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桂莲: 用蔬菜“高产梦”圆群众“小康梦”

2021-10-21郑洁

晚晴 2021年8期
关键词:生态区反季节贵州

郑洁

几十年始终如一,她躬耕贵州大地,在贫困地区、民族村寨、田间地头留下了串串脚印。

几十年始终如一,她致力选育新品种、研究新技术、推广新成果,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

73岁高龄才正式退休,但她退而不休,仍选择坚守在贵州农村,一年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穿梭在全省各地指导蔬菜种植、项目实施,培训技术人员,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实现乡村振兴,为发展贵州现代山地特色农业,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

她就是著名蔬菜专家,二级研究员,贵州省农科院原名誉院长李桂莲。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从事科研的初心,通过科学技术创新、助推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是我的使命。”每次深入各地实地调研,李桂莲都详细了解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结合市场需求,向农村青年讲解蔬菜种植技术,引导他们学科学、用科学,依靠科技致富。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李桂莲根据贵州地域和气候特点,创新、创立了具有贵州特色的蔬菜發展新理论、新品种、新技术,在全省蔬菜产业的品种选育、产业推广、农民致富等方面,做出了不凡的成绩。

1998年以来,李桂莲开始夏秋反季节无公害蔬菜试验,系统研究总结蔬菜夏秋反季节无公害栽培技术,为全省夏秋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基地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2011年底,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蔬菜产业发展推进大会,从全省层面部署蔬菜产业工作。李桂莲带领团队,承担了“贵州省蔬菜科特派‘万元田科技示范工程”“科技特派员蔬菜‘321高效种植技术集成与示范”、国家星火计划重大项目“贵州高原生态蔬菜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示范及推广”等,在罗甸、三都、清镇、绥阳、大方、纳雍6个县(市)试点,开展蔬菜高效种植试验、示范和推广,先后获得6项国家专利。

2017年9月8日,省委、省政府印发《贵州省发展蔬菜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把蔬菜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来抓,由李桂莲团队主持的《贵州蔬菜产业科技扶贫“321”示范工程》作为核心内容写入其中。

李桂莲和团队开创的蔬菜“321”(即蔬菜年亩产值达3万元、2万元、1万元)高效种植技术的研究与示范,以贵州不同生态区19个县作为试点,结合市场需求和蔬菜上市淡旺季规律,根据各地气候特点,采用间套作、复种、轮作等方式,研究总结出适宜不同生态区的一年多季蔬菜高效种植技术模式100余套,使过去的一年种植1季或2季蔬菜改变为一年2季、3季,甚至速生蔬菜达到一年8季,激活土地增收潜能,大幅增加农民收入,推动蔬菜产业发展和提质升级。

蔬菜产业的发展,需要科技帮手。没有现成科技人员,李桂莲就自己培养“科技二传手”和科技带头人。此外,她还把一批参与蔬菜研究、推广的省、州(市)、县级科技人员,培养成省管、州(市)管专家以及技术骨干。

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李桂莲就像在田野里树起的一面旗帜,秉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推动贵州农业生产展现新气象、再上新台阶。

“作为党培养的农业专家,我一定不忘入党誓言,不忘初心使命,不忘党的教导和习近平总书记亲切的嘱托,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服务,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这,就是李桂莲对党和人民最深情的告白。(来源:《贵州日报》)

猜你喜欢

生态区反季节贵州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反季节果蔬到底能不能吃
云南典型烟区烤烟K326生长发育及烟叶内在品质特征
反季节果蔬到底能不能吃
不同生态区不同栽培方式对优质粳稻南粳9108品质的影响
浐灞生态区建设对当地生态文化影响的评价
贵州教育出版社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神奇的贵州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