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带货,三思而行
2021-10-2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健康更为重视,渴望获得专业的医学、健康知识来指导生活。医生拍视频、开直播,通过自己的专业能力科普,不仅受公众欢迎,还对解决医患矛盾、提升全社会健康素养有不小的帮助,是一件好事。一段时间,社会上存在不少号称手握祖传秘方的大师忽悠公众,传播错误知识,收割公众智商税,一度成为乱象。而专业医生拍视频、开直播,普及正确的知识,正是对这种乱象的矫正。
但是,单纯的科普和带货还是不同的,前者是教育,后者是生意。后者的生意要靠前者经营流量为基础。一方面,如果科普教育招粉丝喜欢,更容易得到关注,建立信任,为带货提供方便。另一方面,公众之所以购买医生推荐的商品,主要是基于对医生身份的信任,医生的职业属性使他们更易获得信赖。另外,来自三甲医院的光环,也在无形中给医生以极大加持。正是如此,医生大V巍子曾这样描述商家求合作的盛景,“我后半夜在医院值班的时候,外面排着100多个商户找我,我们家楼下被车堵得水泄不通”。
医生利用业余时间带货,当作一份副业,正当赚钱,于法于理似乎都不可指摘。然而,医生带货如果只靠自己,难免牵扯精力,甚至影响临床诊疗的主业;如果与短视频机构、商户合作,又可能成为资本赚钱的工具。当前已有一些网红医生为牟取利润,推销养生茶、减肥茶、保健品等颇具“擦边球”性质的产品,更有甚者在网上售卖自制的“三无”药膏等。这类行为不仅破坏医生的个人声誉,还会败坏所在医院的声誉,甚至影响整个医生群体的形象。
医务人员常被称作“白衣天使”,因为这份职业须以救死扶伤、关爱生命为基础,而当医务人员为了出名和带货,眼冒“金星”、不断试探职业道德底线时,就难免给人强烈的违和感。尤其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当下,如果医生带货导致医生与消费者之间出现纠纷,会更具“杀伤力”。这就注定了,医生带货不同于普通人,既要考虑职业身份,又要厘清公私边界,不光要对产品质量承担连带责任,还要避免个人疏漏外溢抹黑医生群体。所以,医生们在带货前一定要三思而行,别给自己和行业抹黑。同时,网络平台亟需做好医生账号的审查、监管,约束和规范不良营销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