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21-10-21王以梅

学周刊 2021年31期
关键词:生活情境兴趣小学数学

王以梅

摘 要: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与生活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数学学习情境的模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本文分析阐述如何更好地创设数学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具有较强抽象性的数学知识,以此简化数学知识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希望此研究能够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模式;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1-003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1.016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环节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领悟数学知识的真谛。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将生活中与数学知识相关联的模式进行导入,真正实现通过生活模式提高学生数学分析思考能力以及数学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目的。

一、构建情境,激发兴趣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而且小学生也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与生活具有较强关联性的,且轻松、宽泛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兴趣,并确保学生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地理解数学问题。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举数学实例,促使学生通过分析数学问题,理解数学概念、公式、定理,进一步感悟数学问题的内涵,以此实现二者相互促进的作用。同时,这种贴合实际的数学情境,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解决了数学问题就可以解决生活中与数学知识相关的一些问题,以此确保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主体意识。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尝试自行设置数学问题,以此确保学生在理解数学问题的基础上能够更加有效地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能力以及数学创新能力,进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

二、结合生活,灵活运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教师大都会通过照本宣科的模式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尽快理解数学知识的理论内容,并以此提高数学运算能力。但这种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数学问题,也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1]。因此,教师应结合生活内容,引导学生认知数学概念。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数学学习主题,并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与之相关的数学知识。这不仅会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思考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教师还应在学生学会了运用一类主题内容寻找与生活相关的问题的基础上,对学生以不同主题的内容进行引导,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寻找不同的内容,与不同的数学内容相契合,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发散思维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多元思考能力。此外,教师也应为学生构建一个生活化、体系化的数学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根据教材内容寻找数学问题,并自主在生活中寻找与数学问题相关的内容,然后将二者进行有机融合,有效解决数学问题。这能够提高学生的生活化数学解题能力,也能够凸显情境教学的教育价值。

三、模拟场景,强化理解

小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内容有限,而且这些内容难以对学生形成拓展性和辐射性较强的数学引导。因此,为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模拟场景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数学生活场景。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为学生讲故事,并将相关的数学问题融入故事场景中,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而且,这种教学模式会让学生自发自觉地融入学习情境中,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故事产生数学学习的代入感。然后,教师就可以循序渐进地为学生导入教学内容,使学生自主地进行思考。教师应注意讲述的故事要与生活情境紧密贴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模拟场景,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可以假设一个生活问题情境,并告诉学生只有解答出数学问题,才能够帮助到一个人,并以累计闯关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连续性的数学学习;也可以将课时进行适当延长,为学生建立长效的生活情境化数学学习机制,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并助力学生形成终身数学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自然地联想到生活情境,而在生活中遇到相关问题,也会自然地与数学概念、定理等相结合,确保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学习的生活化数学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

四、营造氛围,多元交流

小学生的性格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同时其自主交流意识也相对较差。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交流,并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同时,交流沟通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学习情境中,这会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效率和质量[2]。交流方式可以分为学生自主交流和师生交流两种。同时,教师也应注意为学生营造具有较强生活化的自主交流氛围,调动学生自主交流的积极性。通常导课环节学生的思想还没有集中,还沉浸在课后活动中,因此,为吸引学生注意,教师可以在导课环节为学生设计生活化的元素。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今日校园中发生的事情,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讲述家庭或学习中发生的小故事等,并鼓励学生根据提出的主题进行自主交流,以此调动课堂活力,也可以为课堂学习营造和谐氛围。此外,教师还应逐步对学生进行引导,循序渐进地鼓励学生将生活中或校园中发生的一些问题,与数学知识进行关联,找出其中的共性,以此凸显出生活化交流的内涵。此外,在对学生进行数学公式、概念等讲述的过程中,教师也应鼓励学生说出数学知识与生活相关的元素,使学生的生活化数学知识学习能力进一步得以有效提升。此外,教師还可以鼓励学生结合本知识点的数学概念,让学生将生活元素进行有机融合,并通过组内交流沟通的方式,确定一个最佳的融合模式,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和有效运用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各组学生开展小组比赛,看哪一个组别的生活化数学问题设计得优质,且解题步骤最简单明了,以此激发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提升全体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生活情境兴趣小学数学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