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西高寒山区马尾松速生丰产造林技术

2021-10-21朱光泰

乡村科技 2021年16期
关键词:幼林修枝间伐

朱光泰

(隆林各族自治县林业局,广西 隆林 533400)

在两广地区(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尾松主要分布于海拔1 500 m以下的山坡、山谷地带,海拔超过1 000 m、年平均气温低于15℃的地区一般不适合马尾松生长[1]。另外,马尾松适宜在干旱贫瘠的地区生长,同时能在高寒山区有效生长,对于固化土壤、维持区域林业系统稳定具有独特作用。马尾松栽培要根据当地的土质、地质状况,细化立地条件、种子选择、整地方式、造林密度、间伐强度和配比施肥等各项流程,切实提升栽培效果。

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地区存在大量海拔1 200 m以上的高寒山区,立地条件相对较差,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水分缺失,而且年均气温较低。马尾松独特的适应性和生长特点使其能适应桂西地区的高寒山区地貌和环境。因此,在桂西高寒山区地带的荒山造林工作中,推广应用马尾松速生丰产技术至关重要。

1 精选良种壮苗,确定适宜的造林措施

桐棉松能较好地适应桂西高寒山区的生长环境,其造林效果良好。另外,根据桂西高寒山区土地贫瘠、干旱少雨的特点,马尾松裸根苗造林成活率较低,应选用容器苗进行造林。

开展造林时,需按照精挑细选的原则对种苗进行筛查,剔除不合格的病苗、劣苗,选择苗高15.0~20.0 cm、地径0.3 cm以上、顶芽饱满、木质化程度高的Ⅰ级优质壮苗上山造林,确保有效提高造林质量。

应选择坡度小于35°、土层相对深厚、排水良好、立地指数≥16的酸性土壤山地作为造林地。造林整地方式以水平带状和块状为主,带状整地带宽70~100 cm,深30 cm;在坡度较陡、生态脆弱的地方,整地方式以块状整地为宜,种植穴规格40 cm×40 cm×30 cm。整地时将表土下翻,回填土壤时先回填表土再回填心土,有条件的可每穴施加复合肥0.5 kg作为基肥;造林密度根据经营方式确定,以经营材用为主目的,造林密度控制在3 298株/hm2为宜,行株距为2.0 m×1.5 m;以经营、脂材两用为主目的,造林密度控制在2 504株/hm2为宜,行株距为2.0 m×2.0 m[2]。根据桂西高寒山区特殊的气候状况及春季干旱的特点,马尾松种植时期以当年12月至次年2月为主,也可在雨季(6月)种植,种植时尽可能选择阴雨天、土壤润透后进行,可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

2 加强幼林抚育管理,夯实幼林生长基础

2.1 松土除草

新造幼林的生长发育情况与其周围的环境条件有着密切关系。林地上杂草灌木丛生,会与幼林争夺水分、养分和光照;杂草根系盘结会阻碍幼树根系伸展。加强除草,可改善幼林的生长条件,有利于幼树生长。要以苗木自身的栽植穴为中心,向外扩大一圈进行除草松土,并做到由里到外、由浅到深,免伤根系和枝干,并注意拣去石块,土培成馒头形,将杂草、灌丛铺盖在幼树周围。除草松土时间和次数根据幼林生长特点、杂草繁茂程度和气候条件来决定。最适宜的时期为幼林生长旺盛期来临之前,以5—6月为宜。另外,入秋前杂草尚未结籽,除草松土效果也较好,且能减少来年杂草滋生。

2.2 补植

如果幼林缺株,应于当年秋季进行一次造林成活率全面检查,了解幼株成活情况,合理进行补植。根据造林补植规定,造林成活率在40%以下应重新造林;造林成活率在41%~84%应进行补植;造林成活率在85%以上,但局部地段成活低或死亡植株集中连片,也应进行补植。通常,补植在当年秋季或翌年春季进行,需选用同龄苗补植。

2.3 病虫害防治

在马尾松幼林病虫害防治方面,需要根据马尾松幼林生长情况、病虫害类型及其危害情况等,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马尾松幼林时期主要出现的病虫害为猝倒病、叶枯病及松瘤病。对于猝倒病,可以淋洒50%敌克松500~800倍液或1%~3%硫酸亚铁溶液进行防治,每隔10 d淋洒一次,共淋洒两三次。对于叶枯病,可以从8月中旬开始使用0.2~0.3°Be石硫合剂或1∶1∶(100~200)(硫酸铜∶生石灰∶水)的波尔多液喷雾防治,发病盛期喷洒50%退菌特800倍液防治,效果显著。对于松瘤病,在病害严重地区避免营造松栎混交林,清除林下栎类杂灌木,并结合松林抚育砍除重病树或病枝。

另外,要加强人工日常巡查与监测,还可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加大巡查、监测力度,确保能及时发现幼林病虫害隐患。例如,在重点区域搭建红外线监测系统,通过智能化信息采集与分析手段,找出病虫害隐患,启动有效预案开展针对性防治。

3 细化成林管理措施,提升抚育工作质量

3.1 合理抚育间伐

间伐多于秋末冬初进行,应根据造林密度、立地条件、林分郁闭度、胸径和材积连年生长量以及间伐木的利用价值等来确定间伐方法。具体间伐时,应遵循砍小留大、砍密留疏、砍劣留优的基本原则,保持间伐密度与行距,以确保马尾松获得充足的生长空间。马尾松林郁闭后两三年,林分分化逐渐明显,被压木、小径材较多,郁闭度在0.8~0.9时开始进行抚育间伐。一般马尾松林生长8~10 a进行一次弱度的抚育间伐,强度为林分材积的10%~15%,并可结合修枝。马尾松林生长10~20 a可进行中度到强度的抚育间伐,强度为林分材积的20%~30%,同时伐除干形不良的上层林冠的林木。马尾松林生长20 a后,可采用强度为30%的抚育间伐。间伐之后要使林分郁闭度控制在0.6~0.7。

3.2 合理修枝

马尾松成林后必须适度修枝,以维持树干姿态良好。枝干修剪要根据马尾松生长状况合理进行,防止出现死结、叠压等状况,确保主干线形良好,同时避免出现偏冠问题。修枝的适宜时期为晚秋至早春,此时修枝,伤口流脂量少、易封闭,可缩短伤口愈合期。马尾松生长季节和寒冬不宜修枝,否则会影响生长。修枝时要避免树干劈裂或撕开树皮,以免影响切口愈合而造成溃烂,影响材质。修枝应掌握“轻修、勤修”的原则,修枝后务必要使树冠和树高比例适度,10年生以前树冠为树高的2/3;10年生以后树冠可为树高的1/2~1/3。

3.3 灌溉与追肥

适时进行灌溉及追肥作业,有助于促进马尾松健康生长。需要根据雨情、旱情,适度灌溉,并推进“水肥结合”作业,根据马尾松林生长情况适度追肥。

3.4 加强病虫害防治,消除成林外在隐患

广西高寒山区自然条件相对恶劣,一些病虫害会因高寒低温而自然消弭,但一些顽固的病虫害仍会对马尾松成林造成极大威胁。例如,松瘤病、黄化病等易造成桂西山区马尾松出现表面裂纹、木瘤及枝叶枯萎等现象,严重影响马尾松林健康生长。为此,必须采用“营林管理+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策略,提升马尾松病虫害防治水平[3]。马尾松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手段和举措及其适用对象如表1所示。例如,在松毛虫卵期,667 m2释放赤眼蜂5万~10万只;每年3月中下旬在松毛虫常发区、偶发区抛撒白僵菌粉剂0.5 kg/m2,防治越冬代马尾松毛虫幼虫,防治效果良好。目前,已知的松材线虫病的主要媒介昆虫是松墨天牛,对松墨天牛等媒介昆虫的防控和消灭是消除和控制松材线虫危害的主要手段。在松墨天牛羽化补充营养的时期喷施15%呲虫啉3 000倍液,可明显减少松墨天牛危害,控制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应用松墨天牛引诱剂、林间设置诱木等方法可以引诱松墨天牛产卵并对其进行诱捕,也能有效控制松墨天牛的数量[4]。

表1 马尾松病虫害防治手段及相关举措

4 推广应用效果

马尾松速生丰产栽培技术在桂西隆林县高寒山区实施的退耕还林项目和世行贷款造林项目中得到了示范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海拔1 150.0~1 285.0 m的县猪场乡平安村建设的世行贷款造林马尾松基地,采用广西桐棉松优质种源,林龄11 a,平均树高15.6 m,平均胸径14.8 cm,蓄积量276.0 m2/hm2,达到了速生丰产效果,为桂西高寒山区推广应用马尾松速生丰产栽培技术提供了良好示范。

5 结语

桂西高寒山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决定了马尾松速生丰产造林技术的推广应用面临诸多挑战。但正是由于马尾松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适应性,才使得这种高大乔木能良好地生存在环境恶劣的高寒山区[5]。因此,今后应继续在桂西高寒山区推广马尾松速生丰产造林技术,助力当地林业发展。

猜你喜欢

幼林修枝间伐
间伐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其水源涵养能力研究
速生桉树幼林抚育及施肥管理
修枝对亚美马褂木体胚无性系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一次间伐对速生桉树大径材增长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
修枝抹芽对红椿幼林生长及干形的影响
山西临猗苹果园间伐技术应用效果调查与评价
快乐佳县人
盆景树
修枝对杨树人工林生长量的影响
关于鸡东县国有林场中幼林抚育现状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