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策略

2021-10-21陈建峰

学生之友 2021年3期
关键词:大问题问题导学教学策略

陈建峰

摘要: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推动了课程和教学的改革、教学思想方式的改变,同时也要求教育模式、内容转型和重塑。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问题。本文以《减数分裂》第一课时为例,谈谈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思想,确定教学目标,把要达成的教学目标转化为问题,以问题链为线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科学思维素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问题导学;大问题;小问题;教学策略

一、问题导学

以问题为导向,开展问题探究式教学。问题导学的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和手段,因此,问题的设计是关键。平时课堂教学中,把要达成的教学目标转化为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开展问题探究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生成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寻求证据理论,注重证据的客观性,引导学生从证据推导出结论,从而训练学生严密性的逻辑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等学科素养。

二、学案促学

以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为指导,精心设计导学案。导学案主要有三大功能,包括导读、导思、导练。在课堂教学中,以导学案为有效载体,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教师为主导,学习小组为主体,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导学案问题链的各个小问题,然后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小组间相互质疑答疑,教师关注活动过程,适时进行点拨,以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三、导图固学

建构重要概念思维导图,有效巩固学习成果。课堂教学中,教师常以思维导图(或概念图)形式进行板书,善于引导学生以重要概念和主干知识为核心建构思维导图,内化理解知识间的相互关系,有效巩固学习成果。每一节课教学结束之后,要求学生以本节课的问题串为线索,对重要知识点进行思考、梳理,形成本节重要概念的思维导图。每学习完一个单元(或模块)之后,认真思考、梳理本单元各章节重点概念的内在联系,构建本单元(或模块)核心概念的思维导图,学生学习完各个必修模块后,就能构建出高中生物学的完整知识体系网络图,牢固掌握学科知识和精髓。学生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培养了严密的逻辑思维,归纳与概括等关键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四、课例分析

以《减数分裂(第一课时)》为例

(一)解读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

1.【内容要求】:

概念3 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

3.2 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重组导致双亲后代的基因组合有多种可能

3.2.1 阐明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量减半的精细胞或卵细胞

3.2.2 说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其遗传信息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

3.2.3 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2.【教学提示】:运用模型、装片或视频观察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3.【学业要求】:运用细胞减数分裂的模型,阐明遗传信息在有性生殖中的传递规律(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教学中应充分分析学情,从学生已掌握的有丝分裂等基础知识入手,通过操作学具模型和观看视频等手段,运用建构模型、合作评价、演绎推理、比较归纳等方式,对有性生殖中染色体的数目和行为变化进行深度解读,将单一的记忆知识变为理解与运用模式。结合教材内容,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操作多种形态的染色体模型,掌握染色体数目的计数方法。

2.通过观看视频,画出哺乳动物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过程示意图,归纳、概括建构减数分裂的概念以及各时期的特征(生命观念)。

3.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及建构精子形成过程的模型,描述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含DNA)的动态和数量变化,并绘制DNA、染色体的数量变化曲线图(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4.通过观看视频和操作学具模型,阐明遗传信息在有性生殖中的传递规律,总结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遗传的稳定性和多样性的原因及意义(生命观念、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

(二)明确教学方法,编制导学案(具体如下)

第2章第 1节 《减数分裂》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座号:

【学习目标】

1.能归纳、概括减数分裂的概念及过程。(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2.能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阐明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发生自由组合和互换的重要意义。

【學习重点】

1.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概念。

2.减数分裂对于生物遗传的重要意义。

【问题导学】

一、精子的形成过程:

(一)阅读课本18-19页,归纳精子的形成过程

三、归纳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变化

【学以致用】

1.下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一定为次级精母细胞

B.图乙一定为初级精母细胞

C.图丙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D.图丙中的M、m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2.若观察到一个动物细胞正处于染色体两两配对的时期。你认为正确的判断是()

A. 这个细胞可能来自肝脏 B. 此时细胞的染色体上含有染色单体

C. 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均为体细胞的两倍

D. 染色单体的形成和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发生在同一个细胞中

3.如图表示某雄性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请据图回答:

(1)图中A~E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B细胞中有核DNA分子 ________个,其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

(3)D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是_____________,D細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

(4)A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依次是________(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

【课后固学】:以减数分裂过程图为核心画出思维导图。

五、明晰教学思路,组织课堂教学

围绕本节核心素养目标,优化教学手段,开展小组合作和问题探究式教学。把教学目标以真实情景呈现,并转化形成大问题,大问题下再设置若干小问题,每个问题之间有明确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逐步解决各个小问题,把所有小问题解决了大问题就自然解决的思路,完成课堂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习小组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以“导学-促学-固学”三位一体的导学案为有效载体,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导学案问题串的各个小问题,然后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小组间相互质疑答疑,教师关注活动过程,适时启发点拨,及时修正结论,以此形式完成学习目标任务,再利用【学以致用】练习及时评价与反馈,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教学结束之后,要求学生以本节课的问题串为线索,对重要知识点进行思考、梳理,建构本节课重要概念的思维导图,基于思维导图解释新的生物学现象,进行素养的再提升。

通过“问题导学--学案促学--导图固学”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策略,可以达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

[2]《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 刘恩山 曹保义

[3]《问题导学法》 杨计明

[4]《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 格兰特.威金斯 杰伊.麦克泰格

本文系2019年度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教育教研重点项目“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9ZQJK059)的研究成果。

本文系第十九批清远市基础教育科研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19-5 )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大问题问题导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例谈“大问题”导学,把课堂还给学生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