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和优化对策分析
2021-10-21常国庆
常国庆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开始逐步实现信息技术的渗透,推进了农业的持续发展。基于这一发展形势,文章主要针对农业园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发展现状以及如何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关键词】 信息化 现代农业园区 发展现状 优化
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农业逐步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逐步提高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创新了农业园区建设模式。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先进技术的推动,加快了我国农业生产模式改革与创新的进程,农业生产逐步实现了自动化控制以及自动化管理等多个目标,农业生产效益大大提高,并且推进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现阶段,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已逐步实现了尖端技术的实践与应用,对传统农业发展模式进行完善与优化,打造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验示范基地,开发了诸多农业现代化项目,取得这一成果主要归功于信息技术的支撑。但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体现在多个方面,因而有必要基于农业园区现代化建设的相关内容作出探究,首先针对农业信息化的内涵与发展特征进行阐述。
一、农业信息化的内涵
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过程中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大大提高了农业园区建设水平,其中以工程技术、生物技术、管理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为代表,加快了新型农业园区的建设,并且促进了传统农业发展的转型与升级,真正做到了生产与经营模式的创新。值得一提的是,诸多技术手段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具有不可或缺性,该技术对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更新管理体制、完善经营模式、创新生产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等等。简而言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实践与应用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同时也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基于这个现状,有必要进一步探究现代农业园区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所谓的现代农业园区主要是指在农业生产与经营过程中全面且系统化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快农业经营生产全过程的信息化进程,突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优势。以此为基础,逐步延伸到农业市场以及农业社会、农业经济等多个环节,促进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水平[1]。该表述较为简洁的分析了农业信息化的内涵,同时也突出了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中的重要地位,使得农业得到了持续及有效的发展。对农业信息化的具体表现进行探究,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农业生产经营模式逐步向信息网络化的方向转变,第二为农业生产者将逐步掌握更为丰富的农业信息化生产知识,第三为农业基础设施逐步趋于现代化,第四为农业技术控制向自动化方向转变。
二、农业现代园区建设的信息化特征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过程中依赖信息技术的支持,尤其体现在生产经营管理等多个方面,在现代化农业园区建设过程中都会借助农业系统模拟、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农业决策支持系统以及农业信息获取及处理技术等,来实现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确保建设全过程的信息化特征。而进一步探究农业现代化园区的发展特征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2.1为网络化特征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人类在生产生活中越发重视信息技术的价值,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捷,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与生产水平。在农业现代化园区建设过程中同样要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撑力,依据新阶段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摸索出一条农业现代化园区的建设策略,打造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其中不仅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价值,同时也要结合信息化农业的发展标准,获取更为广泛的技术支持,使得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辐射到多个方面,比如,在政策信息获取、市场行情的了解、生产经营决策等多个方面,都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从而促进农业现代化园区建设水平得到质的提升,依靠信息技术手段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推进我国农业向信息化的方向转型升级[2-5]。
2.2全程化特征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某个环节或某一区域,而是真正实现了生产经营权过程的实践与应用,由以往的经营管理拓展到现阶段的农产品销售、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生态环境的控制与协调等多个方面。特别是在市场竞争环境如此复杂的条件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有必要与信息技术生产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在协作与联系的过程中,改善农业生产经营中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突出新的能源园区经营管理的优势,真正实现信息技术的全程化应用,增强我国农业生产环节农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在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中把握主动权,增强市场竞争力。
2.3综合化特征
现代农业园区信息化建设也是必然趋势,在信息技术的实践与应用过程中逐步实现了基数统筹,做到了信息技术的多方面应用,突出了现代农业园区信息化建设的综合性特征。信息化建设中所涉及的技术手段相对复杂,包括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实时控制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计算机模型库等等,以上综合化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农业生产经营潜力的进一步开发,从而利于新产品的推出与拓展,在此过程中,真正做到了农业生产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6]。
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現代农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对于信息技术的依赖性较大,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现代农业园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有针对性的引进了遥感技术、生物技术以及激光技术等等,促进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体系的优化与完善,逐步形成了区域智能化管理系统,对于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具有极大的推动意义,并且对社会发展也具有深远影响。但在技术应用过程中却伴随着诸多问题,主要可总结为技术密集性不够突出,大多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过程中都具备专业的合作社,使得农业园区建设根据方向指导。但是,经营主体多为农户自身,他们缺乏对于信息技术的了解,难以将高效的管理技术应用于实处,并且在农业园区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引进的品种相对单一,部分农户仍旧采用粗放式管理模式,无法提高农产品的品质。虽说技术人员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指导,但人才匮乏大大削弱了指导效果,同时也降低了指导频次,无法发挥农业部门的指导价值。这样的发展现状将不利于信息技术的实践与推广,甚至会无形中增添阻碍,因此,有必要基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过程中信息技术密集性不足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然后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将问题及时解决,从而为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7-8]。
四、现代农业园区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4.1确定现代农业园区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现代农业园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技术是不可或缺的保障,在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应设定农业园区的发展目标,尽可能将信息技术手段贯穿农业园区生产生活、经营管理以及销售维护等多个环节,逐步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信息化网络体系。该体系的建立应有完善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作为保障,主要涉及局域信息网的支撑、网络通信技术的演进以及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等等,打造相对系统化的信息网络管理中心,使得各生产环节有机衔接,并确保农业信息化体系的运转更为高效,真正实现网络信息的无线传输,并达到农业园区管理的自动化控制,符合自动化生产标准。同时在目标设定环节,也要针对各类技术手段的应用进行系统化分析,主要涉及3S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农业控制系统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等多个方面,架构完整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体系,在农业园区建设环节不断的优化与完善,使得信息化体系的构建更加适应区域农业的发展需求,达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标准。
4.2建设现代产业园区信息化技术人才队伍
现代农业园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拥有高素质人才的支撑,依托区域范围内高效所提供的人力资源优势,扩大农业技术人才队伍规模,通过有针对性的素质培训,提高信息化技術人才的综合能力。
4.3增加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针对现代农业园区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应积极投入更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以及物理资源等等,从而满足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需求。将资源优势投射到园区信息化建设全过程,从而规避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各类问题,逐步扩展农业信息化建设规模。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主要针对基于信息化引领下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以及优化对策相关内容作出分析,首先探究了农业信息化的内涵,而后阐述了农业现代化园区建设的信息化特征,并有针对性的分析了现在农业园区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希望本文所作更新能力有关的业内人士带来借鉴,逐渐意识到农业信息化建设以及现代农业园区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趋势,依托信息技术的支撑,推进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水平的提升,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 考 文 献
[1]魏德功,徐素琼. 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特征与现代农业园区信息化建设[J].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16,25(4):353-357.
[2]郭航,李侃,张玉春. 加快园区信息化建设创建现代农业园区标杆——对陕西省现代农业园区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 中国农业信息,2016,18(10):7-8,11.
[3]唐卫东,胡雪华,刘昌鑫,等. 欠发达地区现代农业园区信息化建设及对策研究——以江西农业科技园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7,39(19):11836-11838.
[4]吴文花. 现代农业园区信息化建设探析[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9,21(3):25-32.
[5]杨璐瑶. 现代农业园区水利信息化工程管理系统研究[J]. 乡村科技,2017,28(13):90-92.
[6]褚崇胜,阮钢,陈林,等. 毕节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信息化建设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2014,10(14):330-331,347.
[7]张骞,淮贺举,孙宁,等. 信息化引领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9,21(12):8-13.
[8]张浩亮,马运涛,谢裕林,等. 农业信息化的实现途径探析--以江苏省苏州市御亭现代农业园区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31(3):148-149,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