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中的“失败学”
2021-10-21名取芳彦
现代阅读 2021年10期
中国有个故事叫“刻舟求剑”,讲的是一个楚国人在乘船期间发生的故事。船行至水中央时,他的剑突然掉进水里。慌忙之间,这个人在船舷上留下印记。此时,船夫感到十分惊讶,问他此举意欲何为。他回答说:“我的剑由此处落水,因此留印记以便寻找。”船靠岸后,这个人就按照所刻印记下水找剑。
剑落入水中,剑不移动但船却一直前行。停船靠岸之后再去找剑的踪影,可见这是个不知变通的人。
“不知变通”是我的译法,原文用了一个“惑”字。按照汉日字典中的解释:“所谓惑,就是困锁在狭小的空间而丧失清晰的判断,即思维狭隘。”
在很多人看来,这个故事最大的启发在于要关注事物的发展变化,避免因循守旧。
然而,依我所见,这样的理解似乎有点偏颇。
诚然,这个人在剑落水的地方刻上记号,并死守这一条。船靠岸时,刻着记号的地方当然无剑可找。
他要做的是,在剑落水的时候,看看周围的景色,通过这个树和那个桩之间的延长线,来判断此处距离岸边有多远。明白了这一点,找剑应该就不难。
就像楚人在船上刻記号那样,如果你将此前不当的想法刻在心里,那也毫无意义。舟行不止,时间流转,周围的状况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改变。
因此,记住此次失败,下一次它就可能引你走向成功的方向。如果有人觉得成功与幸福之剑已经落入人生之河,那么就请好好参考“刻舟求剑”这个故事,以应不测。
(摘自天津人民出版社《别想太多啦:在复杂的世界里,做一个简单的人》 作者: [日]名取芳彦 译者:范宏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