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鲲:用音乐绘出“觉醒年代”

2021-10-21肖明霞

音乐爱好者 2021年10期
关键词:觉醒年代陈独秀音乐

肖明霞

2021年,电视剧《觉醒年代》横空出世,旋即成为热门的“国民大戏”,尤其是在年轻的观众当中引起了高度关注与热烈讨论,央视及各大卫视轮番播出,时至今日仍热度不减。

一部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其创作与制作的每个环节都要经得起推敲。该剧精彩感人的音乐对情绪的渲染和主题的升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受到观众的广泛赞誉。本刊独家专访了电视剧《觉醒年代》的主要配乐者、青年作曲家、音乐制作人阿鲲,与他交流该剧创作中的动人点滴。

于节奏中蕴酿岁月之动荡

今年,《觉醒年代》斩获了第二十六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编剧奖、最佳男主角奖。阿鲲在微博上兴奋地祝贺,同时还风趣地自勉:“啥时候也来个‘最佳背景音乐奖呗,让我继续努力一把!”实际上,在众多观众心中,他已经是“无冕之王”了,在该剧的视频弹幕中处处可见对配乐的称赞。作为《觉醒年代》的主要配乐者,阿鲲为其量身打造了三十二首原创音乐,以奔涌磅礴的气势和细腻真挚的情感浸润在画面中、缠裹于对白间,在渲染气氛之外更升华了戏剧表达,烘托出震撼人心的史诗感。

早在《觉醒年代》开拍之前,阿鲲就进入了剧组:“在一个非常炎热的下午,我和导演、制片人凑在一起。就像当年李大钊、陈独秀他们聚在一起讨论事情一般,我们也各抒己见,非常兴奋。”就是从这种讨论入手,加之到拍摄现场观看了一些激动人心的片段,他的灵感便愈发清晰。“我一开始接到创作任务时就深受感染,所有演员的表演都立得住,选角也非常恰当。我很受振奋,一直在仔细琢磨,怎样用音乐来表现并还原那个年代的动荡,表达‘觉醒的过程。”

电视剧《觉醒年代》再现了1915年至1921年间新文化运动、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创立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六年光景在历史长河中虽如白驹过隙般短暂,但这段风云激荡的岁月却成为划时代的转折点,正是最先觉醒的先驱们带领着广大民众从蒙昧与封建走向了科学与民主。

阿鲲曾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弹奏的主题音乐,键盘的触键强度都在95%以上。“也就是说,我基本上是用了顶格的力度在演奏,”阿鲲说,“我试着用一些激昂澎湃的节奏,希望表达出这种‘觉醒的激动与过程。”在最终的交响乐版本中,開篇是弦乐带着踌躇和疑问的低音,轰隆的鼓声猛然打破了阴郁与沉寂;弦乐前赴后继,升高音区后越发激动,主题音乐通过弦乐强有力的断奏,有网友称之为“就像巨人的拳头,正一拳拳捶打这沉睡的大地”,呈现出勇敢昂扬的姿态。

这是阿鲲为全剧写出的第一首音乐,为全剧定下了总基调。在《觉醒年代》的原声唱片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段音乐也是陈独秀的主题,想必这也暗合了他是全剧的核心人物——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最早的“觉醒者”。阿鲲还特别指出,在创作初期原先使用了一个从Do到Mi的三度跳进,“但感觉情绪上还不够,最终改为从Do到Sol的五度跳进,以更好地表现人物波澜壮阔的内心情绪”。

这首音乐也被剪辑到陈独秀父子分别时的情节,阿鲲和导演都觉得很出彩,于是就对它进行了各种变奏,放置在不同地方。阿鲲说:“我常常喜欢在一部影片里面用一个旋律多种变奏,让观众觉得很连贯。”于是,这一鲜明的音乐主题不仅作为片头音乐出现,更是在《陈独秀和家人》《陈独秀情感变奏》《奉献》《为了觉醒》《我们的同胞》及《依然》等段落中呈现出不同的情感色彩。它就似一颗种子在观众心中埋下,随着剧情发展贯穿始终,让观众的情感不由自主地与角色的人生产生共鸣。

导演与配乐者的默契程度至关重要。前者需要清楚准确地表达对音乐的诉求,后者则要用抽象的音符给予恰如其分的诠释,对于“隔行如隔山”的两个领域实属不易。此次《觉醒年代》的音乐创作让阿鲲感到非常愉快和享受:“我觉得张永新导演的底蕴非常深厚,我们的沟通也很亲密,可以坐在一起一点点地去沟通音乐,要知道这是很难得的!我特别喜欢这样,可以像一个电影人一样在工作中获得很多乐趣,这也是我非常喜欢这一行的原因。”

“先生们”的音乐肖像

《觉醒年代》是一部厚重感和趣味性并存、崇高感与烟火气兼备的深刻佳作。前半部看新文化冲破旧思想,两者对峙产生了碰撞、冲突和反差,时常令人忍俊不禁;后半部看仁人志士为解决国运民生之疾苦而上下求索,纵然流血牺牲,也笃定前行,此情此景直教人泪眼婆娑。作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该剧塑造的不再是程式化的片面式英雄画像,而是平易近人、富有温度的形象。阿鲲针对几位重要角色做了很多功课,为性格鲜明的“先生们”谱写了专属音乐主题。“我尝试为每一个人物做出不同的设定,比如陈独秀和胡适那种书生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胡适的音乐会显得比较温暖,蔡元培、李大钊的音乐也都是不同的。”

剧中,当亚东图书馆经理汪孟邹到北大拜访胡适,打听他的办公室时被告知:“你看那个敞开门,里面有女士笑声的,就那间。”这个小桥段令人莞尔而笑,音乐《校园中的胡适》也恰当地勾画了胡适作为读书人而非革命者的形象。钢琴在中音区呈现主题,明亮悠长,再由单簧管、大提琴进行主题变奏与再现。音乐简单直白,形象浪漫甜美,相比另几位心怀家国天下的同仁,他似乎更享受春光明媚、风花雪月的小情调,偏安一隅,完全沉醉在自己的象牙塔中。

《雪中来访》和《蔡元培的演讲》这两段情节与对应的标题音乐,是塑造蔡元培形象的重头戏。与情感上大开大合、快人快语的陈独秀不同,剧中几乎不见蔡元培高声疾呼,旋律上多使用小跨度音程,恰好对应其温和的态度和恳切的言辞。音乐主题以一个固定节奏型贯穿始终,音符一顿一挫,不徐不疾,仿佛是一位长者语重心长的嘱托,与演员炉火纯青的台词节奏相得益彰。此时,蔡元培先生沉稳谦恭、谋略深远的学者兼政治家的形象被刻画得十分贴切。

如果说陈独秀的音乐主题是对“陈独秀们”——最早觉醒的一批先进分子们总体形象的概括,那么李大钊的音乐主题则更像是一幅属于他自己的音乐肖像,着重凸显出他个人的品格与贡献。他善良慷慨、忠义仁厚,对身边人的疾苦总是倾囊相助;他英勇豪情、义薄云天,是最早在中国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的有志之士。主题先由温暖深沉的大提琴陈述,刻画了他的悲天悯人与侠骨柔肠,单簧管、长笛先后的重复与呼应,好似妻子赵纫兰女士在身后矢志不渝的支持;随后圆号声部重复主题,小军鼓渐入,仿佛是远方革命信念的召唤与前进的步伐;小号昂扬喷薄的刹那,似一束耀眼阳光刺透雾霭,劈出万丈光芒,就像守常先生高擎革命火种,浩然屹立于天地之间,带来光明与希望。

某日,我循环聆听着这段音乐,自然联想到守常先生伟大的奉献和他悲壮的谢幕,竟一时间泪如泉涌,啜泣良久……当我与阿鲲交流对这首作品的感受,并请他谈谈创作构想时,他说:“这个问题想得非常到位。我觉得《李大钊》这段就是要用这些不同的配乐,在里面同时体现出他有很多情感、坎坷、经历。”这段音乐虽是简单的一部曲式,但通过配器的变化产生了丰富的场景性。“就如同你听到的音乐,里面有各种变化,对应了这個人物在不同阶段的丰富经历。”阿鲲说。

烟火气和真实感让《觉醒年代》中的角色从历史书干枯的文字介绍中跳脱出来。那些名垂青史的学者大家们,也恰恰因为同样具备了普通人的小缺点或小心机而变得真实可信,丰满立体。作为“守旧派”的代表,辜鸿铭、刘师培、黄侃三位教授常与新文化运动的革命派们争论不休。每到此时,观众们就会抱着“吃瓜”的心态愉快地看他们唇枪舌剑——尤其当有音乐“添油加醋”时,他们吵得更是不可开交,观众却看得越津津有味。阿鲲创作了一首《辜刘黄》作为他们的音乐标签,曲调不仅诙谐幽默,还辅以戏曲音乐的京胡音色、单皮鼓和钹进行点缀,让这首小曲充满了浓郁的“传统老味儿”,也与全剧采用的交响化音乐形成对比。另有两首阿鲲以往创作的俏皮小曲儿《更露游》《零露蔓草》,与《辜刘黄》一起成为“气氛组担当”,特别是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巧设饭局,力邀辜鸿铭加入北大教师谈判团时,音乐也像一位在幕后搭腔的捧哏演员,把这段戏变成了群口相声。难怪很多观众说:“一听音乐就知道好戏开场了!”

其实,阿鲲一直努力在创作中“把中国的乐器和世界化的音乐融合起来”。诸如此类的实践在《觉醒年代》中比比皆是,如在《船过山东,思乡情切》开头以类似埙的音色营造悠远孤寂,在《运筹》中突出民族打击乐渲染紧迫感,又或是在《雨中相拥》结尾绝妙地运用了天籁般的古琴泛音升华文人清雅脱俗的浪漫。“很开心你听出来了,陈独秀和妻子在雨中相拥的那场戏很浪漫,我当时就在想用什么样的乐器来表达,也试过很多西洋乐器,总感觉好像缺点什么,最终还是觉得古琴比较舒服,这样能起到为两人情感点睛的作用。”“我一直想用国际化的音乐手法来表达我们中国的内容。就像在《舌尖上的中国》里有一首新世纪(New Age)风格的曲子,我采用了节奏非常现代化的鼓,但在其中穿插了古琴来表现中国文化的山高水长。”

你满面的泪痕,是我们替“他们”传递的激情

音乐能有力地唤起观众的共鸣,极大地丰富和增强人们对视觉画面的反应。很多观众都说《觉醒年代》是一部“费眼泪的戏”,实际上,音乐和剪辑在帮助镜头讲故事,烘托背景,升华情感。

音乐对影视作品整体气质的塑造有关键作用。如果说《觉醒年代》的核心主题音乐表达的是主角们热血浩然的主要气质,那么还有三首贯穿始终的“外援”曲目则是他们柔肠悲情的另一面,两者成为有机的互补。它们是先前阿鲲为电视剧《血战到底之壮丁也是兵》所写的配乐《昔年情怨》,以及他为电视剧《华胥引》创作的主题歌《十三月》《之子于归》的器乐改编版《容垣与莺歌》《跳城》。蕴含于五声调式的中式意韵通过大气磅礴的交响乐诠释,在诸多有强烈情感波动的重头戏里催人泪下。例如,当仲甫先生手捧“还我青岛”的血书横幅掩面而泣时,当他环顾昔日校园变成关押爱国学生的监狱时,当辜鸿铭送别“老对手”陈独秀并嘱托“贤弟保重”时,当守常先生在撒传单前俯瞰戏台上的忠将为国捐躯时……很多观众都说,音乐一响,自己就哭了。尤其在全剧“戏眼”即“海河岸边宣誓建党”一段,这三首音乐无缝衔接,浑然一体,层层递进,将情感推向高潮。一段女声吟唱回荡着无尽的飘零苍凉感,当看到满目疮痍的大地和流离失所的难民,进而听到义和团老兵对腐朽政局忿恨而绝望的慨叹后,守常先生无语哽噎,仲甫先生则跪地恸哭。朴素而直指人心的台词与列宾学院油画般萧索凝重的画面,在磅礴悲怆的音乐中彼此烘托,无人不为之动容落泪。

奇妙的是,这三首曲目虽与《觉醒年代》题材迥异,但放到剧中竟如量身打造一般。原属于儿女情长的凄美悲惋,置于悲天悯人的热血先驱身上,亦可奏效,想来概因“情”之相通,唯格局不一,程度有别,只要情绪、情境匹配,音乐与不同画面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内涵与感染力。观众个人因所处的时空及主客观条件影响,还会在音乐中产生自己的联想。就像有学生观众说:“听着《觉醒年代》主题音乐做作业,我觉得自己是在干革命”“听着这段《昔日情怨》录入论文数据,都感觉自己在拯救苍生。”这些可爱的描述让阿鲲很开心,他表示,这也与他曾提出的“场景音乐”理论不谋而合,即通过某段音乐让听众拥有某种情绪,将观众带入相应的情境使之共情,音乐便有了场景感。

全剧场景感最强、最能引发观众共情的段落,恐怕非“父子送别”一段莫属。在音乐的强烈渲染下,这场戏成为最令观众们“扎心”的泪点。“创作出《觉醒年代》的主题音乐之后,我和导演还有工作人员聚在一起。当把这场戏的音乐铺好、剪辑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已经泪流满面了。这也让我特别感同身受,不仅因为这场戏本身很感人,还因为当音乐铺上去之后,我们都感受到陈独秀送走儿子时细腻复杂的心情。他仿佛预见到两个儿子会为国牺牲……我们都被深深打动。”

这段戏的台词不过只言片语,却用音乐和剪辑叙述出最有力的话语。仲甫先生帮孩子们整理行囊,三人虽表面淡然,但心头却已积压太多情感。此时用弦乐铺陈,在平静下酝酿着情绪,那是一种深沉又克制的情绪,像极了中国式的父爱——绝不流于口头,却常在沉默寡言中静水流深,父子三人曾经互不妥协的关系和不善言辞的情感在深情相拥中释然;之后,以一串冰冷的脚镣声作为过渡,画面用平行剪辑将两位少年在未来凛然就义的悲壮时刻“闪前”的方式呈现,此时音乐也转折为“觉醒”的核心主题,高潮处弦乐铿锵,如两兄弟无畏坚定的步伐,每一步都踏在观众的心上。“当延年、乔年走向刑场时,我采用了强节奏的弦乐断弓奏法(Staccato);而当画面转到陈独秀看着英姿飒爽、正准备出国留学的两个儿子,背景音乐则以很唯美的长笛来演奏主题旋律”。阿鲲的匠心设计,使之形成了一种对比和统一。观众或许还能发现,其巧妙的剪辑让尾声处弦乐组的最后一个长音,恰好卡在父亲泪水滚落的刹那……这段《依然》仍采用了“觉醒”主题,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之精神在两位铁骨铮铮的少年身上的延续,音乐最终升华为对这满门忠烈的颂歌。

此次《觉醒年代》的创作经历,也让阿鲲从中汲取了很多力量:“正如这部电视剧带给观众的那种震撼和感动,我们作为创作者,是最先体验到这种感受的,随后再以音乐的方式加工传递给观众。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先辈们奋发图强,非常伟大。我们当然要好好努力,珍惜现在的人生。”

“理工男”的音乐江湖

2021年七夕时,阿鲲弹奏了一段《之子于归》送给社交媒体上的乐迷,并让大家猜猜手中的乐器是什么。那块短小的键盘倒像是神奇的玩具,每个琴键被触碰时都会发出漂亮的彩光,于是一抹彩虹便在他灵动的手指下流光溢彩起来,科技感与未来感十足。作为一名出色的作曲家和音乐制作人,其实阿鲲很早就开始与数字音乐、计算机打交道。他在不少代表性作品,如《流浪地球》中都因对电子音乐充满灵气的驾驭而令人印象深刻,说来这也要得益于他“理工男”的学习经历。

八零后的阿鲲生于四川,童年也有“被迫学琴”的经历,但从小对数学格外开窍,高中时学习理科。在高考志愿的抉择面前,他最终参考了家人的建议,选择了中国电子科技大学,进入计算机工程学院学习通信与信息系统工程。可童年种下的音乐种子一直悄悄伴他成长。在与计算机、数据打交道的大学时光里,他幸运地发现了令他怦然心动的地方:这所理工院校竟然有一支交响乐团!不过因为钢琴的“出场率”不高,阿鲲就“没事找事”地去其他声部“打杂”、做乐团指挥助理负责排练,在大量实践中收获了很多知识。

毕业后,他还是回到了音乐的怀抱,考入四川音乐学院正式学习作曲,并在2006年就率行业之先编写了《数字音乐Adobe Audition 2.0音频处理入门》一书,为数字音乐处理在中国的普及做出了贡献。作为资深电子游戏玩家,他也为国内外游戏配乐,在实践中提升创作、了解市场需求。就这样,阿鲲一手钢琴键盘,一手电脑键盘,怀揣对电影的热爱,犹如一位武林高手,以“双‘键合璧”之功力踏入影视配乐的“江湖”。

自从业以来,阿鲲创作了大量的影视配乐,其中最为国人所熟知和喜爱的恐怕要数《舌尖上的中国》了,这可能也是大多数人认识他的机缘。实际上只要到主流音乐平台搜索一下就会发现,他的作品不仅数目众多,且耳熟能详的作品亦不在少数,如电影《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国之“夺冠”》《金刚川》《十二生肖》、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地球神奇的一天》、电视剧《红高粱》《芈月传》、动画片《熊出没》系列等,还有一系列游戏、广告,甚至主题游乐园的音乐,无论数量还是品质,阿鲲都称得上是当今中国影视配乐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

他作为较早跻身国际影视音乐创作行列的卓越中国音乐人,曾參与了《功夫熊猫3》的幕后工作,先后三次与英国皇家爱乐乐团合作录制,其配乐作品也在iTunes、声田(Spotify)和亚马逊等平台登陆。电影《雨人》的监制、编剧巴里·莫洛(Barry Morrow)这样称赞阿鲲:“阿鲲是极其少有的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体。作为艺术家,他将成熟与典雅的气质融入到音乐段落与易记的旋律之中;作为配乐人,他知道他的工作是帮助导演讲故事并升华情绪,但从不过分,也不抢戏。他的才华超越他的年龄,我期待他更好的发展。”

阿鲲会时不时地在社交媒体上发些视频或工作照片,总有可爱的新粉丝在留言中惊呼:“哇,还以为写了那么多作品的阿鲲是位老大叔,原来是个年轻帅哥呀!”网友的惊叹不无道理,他年纪轻轻却已著作等身,无论是现实、历史,还是科幻、惊悚,阿鲲涉猎题材广泛,风格多元,且高达两百余部的作品数量,总给人一种“身在江湖已半生”的错觉。

我不禁好奇,缪斯之神为何那么眷顾他?灵感哪能说来就来?“其实不管做电影、电视剧还是游戏音乐,我都想用音乐去帮助镜头讲述一个更好看的故事。虽然每次都有不同的挑战,但我会把作曲当成在一片黑暗中探索,拥抱黑暗,”阿鲲说,“当抱着很乐观的心态时,灵感就会闪现。”

猜你喜欢

觉醒年代陈独秀音乐
《觉醒年代》:直叫人上头的主旋律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五四运动与陈独秀价值观的变化
陈独秀的收与不收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