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互联网+”时代公共文化服务对文化养老的作用

2021-10-21蒋振河

艺术科技 2021年16期
关键词:文化养老公共文化服务新时代

摘要:早在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就提出了“互联网+”这一概念。自此之后,“互联网+”逐渐流行,这标志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老龄化程度也不断加深。在满足老年人基本物质需求的前提下,精神文明方面的需求逐渐成为一项较为重要的议题。本文基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探析公共文化服务对文化养老起到的作用,分析如何在公共文化服务中推动文化养老进一步发展,从而增强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

关键词:新时代;文化养老;公共文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D66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6-00-02

0 引言

21世纪以来,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不断增多。统计显示,到2019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2.5亿,占总人口数量的18.0%[1]。有专家预估,到2053年,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将达4.87亿,此时,我国的老年人将超出发达国家老龄人口总数的16%左右。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带来的最直接的民生问题就是如何养老。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使人们在生活上有了更高的追求,这一追求不只是物质层面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在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中,精神文化需求也变成了主要部分,因此作为精神养老的文化养老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新时代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使老年人的日常公共文化需求得到满足,有利于促进我国文化养老的全面发展,对解决老龄化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8年中國老年人心理健康白皮书》数据显示,中国有63%的老年人觉得孤独空虚[2]。由此可知,当前的文化养老服务难以满足老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养老服务中主要的矛盾变成了老龄人口不断增长的养老需求与文化养老发展不充分不全面间的矛盾。因此,促进文化养老的发展,在当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

1 概念简述

1.1 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的公共部门供给的,以保障多数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为目标的公共文化服务及其产品的制度总称。公共文化服务包含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设施、服务资源,以及资金、技术、政策保障机制与人才等。为人民服务是政府部门的宗旨,因此服务也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关键部分。

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是与时代紧紧连在一起的,因此,要使公共文化服务紧跟时代的步伐,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十四五”期间,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高是公共文化服务构建的总任务,这一任务是与我国社会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的要求相适应的。加强建设标准化,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城乡水平的均衡发展,这些都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法。2021年3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其他20个部门发布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其公共文化服务有关的内容对《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进行了完善,使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完善了保证基本水平、兜底底线、促进公平等标准。公共文化服务的根本目的就是使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和需求得到保障,同时也给文化养老带来了保障,当代公共文化服务让文化养老的现代性得以体现,应用新时代、新技术服务老人的文化养老逐渐变成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部分[3]。

1.2 文化养老

文化养老正如俗语说的一样——“最简单的最困难”。目前,物质养老已成为基本共识,文化养老是一种新观念。文化养老即用文化服务老年人,它是高品位、高质量的养老方式,是养老历程中又一质的跨越。文化养老的实行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维,它使老年人的文化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也让我国老龄人口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对“老有颐养”的实现有重要的意义[4]。

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及普及,使用网络的人变得越来越多,人们用它学习、浏览、听歌、交流等等,中老年人由于闲暇时间较多,也会通过网络休闲放松[5]。相较于传统的物质养老,文化养老的重点是精神需求和个性需求。文化产生的力量,对老年人的快乐养老、精神养老和安心养老等方面都有极大的裨益。

文化养老与公共文化服务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文化建设中,老年文化是其关键部分。在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完善公共文化社会、提高老年服务功能、有指向性地增加满足老年人文化需求的文化服务和产品、引导并鼓励老人加入文化建设队伍以及实现文化养老与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的结合等,不仅是文化养老面临的问题,也是我国新时代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面临的必要问题。

1.3 互联网

“互联网+”这个词源于易观国际集团董事长于扬在2012年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的发言。于杨认为,“互联网+”就是传统企业对互联网的创造性应用,这些企业运用“互联网+”的目标不仅是改进自身,也是为了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产品或服务。而后,马化腾在2015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议案。他将“互联网+”定义为将互联网作为基础平台,把各个行业的跨界和信息技术整合在一起,促进产业转型,从而持续不断地对产品、模式和业务进行创新,使所有的新生态构建连接在一起[6]。对“互联网+”定义进行梳理得出,“互联网+”的含义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第一,它是互联网与整个经济社会生活的各行业的深度融合;第二,这种融合即社会资源优化与配置,能促进各个行业转型升级。

有了互联网平台这一基础,老人的文化养老需求就能得到更好的满足。首先,对“互联网+”的利用,使老年人获得服务的方式变得更便利和迅速,同时还可对服务的质量进行监督。其次,运用“互联网+”技术,可大大降低时间和人力成本。由此可见,我国在未来公共文化服务中应该更加注重探索“互联网+”文化养老服务。

2 公共文化服务在文化养老中的作用

2.1 为文化养老创造良好环境

在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达到相应的水平后,追求精神需求是必然趋势,由此可知,文化养老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产物。自2014年起,我国开始推行城乡一体化政策,国家大部分农村地区实行了易地扶贫搬迁,实现了广大农民的集中居住,规范建设的小区及其设施也比较完备。大部分农民从依靠土地生活转而依靠社保生活,过上了清闲、舒坦的生活,因此其精神追求相比以往而言更高,也更加重视健康养生等。

2.2 为文化养老丰富文化资源

所谓文化资源,就是某个地区的人文环境及其相配套的设施情况。在人类从无知到文明的进程中,文化养老即快乐养老、文明养老,它是历史发展进程的必然结果。由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积淀,文化资源成为产生文化养老和进一步发展的牢固地基。近年来,我国的文化活动越来越活跃,各地区的文化特色和沉淀扩大了文化养老方式的选择空间,同时使文化养老的队伍变得越来越大,为文化养老的茁壮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渐深入的过程中,许多地区的配套设施也开始得到进一步完善,推进了城乡建设均等化的进程。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与完善、电子阅览室覆盖到社区(村)等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信息化、便民化得以实现,成为文化养老发展的关键的依托。

2.3 为文化养老提供有效保障

发展文化养老的关键在于系统工程的构建,须遵守“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在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支持的基础上,政府的重视及大力推动,才能让文化养老得到深入发展。不同层级的政府部门需增强认知意识,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地展开各自的地方文化养老工作。一是担负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将文化养老置于民生工程的层面上;二是尽力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将群众的教育活动与文化养老相结合;三是应将文化养老视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一有机整体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进程中,应该建设一体化文化养老体系,把文化养老与待遇养老、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有机结合在一起,汇成一股力量,共同向前推进。与此同时,以搭建载体、创新机制和体制为基础,建立系统的、整体的、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应当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投资建设公共文化设施,为人民的基本文化需求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通过减免财税等有关优惠政策吸引民营资产参与到文化养老活动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中,坚持“互惠互利、共建共享”的原则,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满足老年群众的精神文明需求,进一步提升他们晚年生活的幸福指数,这就是文化养老的最终目标。文化养老的实施是一个系统科学的工程,因此它不是固定不变的某一模式。为了实现文化养老的目标,我们应该将物质养老和精神养老相结合,根据每个地区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工作方式,拓宽工作完成渠道,不断创新思路。

3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创新文化养老的对策

3.1 精准对接老人精神文化需求

退休老人的工作时间变成了日常休闲时间,空闲时间较多,他们会采取不同的方式丰富自己的退休生活。除了基本的日常生活外,大部分老人的晚年精神生活需求主要是各种文化活动,如广场舞、戏曲、阅读等;有条件的老人可能会报名老年大学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一般包括绘画、烹饪、摄影、书法等。只有重新建立了社会关系,才能让他们快速适应到来的晚年生活。文化活动能在老人面临空巢、丧偶等问题时,起到疏解心结的作用。我国的养老主要是居家养老,老年人参加文化活动时一般采取就近原则,因此我国各个地区的街道办事处要合理规划社区公共场所的使用,为老年人进行文化活动提供不同功能的场所。例如,建立健身区、艺术区、文艺表演区等,使老年人的文化活动有选择余地,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精神生活需求[7]。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大学逐渐受到老人的喜爱,老年大学供不应求,政府应该根据当地情况,创办更多的老年大学。除此之外,面对老年人文化需求的多样化,公共文化服务方面也应积极改善和跟进。

3.2 构建老年文化服务网络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及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会上网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信息化服务也变成了一种重要的推进养老的手段,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数字文化服务的实现,使老年文化服务得到进一步提升。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互联网+”的模式的发展,让文化资源共享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并在提高老年人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方面发挥了“催化剂”作用。实现数字化文化服务目标的方式有两种。

第一,政府应该创建一个公共文化网络平台,并使其具有覆盖范围广、功能健全、效率高且实用等特征。公共文化资源通常以信息的形式在此平台上被共享,老年人在家就能选择享受哪一种文化服务。智能电视、电脑、手机等现代产物是给老人提供各种文化产品最便捷的方式,这些方式能让老人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变得更加个性化,提高其精神层次。

第二,要想进一步完善文化养老服务体系,就应该将互联网服务作为基本平台,把各地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如社区文化室、图书馆、文化馆、艺术馆及博物馆等,从而实现各个地区的文化共建共享目标。

4 结语

文化养老是一套完备的系统工程,包括老年产业、老年卫生、老年教育和老年福利等,涉及养老的各个方面。这项工程的实施和发展,需要在适合老年人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开展。要将文化养老作为中心,持续不断地为老年文化水平发展提供动力,充分调动退休老干部的积极性,让其变成文化养老的支持者和参与者。文化养老就是要给老年人群体树立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养老理念,能让他们对自己的晚年生活充满希望,使其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为他们提供了机会与条件,让他们更好地走向并融入社会。建设这样的平台是一种社会责任,能使老年人学习有地方、娱乐有渠道。公共文化服务是文化养老发展的保障,反之,文化养老能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唤发生机与活力。

“互联网+”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特别是文化养老服务中的应用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信息化服务作为基础平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不仅能让老人选择能满足自己需求的服务,还能让老人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符合自己的服务方式。

文化养老要向前发展,就离不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文化养老体系建设也要遵循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原则,即公益性、便利性。这些原则是扩展文化养(下转第页)(上接第页)老通道及载体有效的方法和执行手段,因此,不断创新文化养老的途径和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与此同时,在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过程中,需保证文化养老有良好的运行机制,从而让文化养老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Z]. 2020.

[2] 杨放如.掌上长沙[EB/OL].长沙报,https://www.icswb.com/h/204/20190406/593863_m.html,2019-04-06.

[3] 李国新.筑牢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中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1(7):16-19.

[4] 郭如良,李慧聪,刘小春.文化养老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3):18-23.

[5] 廖仁招.激活“互聯网+文化养老”拓展老年大学新资源[J].老年人,2017(8):51.

[6] 高璇.“互联网+”时代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发展研究——以“淄川文化云”为例[J].大众文艺,2021(16):2-3.

[7] 李娟,周华清.文化养老视域下的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6):53-58.

作者简介:蒋振河(1995—),女,贵州黔东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猜你喜欢

文化养老公共文化服务新时代
“文化养老”初探
“文化养老”视域下养老路径的发展探析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打造内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