面的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要早日实现乡村振兴,乡村人才是关键。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zi需)需懂技术、懂经营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和擅长于农村经济管理和行政管理的优秀的基层行政干部,乡村人才供求矛盾将更加凸显,因此,加快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迫在眉睫。那么,乡村振兴学院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应该以乡村振兴对人才需求为导向。

2.以课程特点为导向 探索混合式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的特点需求为导向,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灵活运用网上自学、面授课教学、数字学习包、作业辅导、实训教学等混合式教学方法,使学员能学以致用,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比如涪陵乡村振兴学院可以与珍溪镇、重庆泰升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合作,依托重庆泰升生态农业园,优化、开设实训课,提升教育培训功能;加强与重庆市渝东南农业科学院的协作,拓展区外现场观摩教学基地。

3.发挥互联网+的学习优势 丰富数字化课程资源

为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让学员能更好的进行网上学习,特色学院可以发挥互联网+的学习优势,打造了集学员在线学习、资源展示、互动交流、管理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涪陵终身学习网”数字化信息化学习平台和微信小程序,为乡村学员提供移动学习环境,在这个数字化学习平台上传优质生动、直观的、生动的视频课件、优质微课,打造移动学习课堂,解决农村学员的工学矛盾,并且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使学员感兴趣、学得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 —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2017-10-18/2017-10-27.

[2] 储思源 . 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策研究 [J]. 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 ,2018(03):50-55.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年 ) 》 [N]. 人民日报 ,2018-09-27(001).

[4]张平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高职跨专专业选修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 [J]. 教育科学论坛 ,2018(18):38-41.

[5] 屠肖菁 刘艳岚 . 高职院校乡村振兴学院建設实践研究[J]. 科技视界 ,2019(30):137-138

[6] 杜坪,刘飞. 乡村振兴视域:涉农学校高品质课程建设的现实价值与路径 [J].理论视野,2020(07)

基金项目:2021年度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教改专项科研项目立项课题“乡村振兴学院特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ZXYB2020-2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志强(1964.08-),男,汉族,山东海阳人,副教授,文学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

冉海燕(1977.09-),女,土家族,重庆人,讲师,研究生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成人教育、政治学、哲学。

猜你喜欢

涪陵课程体系学院
涪陵:工业大区打开绿色新场景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净利润现五年来首降涪陵榨菜提价战略能否继续有待观察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水中高考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