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及建议
—— 以曲靖市沾益区为例

2021-10-21陈柱生赵怀林余元媛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21年8期
关键词:绣娘盈余全区

文/陈柱生 赵怀林 余元媛

农民合作社作为联结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有效载体,具有互助性、益贫性,在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水平、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目前多数地区农民合作社依然存在运行质量不高、管理不规范、服务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共性问题。本文就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农民合作社发挥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解决措施。

沾益区农民合作社发展现状

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区累计注册登记的合作社有381家,注册资金5.44亿元,入社农户5.75万户,拥有区级以上示范社40家,注册了茹氏蜂蜜园、帅鸽农场、晨啼土鸡等商标19个。全区农民合作社表现出领办主体多、发展速度快、经营范围广、产业多元化、服务功能强等特点。

沾益区农民合作社发挥的作用

1.促进农民增收。2020年,全区合作社销售农产品总产值1.69亿元,实现盈余0.42亿元,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例如,兴乐种植养殖合作社立足当地土地、山林等资源,以养殖绿壳蛋鸡和种植辣椒、马铃薯等为主,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发展壮大,截至2020年底,累计发展成员677人,其中残疾人50人、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5人,成员社内年均收入3200元,成为全区规范化合作社的典范。

2.助推脱贫致富。截至2020年底,沾益区农民合作社通过发展养殖、蔬菜、中药材等产业,带动了贫困农户1929户6623人,户均年增收3322元,为全区脱贫攻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3.维护社会稳定。合作社通过发展产业,吸收成员就近务工,解决了一些夫妇为赚钱养家被迫长期分居、一些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一些老人无子女在身边赡养等问题,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例如,曲靖女红坊刺绣合作社注册“珠源绣韵”商标,带动妇女在家利用业余时间手工刺绣创收致富,目前共有成员400人(其中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绣娘65人,残疾绣娘12人,少数民族绣娘59人),累计培训绣娘6000余人次,绣娘实现年增收2万~3万元,让刺绣产业成为当地妇女脱贫增收的新载体,让妇女留得下、守好家、有钱挣。

沾益区农民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数量增长快,运行质量不高。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全区农民合作社注册数量突飞猛进,特别是当地在脱贫攻坚中有一项考核指标要求每村要有1~2家合作社,有的基层为了完成任务,以村委会负责人为理事长、贫困户为成员,仓促成立合作社,这样的合作社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理事长没有精力也没有经验去经营合作社;二是合作社没有成熟稳定的产业;三是合作社没有形成自己稳定的供销市场;四是合作社没有长远规划;五是合作社没有开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2.发展规模不大,合作层次较低。一是经营规模小。虽然全区注册登记的合作社有381家,但大部分是个体户、家庭农场,有些农户是“被动加入”,经营规模小。二是经营品种单一。大部分合作社注册经营范围涵盖种植、养殖、加工等众多领域,但在实际运行中往往一样都没做好,大部分合作社只是做个“盆景”供参观检查,抗风险能力低。三是产业链条短。大多数合作社还处于销售初级农产品阶段,从事系列产品精深加工的很少,整体市场竞争力比较弱。四是运营管理不规范。主要体现为财务管理不规范、民主管理不规范、利益分配不规范、档案管理不规范等。

3.外部环境不佳,服务管理机制有待完善。一是引进人才难。由于合作社规模小、待遇低,人才引不进、留不住。二是成员知识水平不够高。由于广大农村青壮年远赴他乡打工,留下的是“三八”“六一”“九九”部队,造成沾益区合作社成员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不尽合理。三是指导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基层经营管理机构工作任务重,人员被抽调弱化,导致指导与服务断层,同时导致相关项目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后期监管不健全。

推进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1.部门联动审批严把准入质量关。建议农民合作社在注册登记过程中,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牵头,农业农村及其他相关单位配合,到现场核实住所、产业及规章制度,达到合作社注册要求的给予指导规范建社,达不到合作社注册要求的不予注册。

2.加强农民合作社指导服务提升。要以高素质农民培训等为载体,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种植养殖技术、市场营销等为内容,坚持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为合作社培育更多的实用人才。同时,按照各级示范社评定标准,大力开展国家、省、市、区四级示范社联创活动,建立示范社名录,把示范社作为政策资金扶持重点。

3.加大政策扶持及监督管理力度。一是加大项目扶持力度。各级各部门在安排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农业技术推广等涉农项目时,要把合作社作为支持重点,优先考虑安排。二是保持财政扶持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应将扶持合作社资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设立合作社扶持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合作社的基础设施、技术培训、公共服务等能力建设。三是延长项目实施时间并加强后期监管。建议项目完成时间由一般1年延长至2~3年,给予合作社充分的项目实施时间,后期加强资金使用情况、项目持续发挥作用情况等监管。

4.加大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力度。一是切实加强合作社章程及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确保章程及各项制度健全并切实可行,坚决做到依法办社、依章办事。二是切实建立健全成员账户。所有合作社都必须建立健全成员账户,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清楚记录每个成员的出资情况、国家财政补助形成资产的量化情况、盈余分配情况、交易情况等。三要切实依法做好合作社的盈余分配。盈余分配制度是合作社与企业的根本区别,是衡量合作社规范化水平的重要标准,应要求合作社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开展盈余分配。

猜你喜欢

绣娘盈余全区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一家三代绣娘,用百年风华传承乱针绣
钱晨霞:“江南绣娘”的“綵衣堂”创业之旅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南宁市:把握环境保护新常态 担当全区执法排头兵
「绣花针」——绣娘的守望
绣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