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射性125I 粒子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肺鳞癌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1-10-21吴剑芹周峻林

医疗装备 2021年19期
关键词:鳞癌栓塞标志物

吴剑芹,周峻林

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 (江西吉安 343000)

肺鳞癌为肺癌常见类型,早期患者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逐渐出现胸痛、咳痰、咯血、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症状,若不及时接受治疗,癌细胞可发生转移,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3]。目前,临床对于早、中期肺鳞癌患者多予以手术治疗,可直接切除病灶,挽救患者的生命。但对于中、晚期患者而言,已错失手术最佳时机,需寻找其他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为中、晚期肺鳞癌患者的常用治疗手段,其可将化疗药物直接推注入支气管动脉,利于缩短药物起效时间,并能阻断肿瘤的供血,抑制其生长[4-6]。但肺鳞癌病情复杂,单一治疗方法不利于稳定控制肿瘤进展。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属于内放疗技术,其定位精准、高度适形、不良反应少,可对肿瘤进行持久放射性治疗,从而加快肿瘤细胞变性坏死,以达到控制肿瘤生长的目的[7-9]。本研究探讨放射性125I 粒子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肺鳞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78例肺鳞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55~72岁,平均(64.25±5.76)岁;临床分期,ⅢA 期10例,ⅢB 期21例,Ⅳ期8例;解剖学部位,中央型30例,周围型9例;体质量指数18~24 kg/m2,平均(21.41±1.02)kg/m2。试验组男25例,女14例;年龄54~73岁,平均(64.28±5.79)岁;临床分期,ⅢA 期11例,ⅢB 期20例,Ⅳ期8例;解剖学部位,中央型31例,周围型8例;体质量指数18~24 kg/m2,平均(21.39±1.01)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8版)》[10]中肺鳞癌相关诊断;均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临床分期Ⅲ~Ⅳ期;卡氏评分>60分;预计生存期6个月以上。排除标准:中途失联;精神状态异常;伴有其他恶性肿瘤;对本研究治疗方法存在禁忌证。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术前完善胸部检查,确定肿瘤血供及大小,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穿刺股动脉并留置5F Cobra 导管,行动脉造影,明确肿瘤供血动脉后,将3F微管插入支持肿瘤供血的支气管动脉内,对供血动脉缓慢推入1.0 g/m2吉西他滨[南京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448,规格 0.2 g(以C9H11F2N3O4计)]+60~90 mg 顺铂(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3021678,规格30 mg),并采用微球颗粒栓塞,后续依据情况间隔21 d 后行第2次化疗栓塞。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放射性125I 粒子植入治疗:于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3 d 后进行,术前先将患者信息输入粒子计划系统,计算出需要的125I 粒子植入数量及分布情况,常规消毒后于CT 引导下进针,准确穿刺入肿瘤内,按0.5 cm 间距植入125I 粒子,完成后拔除穿刺针,常规消毒包扎。

两组均随访3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1)临床疗效:完全缓解,肿瘤消失,影像学无法检测到或仅有条索状影;部分缓解,肿瘤缩小≥50%;稳定,肿瘤缩小<50%或增大<25%;进展,肿瘤增大≥25%或出现新病灶;疾病控制率=(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稳定例数)/总例数×100%。(2)肿瘤标志物: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集患者5 ml 静脉血,以BS-2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迈瑞医疗有限公司)测定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tokeratin 19 fragment antigen 21-1,CYFRA21-1) 和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水平。(3)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恶心呕吐、咳血、白细胞计数下降、骨髓抑制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试验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肿瘤标志物

治疗前,两组CEA、CYFRA21-1、SC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CEA、CYFRA21-1、SCC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肿瘤标志物比较(ng/ml,x-±s)

2.3 不良反应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1,P=0.624),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目前,肺鳞癌的发病原因尚未被明确,临床认为其是由大气污染、吸烟、电离辐射、肺部疾病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引起,且该病起病较为隐匿,多数患者进展至中晚期时方出现明显症状,导致整体生存率偏低[11-12]。目前,化疗、放射治疗等是中晚期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常规静脉化疗不良反应大,部分患者难以耐受,使得治疗无法进行。而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可直接将药物送至肿瘤病灶,避免药物被肝脏代谢及全身血液稀释,不仅可减少不良反应,还能够快速提高局部药物浓度,以增强肿瘤细胞灭杀效果[13-14]。此外,栓塞后可阻断肿瘤组织供血,抑制肿瘤细胞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阻止其增殖生长,并可延长药物在肿瘤内部时间,增加药效持久性,起到双重抗肿瘤的作用。但单纯化疗亦难以稳定控制病情,仍需综合治疗,以进一步提高抗肿瘤效果。

CEA、CYFRA21-1、SCC 为临床常用肿瘤标志物,监测其水平可用于疾病诊断及疗效评估。其中CEA 为广谱肿瘤标志物,在肺癌、乳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均具有较高表达;CYFRA21-1为上皮细胞骨架的构成部分,其表达在肺炎、肺结核等疾病中无明显改变,而在肺癌中呈高表达,可作为肺癌肿瘤标志物;SCC 为肿瘤抗原TA-4,其在肺鳞癌中的诊断特异度较高,在肺鳞癌中的表达远高于健康人[15-17]。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CEA、CYFRA21-1、SCC 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相比无差异,表明放射性125I 粒子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肺鳞癌效果显著,可增强肿瘤控制效果,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且不良反应处于耐受程度。放射性125I 粒子植入属于组织间放射治疗方式,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组织间,可持续释放低能量的γ 射线,不断破坏肿瘤细胞DNA,使得肿瘤细胞无法正常分裂,降低其繁殖能力,进而达到灭杀肿瘤的目的[18-19];此外,相比于外放疗方式,组织间放疗对正常组织损伤小,并能取得更强的照射剂量及杀伤效果;联合化疗后可协同增效,从不同作用环节下发挥良好的抗肿瘤作用,以阻止肿瘤扩散,稳定疾病进展。

综上所述,放射性125I 粒子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可提高肺鳞癌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加快肿瘤标志物复常,且不良反应可耐受,利于病情稳定。

猜你喜欢

鳞癌栓塞标志物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基于深度学习的宫颈鳞癌和腺鳞癌的识别分类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整合素αvβ6和JunB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MR-proANP:一种新型心力衰竭诊断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