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设计发展趋势与思路

2021-10-21

乡村科技 2021年16期
关键词:村落意愿景观设计

王 颖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酒泉 735000)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学界和业界需提升乡村景观设计理念,使之成为“见物又见人”的作品。根据百度百科对“乡村景观”的概念界定,乡村景观是指乡村地区范围内,经济、人文、社会与自然等多种现象的综合表现。这就要求在乡村景观设计中需综合考虑经济、人文、社会与自然等多重因素。本文中提到的“经济因素”主要指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人文因素”主要指向对乡情的维系,“社会因素”主要指向宜居,“自然因素”则主要指向需与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形成友好的交互。

1 相关研究述评

1.1 相关研究概述

有研究认为,将乡村景观融入风景园林规划中,不仅能够保留乡村景观中的人文风貌,同时能够为人们营造更加舒适的环境,最终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该研究论述了园林规划中乡村景观的设计原则,并分析了当前园林规划中乡村景观的设计现状,最后探讨了园林规划中乡村景观设计的对策与发展趋势。有研究以现代化城市发展为背景,提出了园林规划建设对于城乡发展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研究指出,进行乡村景观建设,不仅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当地的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同时也能美化乡村、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丰富乡村生活,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改善当地的经济状况。有研究提出,在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引入乡村景观,既保留了乡村景观的人文风貌,也扩大了城市风景园林景观规划的视角。将乡村景观融入风景园林景观规划,可有效促进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1]。

1.2 相关研究评析

上述研究观点为本文的立论提供了启示,但笔者也需指出,在对乡村景观设计进行研究时应“见物见人”,且这里的“见人”指的是应与当地村民的社会心理和利益诉求相契合,而不是设计者“我向思维”下的主观臆断。在对以上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时不难发现,研究者笔下的宜居、舒适等设计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并未与村民的主观意愿相容,在这些目标中甚至存有资本的痕迹。为此,笔者在研判乡村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时,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并将多重因素的相互融合、相互影响作为对发展趋势研判的思路。

2 乡村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2.1 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需要

乡村景观设计需根植于乡村振兴战略,在微观层面需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要求相契合。目前,各地农村在发展传统种植业、养殖业的同时,还根据自身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并兴起了民宿和农家乐。为此,在设计乡村景观时需紧扣当地产业融合发展之需,使乡村景观设计效果成为当地多元化产业发展的推进剂[2]。

2.2 更加尊重村民的主观意愿

尊重村民的主观意愿,不仅是当前乡村景观设计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在设计中的体现。在村民朴实的主观意愿中,维系乡情、乡愁和优化居住环境等是其主要需求。对乡情和乡愁的维系,要求在乡村景观设计中尽可能保留村落的原貌,其中不仅涉及村落中的建筑物和村道,而且含有村落中建筑物的主色调。优化居住环境,则要求在设计中以调适的手段来改观现有乡村景观中的视觉效果,使调适后的视觉效果更加符合村民追求安逸、闲适生活的心理需求。

2.3 更加突显乡村的风貌特色

突显乡村风貌特色意在两个方面:第一,努力将当地村落历史痕迹中的内隐性文化信息,以物为载体外在地被刻画出来;第二,服务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之需,为树立本土品牌提供视觉识别系统。目前,在主流研究中,研究者对于第二个方面的用意理解不到位,但第二个方面的用意对于发展当地的乡村旅游业、农特产品种植和养殖业等均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在乡村景观设计中,要想做到“一村一品”,则需要设计者能够深刻把握当地的乡土文化内涵,并能充分理解当地产业融合发展下的品牌建设需求。

2.4 更加强调与自然环境共生

在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在乡村景观设计中需更加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共生关系。也就是在设计中不仅需要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而且应以人的艺术思维和审美情趣,使乡村景观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这不仅能显著节约乡村景观建设的成本支出,还能提升乡村景观的美感[3]。

3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设计思路

3.1 与村民开展充分的信息交换

为了使乡村景观设计能够充分契合村民的主观意愿,同时又能在专业视角下切实将经济、人文、社会、自然有机统一,在设计之初需与村民开展充分的信息交互。第一,设计团队应与村委会对接,从村委会处了解当地村落的人文背景以及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经济发展思路。第二,通过与村委会对接,设计团队已经能够把握村民主观意愿的脉络,此时为了下沉设计工作的重心,还需与村民开展信息交互。设计团队应重点阐述乡村景观设计为村民带来的“好处”,并对设计中可能对村民住宅、村道带来的影响给予说明。同时,设计团队需广泛听取村民的意愿。第三,在村委会的组织下,设计团队最终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梳理,并为设计方案定调。

3.2 努力拓展设计中的正外部性

在乡村景观设计中需融入经济、人文、社会与自然等多重因素,融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此消彼长的局面,所以设计团队应在包容上述多重因素的同时,努力拓展设计中的正外部性。笔者认为,应根据村情在设计中对多重因素进行排序。例如,某村落地处山区,面临保护脱贫成果的要求,那么在乡村景观设计中应将经济因素置于首位。再如,某村落地处旅游发达地区,面临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要求,那么在设计中应将自然、人文因素置于第一和第二位[4]。

3.3 在民主决策下让村民积极参选方案

选择乡村景观设计方案时,应本着民主决策的原则,让村民积极参与到方案选择中。这样一来,便可以增强设计方案所能释放的正外部性。考虑到村民文化水平和审美情趣的差异,设计团队可以在村委会的组织下,将备选方案逐一用简洁的语言向村民说明,在说明中需包括每个方案的优势和劣势,并根据所在村落的具体情况,将说明的重点按需要落实在经济、人文、社会、自然等因素中。因为村民的利益诉求具有差异性,且以家庭、家族为利益单位,所以他们在参选方案时难免会出现村内不同姓氏家庭、家族的博弈态势。为此,设计团队在综合意见后,应与村委会一同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5]。

4 结语

在研判乡村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时,应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多重因素的相互融合、相互影响作为研判发展趋势的思路。为此,本文提出了4个方面的趋势,即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加尊重村民的主观意愿、更加突显乡村的风貌特色以及更加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共生。

猜你喜欢

村落意愿景观设计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蔡清景观设计作品
王彦军景观设计作品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