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增强学生心理弹性的策略研究
2021-10-21田晓晓
田晓晓
摘要:小学科学对于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小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关系着学生未来的进步和成长,语文、数学、英语文化课知识的学习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学生负担过重。通过小学科学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观察和实践能力,扩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小学生具有极强的自然天性,小学科学正式与大自然相互接触的主要途径,因此对学生进行自然探究和促进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小学科学教学现状进行研究,致力于提出通过小学科学教学增强学生心理弹性的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科学;心里弹性;策略
随着社会进步发展,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有了提升,小学科学教学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挥提供了途径。但是整体教学质量不高,教师缺乏专业水平,仅仅将小学科学视做游戏的课程,缺乏对学生实验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堂中教师仅仅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自由活动,忽略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然而,小学科学课堂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心里弹性,促使学生健康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践,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一、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应试教育使得学校为了学生的成绩更加关注语数外内容的学习,而对于小学科学课堂关注度却不高,从而使得许多学校缺乏专业性的小学科学教师,甚至小学科学课程没有开展实施。由于教师专业性不高,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得到激发,从而使得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遭到束缚。然而通过小学科学实践探究有助于学生心理发展,缓解学生学业负担,激发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加强自身专业性建设,努力学习先进的科学理念,在科学课程内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教学优势,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学生健康发展。
例如,在学习《建筑与形状》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网络中寻找各种各样的建筑物图片,通过图片学习吸引学生的学习建筑物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接下来,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向学生介绍各种建筑风格的概念,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建筑物的模型设计,同时借助剪纸,进行作品创作,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创新,放松学生学习心态,通过动手操作,满足学生对于建筑物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勇于探究。教师也需要规范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方式,与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学生只有重视小学科学内容学习,才会不断提升个人的学习积极性,敢于探索,提升个人能力。
二、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小学科学教学蕴含着多重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并不是任何资源都要拿来用,一用就灵,而是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选择课堂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恰当的课堂资源选择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投入课堂注意力的基础。课堂资源选择也会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见识,帮助学生活跃思维,不仅对于小学科学学习有所帮助,同时对于其他科目内容的学习也会有深远的影响。知识积累和运用是教师教学的基本目标,鼓励学生进行学习和发展。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生长变化》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认识日常生活中的蔬菜和水果,同时给学生介绍美化环境的植物,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内,到植物园与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帮助学生形成热爱自然的情感帮助学生缓解心理负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此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食物菜谱搭配,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热情。教师还可以进行教学内容的扩展补充,通过植物学习,让学生了解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与此同时,可以鼓励学生亲手种植,提升学生课堂实践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后实践。丰富学生科学知识储备,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融合现代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传统呆板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学生发展需要,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学生已经在社会各领域都接触到各种知识和事物,思维收到启发。因此,课堂教学要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给学生创设良好学习环境,灵活变换各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学习活动。通过活跃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保持对于学习和生活的热情,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例如,在学习《动物与环境》一课时,对于小动物学生都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喜爱感,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通过动物模型引入本节课学习,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引入文章内容学习,吸引学生注意力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关键。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动物标本的模型制作,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也能够加强学生对小动物的了解,認识到动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生物进化理论,从而使得学生能够融入课堂学习中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给学生渗透保护动物的思想观念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促使学生更好发展和进步。
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教学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主动性的参与,帮助学生活跃心情,增强个人心理弹性。保证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一方面提升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另一方面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需要教师改变个人的教学观点,重视教学观念的改变,灵活转变教学模式,从而促使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阚莹莹. 小学科学教学中增强学生心理弹性的策略研究[J]. 教育与装备研究, 2020(11).
[2]吴文诗.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的研究[J]. 天津教育(15):2.
[3]陈文秀.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观察品质的策略研究[C]// 教师教育论坛(第五辑).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