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旱造林技术类型与生产管理要点

2021-10-21莫顺功

乡村科技 2021年16期
关键词:干旱地区抗旱树苗

莫顺功

(海东市乐都区林业和草原局,青海 海东 810799)

近年来,我国林业工程建设成果引人瞩目,发展速度迅猛,且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夯实了我国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抗旱造林技术是林业发展中常用的造林技术之一,在生态环境改善方面的作用突出。然而,抗旱造林属于系统工程,为获取更为可观的成效,必须因地制宜地探索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方法。

1 林业生产中应用抗旱造林技术的意义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人们对环保的重视程度随之提升。林业发展在环保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对环境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在部分干旱地区实施造林难免会面临诸多困难。为顺利推进干旱地区的造林工作,优化抗旱造林技术十分必要[1]。林业生产中通过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能获取显著的森林管理成效,促进林业健康发展。此外,通过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能妥善解决目前林业生产中水资源不足的问题,有利于提升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效能,从而提高林业的社会与生态效益。

2 抗旱造林技术类型

2.1 覆膜造林技术

覆膜造林技术是抗旱造林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应用该技术能有效抑制土壤中的水分蒸发,维持土壤湿度并提升土壤温度,为树苗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加快树苗的生长速度。从林业生产中覆膜造林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树苗的存活率大幅上升,拥有远超传统造林方式的价值,值得大力推广使用。在覆膜造林技术的具体应用中,需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及土壤质地等选择合适的农用膜,以厚度为0.8~1.2μm的农用膜为主,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覆膜造林技术的优点,从而提高林业生产效益。

2.2 截干造林技术

我国干旱地区相对较多,冬季气候干燥,部分树苗水分储备能力较弱,再加上树苗根部受损的可能性较高,会对树苗生长构成威胁[2]。而在炎热的夏季,干旱地区地面水分会迅速蒸发,树苗内部也会出现水分失衡的现象,导致树苗缺水、干枯。而应用截干造林技术能有效解决此问题。应用截干造林技术能减少树苗枝干内的水分蒸发量,促进树苗根系生长发育,从而提升干旱地区树苗的成活率。截干造林技术主要应用于阔叶树种等生长能力较强的树种,而油松等部分经济型树种更适合采用定杆技术,原因在于截干技术会对油松生长点造成严重损害,进而破坏油松整体枝干的生长状态。在截干造林技术的实际应用中,截干时必须参照规定的高度进行,杏树、桃树等树种较为特殊,可适当增加截干高度,控制在20~30 cm,以加快树苗的生长速度。

2.3 套袋造林技术

套袋造林技术适用于种植经济林树苗或山地种植针叶树苗。套袋造林能为树苗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在提高树苗的成活率的同时,加快树苗生长速度。根据树种的不同,栽种的树苗高度也不一致,可通过使用规格适宜的塑料袋为树苗提供充足的生长空间。套袋时,需从树苗根部上方位置进行,用绳子捆扎根部后再培育。培育一段时间后,使套袋部分能持续通风7 d左右,帮助树苗逐渐适应外部环境,待树苗完全适应环境后即可取下套袋。

2.4 采用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

采用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主要应用于干旱地区的林业生产中,通过在树木根系上安置1个装满营养物质的容器来满足幼苗生长需求。小树苗在生长初期难以适应干旱的环境,对水资源的依赖性较强,极易出现营养缺乏现象;而存放在容器内部的营养物质能为树苗补充各类营养,使苗木能逐渐适应干旱环境,为其后续健康生长提供保障。然而,应用容器苗造林技术时,需确保植物根系完整,这样容器内的营养物质才能顺利供给植物地上部分。因此,移植容器苗前,需检验植物根系是否完整。

3 基于抗旱造林技术的林业生产管理要点

3.1 妥善处理苗木

完成树种选择及造林整地工作后,需合理确定林木种植密度。干旱地区严重缺水,因此,选苗时应首选健壮的一级树苗,并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考虑选用容器苗,以确保树苗的成活率。运输树苗时,不仅要包裹保护树苗根系,以免根系水分流失,而且要做好强风与暴晒预防工作,以免损伤树苗根系。此外,在树苗运输期间,为维持树苗根系湿度,应及时喷洒适量的保水剂。

3.2 打造优质的种植环境

一方面,需保证种植间距合理。在抗旱造林技术的实际应用中,通过对林木种植密度的把控,可避免因间距过小或过大而使林木生长质量受到影响,可促进林木健康生长[3]。具体来看,在干旱区域移植抗旱性树种时,如造林区域土壤含盐量仅为0.5%,建议使用深栽模式,栽植深度控制在10~20 cm,使树木根系能从深层土壤汲取养分与水分,同时每667 m2林木种植密度应控制在83株左右。当地气温较高且降雨量不足时,可适当降低林木种植密度,以确保苗木健康生长。

另一方面,为林木提供充足的水源。虽然干旱地区很难获取大量水源,但可应用抗旱造林技术,增强林木的储水能力。例如,用保湿材料包裹苗木根系,材料本身即具备储水功能,不仅可以规避水源浪费问题,而且能满足苗木生长对水分的需求,为苗木健康生长提供保障。

3.3 幼树抚育管理

为保障林木的成活率,必须统一管理幼苗。种植林木时,应根据林木生长的实际环境、生长情况合理制定抚育管理计划,为林木打造优质的生长环境,提升林木的抗寒、抗旱性。例如,加强除草松土,一般造林前3 a需除草两三次[4],且造林次年需及时调查苗木成活率,并适时补植。

3.4 创新林业生产管理模式

在林业生产中应用抗旱造林技术时,需根据各地区的土壤质量,构建与其相匹配的林业生产管理模式,以加快林业生产速度[5]。其中,最关键的是林业基础设施需配备齐全,根据树种类型选择合适的运输及补植工具,保障树种运输的便利性,降低种植期间树苗受损概率。同时,避免远程调配苗木资源,避免因树种适应性不强而产生种植效果大打折扣的情况。另外,在保障技术人员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基础上,严格监督管理操作流程,确保技术人员能遵循相关规定和标准展开操作,为抗旱树种的健康生长提供保障。

3.5 袋装泥浆辅助造林

袋装泥浆辅助造林主要指结合干旱半干旱地区栽植树苗的生长规律、栽植地区的气候情况及当地的地质水文条件,技术人员按照一定的比例调整营养土与水的配比,制作“袋装泥浆”,为树苗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在制作“袋装泥浆”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在塑料袋中灌入适量泥浆,并在塑料袋下方打四五个小孔,为苗木根系提供有利的生长条件。之后将苗木根系放入袋装泥浆中,与泥浆一起栽植、浇水、填土,从而提高苗木的抗旱能力,促进苗木健康生长。

4 结语

在林业生产中应用抗旱造林技术能有效降低干旱地区沙漠化程度,提高干旱地区的绿化程度,为林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进而提升当地的经济与生态发展水平。为充分发挥抗旱造林技术的作用,需合理选择种植树种,做好造林整地工作,选择合适的抗旱造林技术并加以应用,从而为我国林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干旱地区抗旱树苗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扎实做好防汛抗旱救灾工作
2022年黄河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移栽树苗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北方茶园抗旱节水栽培关键技术
合影
三棵桃树苗
干旱地区人工增雨优化成套技术设计思路分析
干旱地区小麦测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体化应用
干旱地区膜下滴灌技术甜瓜种植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