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命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2021-10-21彭成

学生之友 2021年3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生命教育小学

彭成

摘要:生命教育是根据生命自身所固有的特征,基于生命潜在因素,按照发展的原则,提升人的生命质量,使人获得终身发展的能力,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生命教育,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小学生处于童年期,他们好奇心强,拥有强烈的进取心与求知欲,喜欢动手操作和思考探究,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体验社会,并逐步获得认知。同时,自我意识不断发展,并呈现出一定的年龄特征。 因此,应为小学生创设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培养情感,陶冶情操,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发展其良好的身心素质。

关键词:小学;生命教育;综合实践

一、培养健全人格,更具体、系列化

叶澜教授曾提出: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的事业。深究其本质,道德教育的功能就在于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建构人的思维方式,实现人的生命价值。因此,中小学道德教育要回归基础,回归人的生命本质,以关注孩子的生命成长为落脚点。这也正是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体现。

《意见》明确指出,要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然而,怎样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如何让在多元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广大中小学生能够自觉接受德育教育,让老师可以把握主动,既当教书的经师,更当好育人的仁师;既是知識的传播者,更是人生的领路人呢?根据自己作为综合实践组长的几年实践经验,通过渗透性与养成性教育,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影响,能产生美丽的蝴蝶效应。

根据学生年龄、认知水平等差异,小学阶段以生命教育为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分层次、逐步进行。如低年级初步认识自然界生命现象,掌握火灾、地震疏散等基本的安全知识技能,具备一定社交能力。高年级则重在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了解身体的发展状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遇到突发情况时,具备一定自救和帮助他人的能力,了解法律法规,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它能兼顾学生个性与共性的发展,关注每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唤醒人的生命意识与发展潜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文化浸润内涵,更突显生命底蕴

通过“回归生活”,跳出书本、走出学校,体验生活,参与生活实践,与社会、自然、其他个体交流互动,将自己的经验、情感与态度融入其中,整合所学知识。如关注自然、研究自然;体验父母的劳动辛苦等等;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课后拓展背景资料等等;充分利用学校的已有设备,开辟校外活动基地,加强学校、家庭与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如参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拓宽综合实践活动的渠道。,从“生活”这座资源宝库中汲取到无穷无尽的精神营养,提高自身的社会意识,学会感恩。

“回归生活”,学生懂得了社会、父母对自己的无私与包容,懂得感恩并知恩图报。感恩是一份美好感情,是一种健康心态,是一种良知,是一种动力。人有了感恩之情,生命就会得到滋润,并时时闪烁着纯净的光芒。永怀感恩之心,常表感激之情,人生才会充实而快乐,才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丰富师生活动,更强化教育成效

2013年,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印发《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实践活动指南》,文件中指出,要通过开展各类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自身对自然、对社会的整体认识,形成积极负责的生活态度,学会做人、做事、生存、探究、创造。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效衔接。

就班级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升旗演讲、爱心义卖、社会实践等。综合实践课程,多为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学生发现自己的智慧潜能搭建舞台。它使每个学生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点”,为普通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提供建立自信和多元发展的机会,发现自己的独特,积极地亲近群体,走入社会,不断完善自我。与此同时,孩子们在具体的实践体验中互相帮助与鼓励,互相合作与探究,体验了生命的喜悦和理解生命的尊严,逐步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和生命意识。

四、家校形成合力,共绽生命之花

教师及时有效的教育,犹如学习的催化剂,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家长参与教育过程,全面地了解孩子各方面的表现,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应合理整合与开发生命教育资源,是文本资源价值升值,向家庭延伸,向社会拓展,整体规划,使学校真正成为生命教育“三位一体”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

如在综合实践的研学活动中,家长放下繁重的工作,利用社区及附近教育资源,为孩子们搭建社会实践与生命教育活动的平台,和孩子一起预学与发现,走进生活,感受祖国的大好风光,民族悠久的历史,优良的革命传统和现代化建设,感受人们为“中国梦”而在各自岗位奉献的良好社会风貌。孩子透过真实的生活,亲子感情日益浓厚,其乐融融,感受他人对自己的付出与关爱、支持与帮助,鼓励与欣赏;并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他人的帮助,进而法子内心的懂得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

因此,只有生命教育活动的主体多元,形式多元的方式,才能让各方主动参与,将各方利益兼收并蓄,满足不同的利益需求,得到社会的认识、认可与接受,使生命教育为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 伍腾.让语言温暖学生 [J].湖南教育,2005(7).

[2] 肖川.生命教育在学校中的落实[J].基础教育课程,2008(1).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生命教育小学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