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游戏化教学理论在高校艺术教育领域内的应用研究

2021-10-21王小云

艺术科技 2021年16期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应用研究

摘要:传统的高校艺术教育已不能完全适应高校艺术教育课程教学的需要。游戏化教学理论在高校艺术教育领域内的应用研究,成为高校艺术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之一。可通过游戏化教学机制,将动机理论、心流理论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改变填鸭式教育的枯燥乏味,使艺术教育课程变得有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艺术教育的目的,提高高校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高校艺术教育;游戏化教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6-00-02

0 引言

目前,作为通识教育的艺术教育,因功利主义的影响而无法受到如专业课、核心课那样的重视,并且受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影响,高校艺术教育的授课效果也不理想。近年来,游戏化教学备受关注,“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心流理论表明,游戏过程会让参与者的身心发展变化,精神比较集中,状态比较投入。基于高校艺术教育的教育改革成为趋势,引入游戏化教学逐渐成为新时代高校艺术教育的必由之路。本文借助游戏化教学的支撑理论,通过游戏元素、游戏机制的导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并让学生在分段练习、支架式教学和情景式记忆的教学中,感受到互动参与的学习快乐,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

1 新时代高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新时代的大学生接触信息和知识的渠道不断拓宽。但是长期以来,高校艺术教育被视为获取毕业学分的途径,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教育功利主义的驱使下,以填鸭式教育为主的传统艺术教育无法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1.1 对艺术教育课程重视不够

目前,高校艺术教育课程大多被设置为选修课,采用学分制的综合教学管理机制,在“严进宽出”的教育制度中,艺术教育课程往往沦为毕业修习学分的选修课。如今,高校艺术教育课程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在功利主义的影响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认为艺术教育课程无助于未来的个人发展。近年来经济的不景气、就业形势的恶化,更加剧了形而上学的艺术类课程边缘化。在高校艺术课程愈发不受重视的趋势下,改变功利思想,激发学生选修艺术教育课程的学习热情,是新时代游戏化教学理论在高校艺术教育领域内的应用尝试与价值所在。

1.2 教育模式僵化

目前,高校艺术教育课程偏理論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易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现阶段,师说生听的单向知识讲解,仅关注学生正在学习什么,而无法在交互过程中聚焦学生如何开展学习。对已经具备一定自学能力的高校学生而言,缺乏互动的课堂无法使其得到精神层面学习动机的强化,僵化的教育模式也不利于开发其创造力和想象力,无法激发艺术潜能,高校艺术教育只会从“人才的摇篮”变为“天才的坟墓”。艺术教育课程和其他理工类专业教育不同,无法通过指标、数据等量化,艺术教育的过程和效果因人而异。正因为每个人对美的理解不同,僵化的教育模式无法基于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无法实现艺术教育的全面性。从动机理论的角度解释,游戏化教学能使学生发散思维,更能激发其进行探索式的自主学习。

1.3 个性不被尊重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通过社交媒体获取知识的能力大大增强。根据行为主义学派的强化学习理论,在新时代,尊重学生个性化应成为教育改革必须考虑的重点问题。我国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前,接受的初中等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受应试教育、统一审美等的约束,很难形成独特的审美观,艺术教育的多元化、分散化和个性化教育特点难以体现,进而影响了艺术教育的多样化发展。

2 游戏化教学在教育领域内已有的应用尝试

教师在游戏化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授课目标,有意识地在课堂中利用学生游戏娱乐的需求,引起并维持学生的行为内部唤醒状态,促使学生在课堂游戏的过程中将游戏娱乐转化为知识学习。

在课程重视程度上,游戏化教学在基础教育重点学科中的应用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尤其是在小学、初中等初等教育阶段的游戏化教学已有成功的探索。由于该阶段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够、时间管理能力较差且更容易接受游戏化学习,因此游戏化教学在教育领域内的应用现阶段主要集中于小学教育领域。例如,肖雨含、陈雪松在《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育反思》中认为,游戏化教学方式的导入将有利于小学生发挥天赋,感受学习的乐趣[1]。秦玲以其任教的某小学为实例,在分析小学英语的授课效果后指出,游戏化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课堂效果普遍较好[2]。

在灵活教学模式上,游戏化教学一改传统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局面,从单向性的知识学习变为互动性的学习知识。游戏化教学在游戏化元素较多的课程中应用较广,如舞蹈、体育等课程,因此细化教学设计,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训练,更容易得到应用推广。例如,张汝琳对幼儿舞蹈教学中游戏化教学方式的具体实施路径展开分析,尝试将游戏化教学应用于幼儿艺术教育领域[3]。这一研究成果得到了梁林的赞同,其认为在小学体育课中开展游戏化教学,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课堂参与度较高[4]。

在尊重学习个性上,从小学生和初中生的角度分析,由于该阶段的学生玩乐心普遍较强,且较容易在游戏以及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感到愉悦,因此该阶段的学生在游戏化学习过程中,会全身心投入游戏化教学课堂。正是考虑到知识接收者的特点,游戏化教学结合心流理论,尊重学习个性,激发学生的心流体验,通过游戏化教学使学生明确,要在游戏化学习过程中努力达成“游戏目的或效果”,就必须尽力跟着老师学习,积极主动完成任务。游戏化教学将传统学徒制方法中的教学行为与游戏相结合,在课堂上设计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积极互动的教学模式和学习环境,即通过认知学徒策略培养学生的认知技能,促进学生高级思维技能的获得和知识的迁移。

3 高校艺术教育的游戏化教学应用

游戏化教学在高校艺术教育领域内的应用是利用分段练习、支架式教学和情景式记忆,让学生参与游戏化学习活动,在游戏化交互学习中,针对具体的知识点,采取认知学徒策略和社会化学习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完成学习效果的反饋和调整。

以艺术概论课程为例,为了改变以往枯燥的填鸭式教育,增强学习效果,可以结合游戏机制设置游戏化学习的过程和规则,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进入心流状态,即借助游戏化教学让学生持续专注于课程学习,在快乐和享受的状态下,感受学习的快感和获得知识的满足。具体而言,游戏化教学在艺术概论课程中的应用有五个步骤。

3.1 设置游戏目标

在艺术概论课程中,进行知识探究是从游戏化学习迈向正式学习的第一步,即让学生有能力从游戏中获得知识。游戏目标的设置,需要考虑到学生学习迁移的要素,即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只有尽可能设置合理的游戏目标,游戏化教学才能在不同学力的学生(优等生和学困生)集体内真正形成学习迁移。因此,要了解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在导入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教学目标,通过植入游戏化的激励机制,赋予学生情感上的额外价值,进而使其延伸并转化为自觉学习的动力。

3.2 挑战游戏设置

在艺术概论课程教育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成为参与课程学习的主动者。所有的游戏化教学都离不开挑战项目的合理设置。挑战项目本身的合理性是游戏化教学的首要条件:首先以“学习”为学生的核心动机,通过预设简单的任务和合理的奖励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相互合作、彼此竞争的心理和行为;其次教师及时给予学生正向反馈,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最后当学生掌握知识点之后,及时提供二次激励引导学生持续学习。例如,常见的高校艺术教育领域内的游戏化挑战环节为所有的学生通过游戏化学习过程,通过出勤率、参与度、学习表现、课堂活动等游戏化学习获得游戏评价的段位评定。

3.3 游戏关卡设置

游戏化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而学习动机又源自集体或组织对其的认同感和价值感。设置游戏化教学的游戏关卡,要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觉到自己是被集体所需要的。设置艺术概论课程中的游戏关卡,需要考虑到游戏化学习的完成难易程度。例如,关于出勤率的游戏关卡设置,应设置为难度最低的关卡,学生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段位提升,反之下降。在参与度和学习表现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等设置难度适中且评价合理的段位。学生课堂活动应设置为难度较大且段位提升最快的关卡,激发学生积极踊跃回答问题、参与游戏的竞争意识,让其勇于应对挑战、独立思考(见下表)。

3.4 效果反馈设置

在艺术概论课程中,通过游戏目标、挑战和关卡的设置,学生的游戏化学习效果能得到及时反馈,最终在课程结束后形成每一位学生的效果反馈,即相应的游戏段位。效果反馈设置的意图在于明确告诉学生,其在游戏化学习过程中的所有行为都将直接决定其最终成绩。要通过不同难易程度的课程游戏设置,激发学生的奋斗意识、竞争意识,进而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树立主动的学习态度,增强教学效果。但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所不同,因此在艺术概论课程中游戏化教学的效果反馈设置阶段,教师需要正确理解游戏化学习的认知过程,并适当、及时地对学习能力欠佳的学生进行指导。

4 结语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强国建设,高校艺术教育应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人文素养方面的训练,引导高素质人才形成高尚的人文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新时代游戏化教学理论在高校艺术教育领域内的应用研究,是对目前高校艺术教育领域的改革尝试。互动式、个性化教学已经成为教学方式转型升级的趋势。本文以游戏化教学的相关理论为支撑,将游戏化教学融入高校艺术教育中,不仅可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还能够激发学生持久性的自主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肖雨含,陈雪松.“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4):29-36.

[2] 秦玲.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H小学的实习启示[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8(4):98-101.

[3] 张汝琳.幼儿舞蹈教学中游戏化教学方式的具体实施路径[J].北方音乐,2019,39(20):138-142.

[4] 梁林.体育游戏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8(21):113-115.

作者简介:王小云(1981—),女,福建福州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艺术教育、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度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科研课题“新时代下游戏化教学理论在高校艺术教育领域内的应用研究”成果,项目编号:FJYSKY2020002

猜你喜欢

游戏化教学应用研究
倾心打造音标“游乐场”
玩转音乐 “乐”享精彩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空域分类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