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任性或是“情绪教养”不足
2021-10-2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言语治疗师邬钰玮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言语治疗师 邬钰玮
作为幼儿的家长,相信你一定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带着孩子去商场玩,他看中了一个玩具非要买,如果你拒绝,他会立马开始哭闹、撒泼、发脾气。旁边的人都在看你和孩子,为了避免这种尴尬或者为了哄孩子,你可能就会掏腰包买下这个玩具;还有人选择大声训斥孩子,甚至会动手。然后,孩子成了“熊孩子”,你也成了不会教养的父母,被周围人指指点点。
类似的情况还有好多,因为认知发育尚不完全,大多数孩子在诉求被拒绝后都会有哭闹、发脾气、打滚撒泼这样的行为,这其中其实涉及到了一个专业的心理学名词——情绪教养。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对于孩子的情绪教养应该在婴幼儿时期就开始进行,并且越早开始越好。
情绪教养是一个完善人格的过程
所谓的“情绪教养”,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情绪认知能力以及情绪控制能力。本来情绪就是大脑中的边缘系统,基本上是一种近乎本能的条件放射。一般人的一生平均有1/3的时间都处于情绪不佳的状态,人常常需要与这些消极情绪作斗争。所以,如果情绪教养良好,那么就能够拥有缓解、发泄、避免负面情绪的能力,让这占用人生1/3时间的负面情绪变得更少,这样就能够拥有更多的时间处于积极状态。而在积极状态下,人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其他方面,都会拥有更高的效率,从而获得更加多彩的人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以及理想。
可见,情绪教养是一个完善人格的过程,如果孩子能够把握好自身的情绪,那么就相当于把握住了人类生活中最复杂的一面,这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建议家长们要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主动培养孩子的情绪教养。
孩子莫名哭闹,家长应主动提出交流意愿
要想帮助孩子提高情绪教养,那么就需要先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情绪,情绪对应的表现是什么,对于情绪应该怎样接纳等。但情绪这种较为抽象的概念,孩子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他们仍需要家长告知什么是开心、伤心、生气、害怕……这时候,绘本故事就是家长们的好帮手,通过讲故事这种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可以使其更容易理解什么是情绪、情绪之间的区别等。日常生活中,当孩子出现情绪时,也要给予相应的提醒,比如孩子生气了,家长就告诉他“我知道你很生气”;孩子很高兴,家长可以说“你是一个快乐的孩子”,如此也能帮助孩子逐渐认识情绪,知道将不同的情绪对号入座,这样孩子才能拥有接受情绪教养的基础。
在孩子理解了什么是情绪之后,如何表达情绪就是要学习的第二步。有的家长会说,明明孩子知道自己哭的原因,却不理睬家长的提问,只是一味地哭泣,他们到底需要如何做才能使孩子主动表达呢?事实上,在确保孩子知道自己情绪的情况下,家长需要主动提出交流,而不是让孩子开启交流的按钮。家长可以问孩子为什么哭,也可以对孩子的哭做出猜测去引导孩子主动表达想法。例如询问孩子是不是因为房间太黑而感到害怕,如果是的话要说出来爸爸妈妈才知道。通过交流,还可以让孩子感知到家长的安抚,从而更愿意进行情绪的表达。需要注意,哭闹只是宣泄负面情绪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如果孩子只会用哭闹表达,父母更要加以引导,告诉孩子可以通过运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来发泄负面情绪。总之,就是要帮助孩子将情绪发泄出来,不要憋在心里面。
此外,当孩子表达情感诉求或说出自己的观点时,家长不要马上就否定或者纠正。应该先对孩子的表达表示接纳和理解,再帮助他一起正确地释放情绪。如此,当孩子再次出现负面情绪时,因为知道表达后会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关注,所以他会更愿意与父母分享表达,并感到很安全。
不要一味遏制孩子哭,而是教他“哭也有时限”
有的家长会问,如果孩子就是一味哭闹,无论怎么问他,他都不愿意回答你问题,而又猜不到他/她在想什么,那可怎么办?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例如,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如果感到伤心、委屈、害怕是可以哭的,而不是一味地制止、遏制他哭泣,或者一哭就打他。同时,等孩子哭完之后,家长还是需要坐下来耐心和孩子分析他为什么感到伤心、委屈、害怕,并告诉他下次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此外,家长还应该告诉孩子情绪抒发是需要控制时长的,当家长发现孩子有停止哭泣的趋势时,可以让他们通过喝水、深呼吸等行为慢慢稳定情绪,而不是等孩子一波又一波的哭泣袭来。
另外,孩子的情绪也会很大程度上受父母情绪的影响,如果父母长期存在负面情绪,孩子会变得很不安,甚至暴躁、不自信,适应能力也会比较差。因此,父母在面对孩子时,要时常面带笑容、多鼓励,用爱与温暖去培养和提高孩子的“情绪教养”,帮助他塑造一个稳定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