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遗韵连绵的“晋工”银饰

2021-10-21

科学之友 2021年10期
关键词:银饰头饰翠鸟

沧桑变迁 技艺传承

山西银饰的兴起与明清时晋商的崛起密不可分,其时山西集聚了大量财富,由此带来了民风之变,银饰的制作逐渐遍布城乡,并形成区别于京、闽、徽、苏、赣、广、藏等地的“晋工”银饰。

“晋工”银饰制作大气厚重且讲究细节,无论大器小件,变化多端,远视近观,均具美感。在工艺上,“晋工”银饰喜用高浮雕、深剔地,善以烧蓝、点翠等强化装饰效果;在图案上,花鸟、人物、文字、戏曲故事等无不具备,尤其人物开脸,寥寥数刀,眉目皆动,独具特色。

银饰的制作工艺有很多种,例如范铸、焊接、錾刻、捶揲、花丝、镂空、炸珠、镶嵌、鎏金、烧蓝和点翠等。山西银匠尤其擅长烧蓝和点翠工艺,是“晋工”银饰一大特色。

烧蓝又称点蓝,是景泰蓝的烧制工艺之一,最早是用在陶器制作上,将石英、硼砂、长石等矿物质混合碾碎,兑水制成釉料,敷在器物上面,烧制出晶莹剔透有玻璃质感的表层。点翠指的是用翠鸟羽毛使银饰呈现华丽、悦目的效果。制作时先将银片按花形制作成一个底托,再用金银丝沿着图案花形的边缘焊槽,将翠鸟的羽毛贴在银制成的金属底托上,形成吉祥精美的图案。如今,翠鸟已是珍稀动物,人们开始用染色等方法代替点翠。

传统银饰上的纹饰,基本全是吉祥或有吉祥寓意的图案。银匠们把各种素材和对生活的感悟与期许寄托在银饰上,从而让一件小小的银饰寄托着无数美好的情感和寓意,而在使用者尤其是孩童稚嫩的心里,这些神奇的物件上镌刻的各色花草虫鸟、人物神仙图样,总会激起无限的好奇与遐想,留下永生难忘的记忆。

在银饰盛行的年代,不论富户还是平民,都佩戴装饰有各种吉祥图案的银饰,视作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社会的变革,传统老银饰已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民俗不废,记忆犹存,前人创造的工艺之美和民间传统文化,至今遗韵连绵。

种类丰富 装点生活

山西传统银饰种类丰富多样,可分为头饰、耳饰、项饰、挂饰、手臂装饰及日常生活用品,可谓洋洋大观。

头饰

清代至民国,普通妇女头饰中的簪、钗等材料,有金、银、铜、骨、木、玉、玳瑁、珊瑚等,富者为金质,一般百姓为银质,贫者为铜质,其中银质最为普遍。“晋工”银质簪钗,形制大都精致,尤其装饰用短簪、四股钗与俗称“双尖”的大扁簪,特色鲜明。

项饰

项饰中,戴长命锁的风俗可追溯至汉代,由端午节系于手臂的彩绳“长命缕”演化而来,其形制多为银链或银项圈下缀银锁。清乾隆《大同府志》载:“男子生弥月或周岁,辫红线锁带之。”旧时民间有化“百家锁”的风俗,新生孩子的家长挨门各讨要一文钱,用讨来的钱定做一把银锁给孩子戴上,寓意百家福寿加身,禳灾祛病,因而很多锁上有“百家锁”字样。

掛饰

银挂饰在清末民初大量出现,是当时服饰中西合璧后的产物。当时正是中国传统服饰开始西化的转折点,但大部分服装仍保持一片式的平面结构,缘边装饰带有一定实用功能的挂饰等,成了这一时期女装的灵魂。这种挂饰,又被统称为“压襟”。?

山西银挂饰中,常见的有吊打、针筒、香囊等,最具代表性的是带葫芦坠饰的银事件、针筒。

手镯

手镯古称“环”或“钏”,先是男女通用,后来逐渐演变为女性独有的饰物。山西手镯中,从用料奢豪的龙头镯、做工讲究的马蹄镯,到简洁明快的绞丝镯、朴素无华的泥鳅背镯,无不粗犷中有细腻,精致中见奔放。

时代变迁,如今,这些饰物作为阶层、等级、富足等象征意义所需要的时代背景已不复存在,但旧有的实用价值的消失并不意味着文化价值的消逝。往事已矣,但美好流传,技艺和文化的传承仍在延续,并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永远散发着熠熠的光泽。?

猜你喜欢

银饰头饰翠鸟
笑翠鸟
高浮雕银饰
银饰变黑如何恢复
常常想起人间的美好
头饰类恐龙
如何使氧化的银饰翻新
漂亮的“银饰”
“帽子展”
西班牙流行止痛头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