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强建设单位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研究

2021-10-21杨成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21年10期
关键词:建设单位加强措施

杨成

【摘要】合同管理是建设工程管理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起到规定双方权利义务、保证建设活动顺利开展、维护建设单位合法权益、解决施工纠纷矛盾的重要作用。当前,一些建设单位因自身管理经验匮乏与观念落后,在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期间面临多项问题有待解决,不利于质量、工期、造价、安全等工程建设目标的达成。鉴于此,本文对建设单位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现状开展研究,阐述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管理力度加强措施,藉此来探索施工合同的有效管理模式。

【关键词】建设单位;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加强措施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30.

1、建设单位工程施工合同管理问题

1.1合同管理意识薄弱

现阶段,部分建设单位的合同管理经验匮乏,没有正确认识到施工合同管理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实现工程预期建设目标、规避风险隐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对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作缺乏必要重视。例如,没有在合同约定条款中明确标注双方权利义务和突发状况时的赔偿标准,导致所签订施工合同在工程建设期间的实际约束力不足。而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当前我国部分建设单位尚处于转型阶段,在早期的计划经济时代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尚未树立起依靠施工合同来维护自身利益的正确意识,在合同履约与工程建设期间出现问题时,没有依照合同办事。

此外,还存在着缺乏索赔意识与风险防范意识的问题。其中,缺乏索赔意识问题为,在工程建设期间出现突发状况与意外时,没有在短时间内意识到索赔机会并采取相应措施行动,以及对承包商故意夸大自身損失程度的问题缺乏必要警觉性,造成建设单位自身合法权益受损,由此引发施工纠纷矛盾。而缺乏风险防范意识问题为,建设单位没有认识到建设工程外部环境处于动态变化状态,随时间推移,将持续形成全新变量因素,对工程施工合同履约造成影响,并未就此准确评估合同风险与采取防范措施,主要风险包括进度计划编制不合理、劳动力成本上浮、决策失误、高处坠落等安全事故、设计缺陷、材料设备采购有误等。

1.2施工合同管理方法落后

在传统施工合同管理模式中,由于管理理念僵化,缺乏全过程、动态化与精细化的管理意识,所采取管理方法较为落后,建设单位难以掌握实时合同履约情况,也没有根据建设工程背景与合同管理需求的变化而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合同管理操作方法,以此为诱因,引发一系列问题出现,包括没有及时变更合同与办理现场签证、没有及时发出双方有关工程的商洽及变更书面文件、应当追究超过申诉时效(变更、索赔)、未建立起配套的合同评审与合同交底制度、未采取施工合同综合保障措施。

1.3组织结构、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由于现代建设工程有着工期长、现场环境复杂、变量因素多、建设规模庞大的特征,加之施工合同管理活动贯穿于工程建设始终,使合同管理工作的专业性、法律性与技术性较强,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养提出严格要求。但是,建设单位在组织结构上重建设轻管理,重经历轻资质,造成当前普遍存在工程建设、管理界限不清,部分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待提升,对全过程、精细化等全新管理理念与方法缺乏深入了解,难以凭借管理人员自身工作经验准确预测到合同履约期间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与存在的变量因素,以及没有根据工程种类来选择正确的合同文本格式。与此同时,因为人是开展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作的主体,人员专业素养良莠不齐问题的存在,将直接影响到合同履约情况、合同管理水平与效率,这也是建设单位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2、加强建设单位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力度的措施

2.1全面推行施工合同全过程管理模式

2.1.1合同策划阶段

在合同策划阶段,建设单位需要将建立合同管理体系、合同结构策划、合同内容策划作为管理重点与主要内容,为后续施工合同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首先,在建立合同管理体系环节,以实际管理内容与合同管理要求为依据,建立合同管理组织结构,确定合同管理负责人与职能部门,明确划分各部门岗位职责范围及工作内容,并构建部门间的协作机制,确保所制定管理计划可以得到快速传达、有效落实。同时,建立合同管理制度,使所开展施工合同管理工作形成良好、长效的运行机制,为合同变更、现场签证办理等工作开展提供明确参照。其次,在合同结构策划环节,根据工程情况,将施工合同分解为若干层次及内容,根据关联属性与管理方面,将分解后的合同包进行归类整合以形成分包合同,保持总合同与分包合同二者协调统一关系,明确界定各分包合同的时间与空间问题。最后,在合同内容策划环节,以工程预期建设目标与工程类型为依据,策划施工合同具体内容,包括主要条款、合同文本格式、约定条件等,要求所策划合同内容可以真实、准确表达建设单位意图,避免因合同内容策划不当而引起施工纠纷矛盾。

2.1.2合同订立阶段

在合同订立阶段,合同管理工作由风险分析、主合同管理、合同评审以及合同签订四部分组成。首先,在风险分析环节,持续收集工程相关信息,管理人员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与同类工程案例,采取风险中和、风险调查、风险列举等方法,准确识别工程建设与合同履约期间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与突发问题,深入分析风险产生原因、造成具体影响与形成条件,通过改变合同约定条件与补充条款内容的方式来规避与分担风险。其次,在主合同管理环节,建设单位应根据工程规模来选择工程承包方式,对于建设规模较小的工程,将完整工程分解为若干保持平行状态的合同包,采分散平行承包方式,将工程设计、电气安装、设备供应等建设任务分别为委托至各承包商,由建设单位居中协调各承包商关系,这将大幅强化施工合同管控力度,但需要多次开展招投标、合同签订、合同管理计划制定工作。而针对大型建设工程,则采取全包模式,由总承包商承包全部工程建设任务,并对工程质量、安全、造价、工期的达成承担责任。再次,在合同评审环节,建设单位组建合同评审委员会,由委员会居中统筹,组织财务部、计划合同部、法律部等职能部门对所拟定工程施工合同的合理性、合规性与合法性进行审查,提出合同修改意见,对合同中的争议性、无效性条款内容进行调整,在合同评审通过后,进入合同签订环节。最后,在合同签订环节,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在中标通知书发出30日内,由中标人与招标人签订工程施工合同。

2.1.3施工阶段

在施工阶段,将合同管理工作分为履约管理、变更管理、索赔管理三部分。首先,在合同履约管理环节,一方面,建立跟踪机制,持续调查工程施工信息与掌握现场情况,与合同内容两相对照,从而掌握合同履约情况,判断是否出现合同履约与预定目标偏离问题,采取相应解决措施,如向承包方提出书面意见。另一方面,在合同风险评价报告基础上,对施工阶段中的合同风险进行跟踪调查,编制动态合同风险清单,当形成合同风险时,快速实施应急处理预案,避免由此引发停工、窝工等突发状况。其次,在合同变更管理环节,重点控制合同变更流程,要求由承包人、工程师、勘察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提出工程内容变更要求,在变更申请报告中详细阐述变更原因,将变更申请报告交由工程师审批,待审批通过后编制工程内容变更文件,在约定时间内发送工程变更指令,最终由承包人执行变更指令。最后,在合同索赔管理环节,建设单位预先构建合同索赔预警机制,当合同履约期间出现工程延期、施工条件变化、意外风险等问题时,及时发送预警信号,进行风险控制策划,并及时有效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有效控制工程建设投资风险。同时,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条件及索赔程序提交索赔意向书、合同索赔申请,经过谈判商定解决争端,必要时由第三方参与协调或走仲裁、诉讼途径。

2.1.4竣工阶段

首先,必须按照法规及合同要求以工程完工,施工单位移交合格的工程建设档案资料后,颁发移交证书作为工程完工的标准。其次,施工单位必须对尾工项目做出合理的工作安排。再次,施工单位签订质量保修证书。

2.2健全施工合同管理体系

为推动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体系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避免管理过程受到人为主观因素影响,建设单位应及早构建起与现代建设工程相匹配的施工合同管理体系。首先,建立权责机制与问责机制,明确各部门岗位职责范围与工作内容,做到责任明确、落实到人,并对各项施工合同管理任务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在未按时完成管理任务、形成管理纰漏与造成不必要损失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其次,建立内部合同审查机制,在工程施工合同签订前,由职能部门、法律部门、合同部门、咨询顾问等专业人员对合同可行性与合理性进行审查,提出合同签订意见,避免决策失误。再次,建立检查奖惩机制,对合同管理任务完成情况与合同履约情况进行巡回检查,对于管理计划执行较为彻底的人员进行表扬奖励,并对严格按照约定条件履行施工合同的承包方支付一定额度款项作为奖励。最后,建立制度保证体系,定期召开研讨会,对上一阶段施工合同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现行合同管理体系的缺陷不足,针对性采取改进措施,例如,更新、补充合同管理制度的规定标准与流程步骤。

2.3综合采取施工合同管理保障措施

为全面提高工程施工合同综合管理水平,保证所制定合同管理计划得到有效落实,取得预期管理成效。因此,必须综合采取施工合同管理保障措施,具体包括推动施工合同管理体系深化改革、加强施工单位资质审核力度、建设一支现代化施工合同管理团队、强化建设单位应对索赔与风险防范能力、做好合同文件归档整理工作等。例如,为预防和减少施工纠纷、施工单位瞒报伪报、恶意增加工程量等问题出现,在招投标阶段,建设单位需要加大对投标方企业的资质信誉调查审核力度,禁止将信誉不良的施工企业作为承包方与之签訂工程施工合同。

2.4建立施工合同教育与培训机制

由于人是开展施工合同管理工作的主体,对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及综合素养的提升,将直接起到提高合同综合管理水平及效率的作用,这也是加强建设单位对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力度的关键。为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施工合同教育与培训机制,明确人员培训计划编制标准、考核指标与评价标准,指导后续人员培训等工作的开展。随后,同时采取举办知识讲座、短期与长期培训、选派员工进入相关院校深造等培训方式,将全新合同管理理念与手段方法作为主要培训内容,重点强化管理人员的实践工作能力与更新知识结构。最后,对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培训效果与综合素养进行全面性考核,依照考核结果调整培训方式与内容,将考核成绩与员工的薪酬待遇、岗位升迁相挂钩。同时,加强全员合同管理教育,工程建设相关管理部门均应按照管理办法参于合同管理和考核。

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日渐成熟的市场环境,建设单位为取得预期工程收益,从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企业良性发展目标,必须提高对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了解合同管理期间实际存在的问题难点,针对性采取上述管理措施,树立正确管理意识,构建起现代化施工合同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陈永红.建设单位项目施工合同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3(11):192-192.

[2]王尧,陶琴,崔艳清.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范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16):105-106.

[3]朱燕.建设单位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J].当代经济,2015,0(33):84-85.

[4]王健伟.建筑工程建设管理中合同管理的运用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0(4):129-130.

[5]李俊彦.浅谈建设单位工程管理工作创新的一些思考[J].市场周刊·理论版,2018,0(39):0010-0010.

猜你喜欢

建设单位加强措施
水利工程建设单位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探讨
浅谈建设单位项目管理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建设单位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措施讨论
建设单位修缮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管理
从工程结算审计角度谈建设单位项目管理
浅论加强工程建设资料管理的措施
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下建设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及资金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