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服务结合护理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室中的作用效果分析
2021-10-20钱佳
钱佳
【摘 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室护理管理中,护理服务与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择取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研究,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成研究组(40例)、常规组(40例)。分别实施护理服务与风险管理教育相结合的护理措施、常规护理措施。分析两种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明显更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发现,在血液透析室护理管理中,护理服务与护理风险管理结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关键词】优质护理;风险管理教育;血液透析室
目前,慢性肾脏病的发生率逐渐增加,从而导致血液透析患者数上升[1]。目前临床在对肾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常用血液透析,但是,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部分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使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最终影响自身的生活品质。所以,需要为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服务,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质和心理问题,促进患者的康复。本研究中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护理服务与护理风险管理结合的运用效果,期望为相关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常规组,每组各40例,本研究經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护理方法,内容涉及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等内容。在研究组中,护理服务与护理风险管理教育相结合,具体内容如下:①增强护理人员对护理服务的认识,转变护理服务的理念,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学习,强调以人为本在血液透析室护理服务的重要性,促进护理人员积极参与护理服务。②分工模式的改革是根据护士的级别将护士分为两组。实施包干责任制,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实施一对一服务,护理期间,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指导和管理,小组中的组织需要协调、监管小组中的工作。③对小组中的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教育,明确血液透析可能发生的问题,将危险性透析事件的被动治疗转变为主动预防,同时制定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各种透析制度和流程,增强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认识和防御能力,预先识别潜在护理风险问题,并针对性地对已有风险防控措施进行改进。④改革血液透析室排班模式,统计分析患者的透析治疗时间,根据分析结果安排护理人员工作,并将督导组负责护士的工作时间与患者的透析时间保持一致,包括加班透析在内,使患者在透析期间内,都可以由负责的护士提供操作流程、指导以及宣教等护理服务。⑤优化护理流程建立在血液透析室下进行咨询,人性化服务流程中包括:透析过程中注重细节,为患者提供人文关怀,根据患者的需要,为患者提供杂志、报纸等。
1.3 观察指标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时,运用汉密顿焦虑、抑郁量表,即HAMA和HAMD,分数与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成正比,分数高的,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差。满意度分为三个等级,即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计算公式为:(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
护理措施实施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更理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对于常规组,研究组患者都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更高(P<0.05),见表2。
3 讨论
临床在对肾病患者进行治疗时,通过维持性血透能够获得理想效果,再加上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以及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还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促进护理服务水平的提升[2]。
总之,血液透析患者治疗过程中,护理服务与风险管理相结合的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道荣,余晶晶,黄渊.优质护理在血透室工作中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4):23.
[2] 李章玉.优质护理在血透室工作中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的效果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9(28):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