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卫市城市绿地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对策

2021-10-21卢大同

乡村科技 2021年16期
关键词:中卫市城市绿地廊道

卢大同

(中国共产党中卫市委员会党校,宁夏 中卫 755000)

在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转变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表现得最为迫切。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质、绿色的食品等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最原始、最基础、最广泛、最迫切的向往,而与之有关的城市绿地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对绿色生活的体验。如何运用、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优化城市绿地的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绿地服务的有效性,是当前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1 中卫市生态立市的背景与成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央宣讲团来宁宣讲的党的十九大精神,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提出了“生态优先发展”“生态立区”“守好生态环境安全生命线”战略,大力推广生态文明理念,发动广大干部群众投入生态建设,力图将宁夏回族自治区打造为绿色崛起的先行区。在此背景下,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全面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将生态文明理念深度融入城市建设中,体现了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生态价值追求,不断挖掘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域和空间,优化城市发展布局,不断促进城市发展向均衡、和谐、可持续性方向迈进[1]。

中卫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西部。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生态安全战略布局,中卫市地处宁夏平原绿洲生态带和宁夏中部防沙治沙带交汇处,其战略意义关系到全区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中卫市自然环境基础薄弱,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沙漠化程度位列全区第一,森林覆盖率、人均绿化面积等指标排在全区末位。由于中卫市早期经济发展多采用粗放型模式,造成生态赤字较大。近些年,中卫市积极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始终坚持以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强化资源管理,注重生态保护修复,科学配置资源要素,始终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安全格局基本形成[2]。

2 中卫市城市绿地存在的突出问题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分布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提升和日常游憩活动的开展。由于城市人口密度较大,各类工业企业相对集中,对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冲击破坏较大,尤其对城市公共绿地形成了较大的压迫,使公共绿地无法健康良好发展。而考量一个城市绿地的优劣,以往看重的是诸如人均绿地面积、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等指标。这些指标所反馈的绿地信息较少,其主要侧重绿地的数量与规模,而缺乏对绿地结构、布局、效益等方面的关注,对绿地的真实价值和功能发挥检测不到位,不能真正反映城市绿地对城市居民服务的有效性。

2.1 城区绿地总量不足

2019年,中卫市城区绿化率为30.62%,远低于50.00%的理想值,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26.48 m2,虽较中卫市立市之初有了很大提升,但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其他市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在现有城市绿地中,供市民休憩放松的游园性公共绿地较为稀少,且公园布局不均,城区中心区域绿地总量相对不足,大型公园欠缺的问题较为突出,城市居民出门见“绿”的距离未满足居民的需求,公园绿地“公益性”的属性未能较好体现。中心城区绿化量不足是当前城市园林绿化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卫市也不例外。作为城市规模较小的五线城市,中卫市城区规模不大,但大部分居民区集中在城市北部,城市中心绿植少的问题更加凸显。按照城市生态学理念,考量城市森林、湖泊、草地等自然资源优劣的侧重点不在大尺度上的生态价值,而主要倾向于对处于城市生态核心的“人”能否提供有价值的生态服务和产品。显然,以当前中卫市现有的绿地储备,难以保证有效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

2.2 城市开放公共绿地连续性、完整性不足

受工业发展的影响,中卫市在城区景观和绿地系统规划方面仍存在“建筑优先、绿地填空”的惯性思维,城市规划往往在工业、商贸、居住、行政和交通等功能分区用地规划定格后,才以考虑相关绿化指标为目标进行绿化设计,从而忽视了城市绿地建设的系统性和功能性,对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缺乏应有的关注。概括来讲,中卫市城区生态景观连续性不足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生态景观较为破碎,绿地斑块呈散点状分布且密度较低,导致绿地生态系统内部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势能不足,抵御外界干扰能力降低,健康状况堪忧。二是景观网络体系完整性不足,绿地斑块缺乏强有力的生态廊道作为支撑,各斑块之间联系互动不紧密,仅作为单个绿地静态陈列,缺乏健康绿地的活力与生机。同时,城区北部和东部绿地与城市外部边缘的联系互动性不强。三是景观生态效益供给能力弱,城市各功能区之间、各功能区与居民生活区之间缺乏有效绿隔,致使不同属性功能区之间相互干扰,各功能区空间形态不规范整齐、相互交织镶嵌。尤其是对一些生产型区域,周围线状绿地贯通不足,缺乏绿化隔离带,生产区域对居民区域的干扰长驱直入,毫无遮拦。

2.3 景观类型单一、生态环境效能发挥不足

受传统绿化思想的影响,人们进行园林设计时,往往会忽略绿化结构和气候环境方面的因素,习惯性地从“好看”的角度出发,绿化往往服从于城市规划的景观画面需要,而忽略了绿化“好用”的初衷,导致绿化流于形式,使其生态功能得不到应有发挥。中卫市城区现有公共绿地中草地面积占比较大,且大部分铺垫于人工林地下,造成园林空间层次单调,管护成本较高。在园林城市建设中,对城市草地环境功能的定位是供人休憩漫步,对其的设计主要考虑服务便捷性,做到“够用”即可。另外,受传统农业时代惯性思维的影响,草地往往禁止涉足踩踏,生硬剥夺城市草坪最重要价值的发挥;城区缺乏动态水系生态廊道,贯穿城区东西向的景观渠僵硬笔直,中间多处实体辅桥被阻隔,且用水泥护堤衬底,致使其连贯性不足、生态价值减弱、城市美学供给不足;城市森林、湖泊、湿地、草地等具有重要生态调节功能的绿色斑块离城区中心较远,大都集中于城市人口较少的新区和郊外,其防尘降噪、滋补城市地下水源、调节小气候、提供休憩放松场地等功能发挥难以惠及城市居民。

2.4 公园绿地可达性不强

公园绿地可达性是指从城区空间中任意一点到相近公园的相对难易程度,主要用来评价公园绿地为居民提供服务的能力大小,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ArcGIS在中卫市城区建立5 m×5 m的格栅,依据不同类型土地赋予到达公园的阻力值(见表1),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模块中成本加权距离工具,计算各栅格的成本加权距离和到达公园绿地的最优途径,再将计算结果转化为时间等级(见表2),进而换算出服务面积比(服务面积比=服务面积/研究区域总面积×100%)。由表2可知,中卫市城区步行到达绿地在15 min以内的服务面积仅占整个城区面积的14%,大部分绿地服务面积步行时间均大于15 min,这说明中卫市城区综合公园局部可达性较弱。大体来讲,中卫市南部公园较多且相对集中,以中央大道南北为界,呈现出“南多北少”的格局,且差异比较明显。同时,北部市民占城市居民比重较大,服务的便捷性与有效性更显微弱。自2003年立市以来,虽然中卫市公园绿地数量有所增加,但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并未完全解决,城区北部、东部及西部部分区域居民较难到达公园绿地。

表1 土地类型阻力值

表2 转化为时间等级

3 中卫市城市绿地品质的提升策略

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城市公共绿地与市民的生产生活和城市公共卫生安全联系紧密。提升绿地品质,使其成为一种优质均衡的公共环境产品惠及全体市民,理应成为规划设计的初衷,这也是当下城市居民急迫的现实需求。因此,优化、提升中卫市城区绿地质量,必须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生态民生观,始终把打造良好生态视为关乎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在以往传统的绿地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绿地生态功能发挥、景观价值体现及人为需求等方面,构建涵盖生态功能、景观布局、绿地可达性、人本效益等全面的综合评价体系,重点围绕以人为本的城市绿化设计理念,全面优化、提升绿地品质。

3.1 增加城区公共绿地总面积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绿地被建设用地侵占的现象时有发生,减少了原有的公共绿地面积。中卫市需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努力做好城市增容扩绿工作,在现有的城市基础上,拓展城市生态空间;在人口密集区,特别是对老城区进行改造规划时,必须统筹考虑各项绿化指标的约束,在违法建设拆除、棚户区改造、城市人口密集区功能疏解等方面,将腾出的土地优先安排绿地建设并严格落实;适量增加森林、湖泊、湿地等具有生态调节功能且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良生态服务的景观斑块面积,在不同城市功能区之间增加相应需求的绿隔,确保有效发挥城市区域性生态屏障功能。

3.2 优化贯通生态廊道

3.2.1 优化城市生态廊道。城市生态廊道是城市景观中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线状或带状景观要素。依据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按照“基质—斑块—廊道”生态框架,重点围绕城市道路、河流、绿化带等廊道做优化提升[3]。一是加强现有河道水系的贯通,整合修复已断裂和孤立的生态基础设施,构筑合理有序、层次分明、整体连贯的城市有机生态网络。同时,重点围绕人居环境改善,在生态效能得到有效发挥的基础上着力贯通生态廊道体系,使其自然功能得到发挥和释放。二是应注重城市通风廊道功能发挥的要素保障,科学设置保护补偿空间(冷风源),疏通通道空间,确保空气流通路径通畅;准确识别作用空间,将循环气流引入亟待改善的功能片区。通过以上措施,使生态廊道具有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驱散雾霾、提升整体空气质量等功能。

3.2.2 优化城市生态网络结构。中卫市政府应从结构与功能糅合的角度审视现有的城市生态网络结构,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整体规划、全域布局,避免单纯以城市生态结构为目标进行生态构建,而忽视了城市生态学中最关键的“人”。围绕人居环境改善、空气净化、小气候调节、烟粉尘吸滞、噪声减少、环境改善等生态功能,打造健康有序、科学合理的城市生态框架,适当适量增加森林、湖泊、湿地等重要生态斑块,加强对各类生态断裂带的修复,在原有生态网络的基础上,在横向与纵向方向优化拓展若干个科学合理的自然景观脉络。根据公园绿地、生产绿地、城市湿地、森林绿隔、居住绿地及风景林地等不同绿地类型,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要求,以乡土树种为主,优化各类生态斑块的绿植配植。在此基础上,注重水系廊道与绿地廊道的优化贯通,增强廊道与各类区域的结合度与融入性,选取结合度高的生态斑块作为生态源地,构建多层级生态廊道,优化、提升生态网络结构的质量[4]。

3.2.3 增强公园绿地的可达性。逛公园已成为现代城市居民生活中最常见的休闲活动,其意义在于“逛”的行为,而不在“逛”的目的。尤其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公园成为许多家庭休闲放松的目的地,能否快捷、便利地到达公园便成为首要考虑的问题。据调查,步行在15 min以内的距离是居民普遍认可的,一旦超过15 min,游园体验感便会大打折扣,而中卫市城区能达到这一要求的区域面积仅占14%。针对可达性不强的问题,今后在公园的规划布局方面,需科学谋划,在提升公园质量的同时,要重点考虑其提供游园服务的公平性和均衡性。一是加强点线状零星城市公园建设,适量增加大中型综合性公园的数量,以疏解现有公园及广场的压力,进一步完善中卫市公园体系规划布局,增强城市公园服务辐射半径[5]。二是积极疏解交通拥堵问题,优化公交线路系统,增强公交系统出行利用率,努力实现居民区与城市公园无障碍平顺对接。三是城市公园建设应始终以城市居民的切实利益为中心,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完善公众参与体制机制,使城市居民在城市公园服务体验中的需求得以在规划方案中体现与表达,尽可能规避公园空间布局与效能配置失效现象发生[6]。

猜你喜欢

中卫市城市绿地廊道
天山廊道与唐朝治理西域研究
基于长时序Landsat数据的城市绿地定量遥感监测研究
基于LID的不同类型城市绿地特征分析及措施设计
大美黄河生态廊道
打造珍贵彩色林带 建设浙中生态廊道
长城廊道能使陕西旅游更丰富多彩吗
中卫市关于推进枸杞出口促进产业升级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