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更新的思考
2021-10-21赵鹏
赵鹏
【摘要】近年来,中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城市的更新的需求,“新型城镇化”成为现代社会城市建设中不容忽视的一大话题。随着人口数量的上升、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强县”也越来越多。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大中小城镇建设现状,对城市的发展历史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就如何对城市进行合理科学的更新展开探讨。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城市更新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30.
近几年来,城镇化作为我国城市发展的重头戏,责任大、任务重。但回顾传统的城镇化模式,大多以“圈地扩容、盖楼建房”的方向为主,长此以往并不利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且在城乡融合上也无法均衡发展。基于此,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概念,旨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实现城乡一体、产业互动、生态文明建设同步发展的城镇化模式,促进我国大中小城镇建设的协调稳步发展。
1、新型城镇化的背景概述
1.1 新型城镇化的背景
1.1.1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方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城镇化的建设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截至2020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占比就超过了60%,城镇化让更多人民享受到了更高质量的城市生活,作为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新型城镇化”带着更大的使命来了,在城乡融合的政策背景下,“新型城镇化”本着“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指导方针,旨在更进一步加强城市治理的完善性,更好地划分城市的区域发展,立足于产品融合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的更快发展,为2035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动力。
1.1.2新型城镇化的特点
(1)规划起点高。在传统城镇化的基础上,新型城镇化被赋予了更多使命,以往的城镇化更注重对房地产的建设,通过房产建设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然而,新型城镇化的“新”,除了对房产事业的整顿外,也在规划上定了更高的目标,要使城镇规划在城市房产建设、生态环境发展、文化传承上各方面都占据“龙头”地位,摒弃城区“老破小”,从本质上解决乡村落后的实际问题。
(2)途径多元化。对于中国来说,新型城镇化的建设途径并不是统一的,每个地区都有其每个地区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建设模式,不同地域的城市特色也是有所不同的。
(3)辐射能力强,对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来说,最大的任务就是要结合城镇与乡村的力量,以城镇带动郊区,郊区带动乡村的发展模式,去实现城市更新。这就使得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并不止局限于城市中心的发展,也不只针对乡村的地区发展。
(4)人文气氛浓。有人的地方才能称之为“城市”,如果是空无一人的城市,任何的发展建设都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新型城镇化的一切建设都是围绕着人民群众去开展的,发展城镇化的目的最终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人性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特色,因此在建设中要坚守“以人为本”的原则,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
(5)城乡互补好。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是为了实现城乡融合,整合城乡利益,实现城镇与乡村之间的互惠共赢。因此,发展好城乡之间的建设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农村为城镇的发展提供了人力上的支持,城镇也可以帮助乡村更好地实现小康社会的全面普及,拉动乡村建设发展。二者之间是互补的关系。
1.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发展城市更新的意义
1.2.1堅持“以人为本”,确立发展核心
“新型城镇化”的概念是在党的十八大中提出的,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载体,新型城镇化的任务更重、更远,实现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之间的平等交流,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都是新型城镇化下最终目标,也是城镇建设的根本任务。
1.2.2立足区域实际,发挥优势特色
新型城镇化的提出,是立足于我国目前的国情,科学制定的城乡发展战略。2017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因此,新型城镇化立足于我国各大城市的实际情况,旨在突出不同城市的城乡特色,培育出具有城市文化特色的城市,针对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城市,采取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模式,针对中西部和东北部的地方城市则采取城乡融合的发展策略,实现“千城千面”的发展态势。
1.2.3构建治理体系,实现等值发展
城市与乡村之间,都有存在差异的地方,也有共同之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将城乡之间求同存异,结合当前“互联网+”的时代节奏,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以社区为试点,控制好城市更新的整体方向,对乡村的农业进行重新配置和优化,创建“美丽乡村”等,对城镇的文明建设也要实行法治化建设管理,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高度融合,构建合理科学的治理体系,实现城镇与乡村之间的等值发展。
1.2.4传承传统优秀文化,共建美丽城市
以新型城镇化为背景的城市更新,对于各城市地区的优良文化传统,都要怀有一颗敬畏之心,传统的优秀文化作为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开展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也是城乡融合的生命源泉,如果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丢失了城市固有的传统文化,那对于城市的人民群众无疑是精神上的打击,传统优秀文化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具有凝聚、增强、规范社会群体的功能,因此,新型城镇化下的城市更新发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针对城市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保留属于城市固有的历史文化底蕴,才能在城市更新中形成更具包容性、创造性、开放性的文化形态。
1.2.5坚持城市绿色建设,创建美好家园
城市作为一个复杂且开放的载体,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推动城市竞争力的发展,一座实力强大的城市养成不见得来源于其对生态环境发展的致力,但坚持绿色发展的城市必会成为具备市场竞争力、高质量的优秀城市。城市中的绿色发展建设,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推动城市竞争力的提升。今年,青岛市就获批首个绿色城市建设发展的试点,这也意味着未来两年,青岛市将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规划出属于该城市特有的体系,从绿色建筑的发展入手,到对老旧小区的改造、城市生态修复与功能修补、美丽乡村建设、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等方方面面,都进行改头换面的更新,更进一步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竞争力,打造我国绿色城市发展样板,探索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
2、目前城市更新存在的问题
传统城镇化建设下的城市,还是存在较多问题,不利于城市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3方面:
2.1“旧城改造”过度开发,“新城建设”远离市区
时代变迁下的城市,房地产行业如日中天,为了维护市容市貌的体面,一些城市对老城区进行“旧城改造”,本意旨在进一步改善城市形象,但房地产商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在“旧城改造”上的开发并不走心,老城区被过度开发,失去了本来面貌的特色,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城市的整体质量;另外,新时代背景下的大中小城市,人们更青睐于商业住房和写字楼,但靠近市中心的地块匮乏,为了进一步开辟房产,部分城市在“新城建设”上把目光投向了远离市区的郊区地块,并且经过层层包装打着“新城”的旗号,过度消费下的“新城建设”不仅对城市更新没有任何帮助,也破坏了属于一座城市特有的城市基调。
2.2“表面工程”脱离实际群众生活需求
随着国家对各大城市更新的扶持政策推出,随之而来的还有政府与百姓、百姓与房地产商、房地产商与政府之间的多重利益纠纷,房地产事业作为城市更新环节中的重要因素,房地产商在依托于政府管辖下,为了企业利益,一些不良地产商仅停留于“表面工程”的建设,大大脱离了对人民群众实际的生活需求,加上政府方面对资金的投入没有一套完整的机制,资金不足的现象时有发生,资金链断就容易出现拖欠农民工工资,工程项目滞后的情况。此外,社会上的公共设施、交通拥挤等问题也是城市更新中的一部分,有些城市还是没有得到较为有效地改善,给人民百姓的生活也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2.3忽略城市历史文化建设,传统社区文化消失
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城市风貌,在历史长河中都有其不可磨灭的文化底蕴,改革开放之前,城市的历史文化还没有完全丢失,说到“年轻的海滨城市”我们会想到青岛,说到“设计之都”我们会想到深圳,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外显,而城市给人们的印象则代表了它的历史文化,这种文化是独一无二的,是能够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共鸣的,也向世界更好地展示了它的城市魅力。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城镇化改造,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忽略了对城市内涵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地方价值的认知,“旧城改造”工程将原来的居民住房置换成了商业性质的楼房,社区文化被迫瓦解,传统社区文化面临消失的命运。
2.4社区面临大量解体,社会矛盾重重
随着城乡融合的建设开展越来越密切,城镇中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商业性建筑取代了老旧城区中的社区,社区面临大量解体的局面,这也使得旧城区居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加上政府为了城市建设发展,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并没有真正站在旧城区居民的角度考虑,导致居民和政府出现矛盾,拆迁工程出现“拆迁户”,房屋买卖出现“房闹”等,都是政府没有在城镇化的改革上制定好合理规范的政策而引起的。
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更新的改进措施
3.1合力推进旧城改造建设工作
对于城市更新来说,旧城改造作为主心骨的存在,需要政府合理科学的推进节奏,对于旧城改造的态度不仅要稳步有序地进行,也要注重经济效益上的回报。例如,小区安置房选房,政府应通过政策的公示、宣讲安置房政策规则等形式,让人民群众对从住了几十年的乡村搬到城镇里的套房有足够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要科学合理做好思想疏导工作,避免出现“钉子户”;在土地征收的工程上,政府应组织社区在社区内征集社区居民的意见,保证工程的透明性和公开性。归根结底,旧城改造的目的是为了让城镇的“老破小”现象消失,从而还给人民群众一个崭新面貌的文明城市,所进行的一切工程必须建立在群眾知情、接受的前提下去开展,同时,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居委会这些连接群众与政府的机构,也要做好中间工作,减少旧城改造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效推进对城市更新。
3.2制定合理科学的“微工程”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更新,必须是紧跟新时代脚步的,政府不仅在宏观上要有足够深远的目光,同时也要注重对城市细节处的改进与改造,在一些“微工程”上下功夫,以群众的日常需求为任务指标,不做“表面功夫”。例如,针对城市绿化工程的改进,要深入到每个老城区、每个社区甚至是每家每户,去了解在环境绿化上,还需要通过哪些途径去更好地完成环境整治,提升城市的整体绿化质量,关注滨海环境改善、臭水沟等这些“微工程”的进度,真正给予人民群众一座“无污染”的城市。
3.3尊重并保护城市历史文化
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政府不应为了某些利益而对城市原有的历史文化进行破坏,新型城镇化的改进工作,应是建立在对城市原有文化特色上的保留开展的。在尊重城市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化的城市改造理念,根据不同风格的城市打造其独特的城市新城,保护城市历史文化的同时促进城乡融合的有效建设。
3.4制定合理规范的管理体制
对于人民群众来说,城市更新只要不影响到正常生活,不损害到利益,自然都是十分支持城镇化建设的。基于此,政府在实行新型城镇化模式之前,对于城市的市况要有清晰的认识,在保障不伤害到人民利益的前提下,建立高效、规范、公开、透明的城市管理体制,合理科学使用政府职能,达到真正为人民服务的目的。首先,在行政机构上要做好职能分工,提高行政机构职员的办事效率;其次,对于城市更新的政策要专门成立机构部门,根本每项政策的实施,去征集人民群众的意见,针对不同项目采取不同的处理方针;最后,在城市更新的实施过程中也要做好监督工作,保证项目的绝对公开、公平、公正。
结语:
可以见得,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近年来我国城乡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更新,秉着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城市区域实际情况、完善并构建城市治理体系、传承城市独有的优秀文化及坚持城市绿色发展等原则,为城乡融合、城镇化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促进我国经济城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面对目前我国城市对“旧城改造”、“表面工程”等问题的忽视,政府应引起重视,在合理推进旧城改造建设的基础上,借助基层力量搭建好与百姓群众之间的联系,同时对房地产商的开发严格监督,在土地征收、拆迁工程上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本着为人民服务、促进城市文明建设发展的理念,在新型城镇化上下足功夫,真抓实干,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公开,真正意义上促进城市经济和城市更新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任玉霜,刘宁.城乡融合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发展探讨[J].山西农经,2020.
[2]贾煜东.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更新路径探讨[J].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