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思敢为 执着前行
2021-10-20钦晓楠
钦晓楠
每当走进幼儿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在硅藻泥墙面绿竹簇拥背景下的文化理念——“自然之子、回归生活、本真游戏”。这是我最喜欢的12个字,简单的字里面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涵,也是我的教育情怀。回顾21年以来的工作历程,我本着“吃苦、本真、奉献、学习、创新”的爱教之心,坚定、执着地前行着。
一、十年蓄力,十年奔跑
2000年毕业后我就参加了工作,和孩子们嬉戏是我一天中最快乐的事。当时的分科教学是主要的教学形式,手绘图片和自制教具是常用的教学材料,自制幻灯片是多媒体电教手段、手绘墙面是当时的环创主流……20年前的教学方式历历在目。在2000—2010年这十年里我压实了基本功,多次参加教学大赛,寻求多元创新的教学方法,确立自己的教学风格,满腔热情的铺在幼教工作中,热爱、勤奋加上努力,助推着我快速成长。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作为一名市优秀教师、区级骨干教师,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学年组长、科研组长、团支部书记,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勇挑重担,踏实肯干。并多次获得市优秀教师,办公厅劳动模范、记功奖励和市直机关优秀青年等荣誉。在幼教改革的大潮中,在领导们的支持和鼓励下我一路乘风破浪。
二、我与孩子们共同成长
近十年我见证了幼教行业的飞速发展。从投身于园本课程生态体验式学习的研究,在活动中注重为幼儿创设“自主开放、绿色生态、体验学习、创造发展”的学习氛围与情境,为幼儿提供充分交流表达、自由探索、操作体验的空间和机会。鼓励幼儿在倾听中感受,在体验中探索,在操作中提升经验,获得探索和成功的无穷乐趣。
在实践中我深深的感受到由孩子们自主生成的活动是他们就喜欢的,幼儿活动中表现的也更加投入和专注。在生成活动的讨论中幼儿的思维有了碰撞的火花,我会巧妙的抓住教育契机,让生成活动成为了一种主动性的创造。在此过程中教学相长,共同学习,提高了教育实践的能力,促进了我的专业化成长。
三、执着,源自教育人的初心
2016年4月23日作为教学园长开始筹建新园所。我执着地继续投身教育教学研究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多年的积淀羽翼丰满,顺应新时代改革发展的需要,我将文化传承和内涵落实到园所环境创设中。
我园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力图创办有文化的幼儿园,在开园之前做了充分地调研,确立了“以创建博物馆式”幼儿园为办园方向。用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为幼儿提供了观察、操作、体验和欣赏的幼儿博物区以及亲子活动场馆,亲子活动场馆包括自然馆、木陶馆、图书馆、积木馆、美术馆、生活馆等微型博物馆。我园以“微型博物馆式幼儿园”为园本课程;将虞教授提出的“广泛关注、深入观察、静心欣赏、积极探究”的博物意识作为园本课程理念,让幼儿在体验探索中快乐成长。
四、引领,凝聚团队的智慧
我和老师们在开园前期以集体参观和自主参观的形式,参观学习了黑龙江省博物馆、哈尔滨市铁路博物馆、省邮政博物馆等20多个省内博物馆。老师们亲身体验、实践,带着问题和疑惑在各馆内寻找答案。为创建“微型博物馆式园本课程”研究做了充分地准备。在四年的探索实践过程中,我带领教师们边实践边研究,通过亲身实践、培训讲座与名师引领等方式,采用体验式、辨析式、先导式、问题挂牌式、案例剖析式等教研模式,将集体讨论、分组教研相结合,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沟通对话、分享交流,以解决博物课程中的实际问题和困惑为依托,提升骨干教师引领和带动作用,在提高教师PCK水平的基础上支持幼儿成长,实现教学相长。
我园作为黑龙江省最早创建的第一所博物馆式幼儿园,博物底蕴遍及全园角落,形成具有博物特色的楼廊文化与人文情怀。通过博物专家的指导引领,我园与黑龙江省博物馆合作,创设了自然博物馆——动物的家园,并授牌成为黑龙江省幼儿园唯一一家科普教育基地。通过主题背景下的博物环境渗透,在“润物细无声”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幼儿,充分激发幼儿的博物视野,促进幼儿观察、认知、想象、创造以及审美等能力的发展。
我园的博物课程包括:博物区、博物主题活动、亲子体验馆、月小聚等有机结合,通过多元的学习方式,让幼儿感受博物课程的魅力。博物课程为幼儿搭建了主动学习、交流合作的平台,将五大领域有机整合,延伸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引发幼儿的自主探索和深度学习,支架幼儿实现知识和经验的主动建构和迁移,从而提升幼儿的学习品质和心智习性,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为了保证博物课程顺利开展,我园面向全园家长进行志愿者招募,制定家长志愿者职责,举办“家长志愿者启动大会”,充分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加强家园沟通与合作,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博物馆建设和管理工作中来,挖掘园本文化,开发园本课程,丰富幼儿的实践活动内容,使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和开发,使家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幼儿搭建成长的平台和空间。各馆还定期开展家长志愿者助教活动,挖掘家长自身的教育智慧和擅长的领域,从而促进幼儿发展。
提升教师博物研发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我带领教师们在研究过程中逐渐掌握广博的知识,通过对从古至今知识体系的理解学习到不断收获多种生活新经验和技巧,在实践中与幼儿共同成长、共同收获。我和老师们将园本课程不断细化、深化、创新,探索博物课程的评价体系,通过关注幼儿的创新能力、探究行为研究对幼儿的发展性评价。通过教研总结、经验分享和实践探索等方法加强教师的创新意识,提升观察、指导主题活动、博物区、微型博物馆等博物课程中的联动作用,寻求博物课程的策略与方法,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经过博物理论学习、博物区环境创设、探索与实践等研究阶段,六园博物课程初具雏形,有前瞻的理论基础、有完备的课程计划、有研究型的教师团队,在有条不紊中逐步推进,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善于思考,敢于接受新鲜事物,并勇于付出行动,一直是我的做事风格。在教育改革中,希望能够将蕴含如江河奔流意气风发的环境氛围,如宋词婉约柔软舒缓的课程理念形成一种文化“落地生根”,带动教师们共同铸造出具有六园特色的博物精神,用適宜的方式去滋养幼儿和教师的博物情怀,一如既往地与身边的教师、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