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的红色记忆
2021-10-20习才
习才
广袤的东北大地上,红色印记遍布,尤其是辽宁,红色文化底蕴极其深厚。
在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党领导的东北抗联在辽宁高高举起中华民族不屈的旗帜,驰骋于白山黑水间,纵横于林海雪原中,写下抗战最悲壮的诗篇。松江两岸,国共决战,多少英雄先烈留下血染的风采……终于,黑土地上迎来新中国诞生的曙光。
关东圣地,福运盛京沈阳的红色印记
沈阳,别称盛京、奉天,钟灵毓秀,文韵悠长,是积淀着千年文化的历史名城。
1927年秋天,“八七会议”后,为了领导东北革命,党中央决定派陈为人担任第一书记,组建中共满洲省委。陈为人以奉天英美烟草公司帮办的身份为掩护,利用《满洲红旗》《满洲工人》 等刊物,秘密开展革命活动。长夜明灯处,中共满洲省委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上演着一幕幕“潜伏”,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
中共满洲省委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皇寺路福安巷3号,在1927年至1931年期间,是整个东北革命运动的指挥中心。旧址仅有四间青砖瓦房,分别是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所在地、省委书记陈为人的办公和居住旧址、刘少奇旧居纪念馆。
满洲省委旧址面积不大,却在当时涌现出一批批杰出人物。包括党的优秀领导干部陈为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著名的工人运动活动家林仲丹、党的一大代表陈潭秋、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罗登贤等,都曾担任过满洲省委书记;抗日英雄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等,则是满洲省委的重要成员。
在奉系军阀的白色恐怖下,中共满洲省委曾多次遭到敌人严重破坏,包括陈为人、陈潭秋在内的革命同志都曾被捕入狱,但革命的星星之火,已经遍布于整个东北的城市和乡村。
193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满洲省委立即发表宣言,明确指出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的目的和野心,号召东北人民武装起来,保卫自己的家园。九月是悲壮的,“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寇的铁蹄开始疯狂践踏河山,中国人民从此展开浩浩荡荡的抗日战争,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坐落于事变发生地——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遗址的东南侧,是国内外迄今为止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博物馆。
博物馆通过大量文物、历史照片及现代化的展示方式,全面地反映了“九·一八”事变这一历史事件,以及日寇对我国东北犯下的滔天大罪,生动再现了党领导下的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
东北人民是英雄的人民,除了悲壮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也在这片土地烙下深深的印记。坐落于沈阳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安葬着特级、一级战斗英雄123位,其中包括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等一批烈士。青山处处埋忠骨,松柏葱葱祭英魂。墓群后方有一面大理石墙,上面镌刻着197653位抗美援朝烈士的姓名,最可爱的人长眠在了这里。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占地24万平方米,地势居高临下,拾级而上,迎面矗立着一座23米高的用花岗岩砌成的四棱锥形纪念碑,碑体正面是董必武同志亲笔题字“抗美援朝烈士英灵永垂不朽”。1986年,陵园被定为首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陵园中心烈士纪念广场的雕塑同样令人震撼,白色花岗岩群山雕塑,寓意着英雄为国捐躯的精神如巍峨群山、万古长存;“和平万岁”的雕塑,则镌刻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丰功伟绩。
辽沈枪声,解放号角红色热土锦州城
锦州,古称“徒河”,扼华北、东北、内蒙交错的咽喉之地,自古乃兵家必争要塞。巍巍古塔见证它的挺拔,涛涛凌河书写它的传奇。新中国第一缕曙光在这里升起,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人民解放战争三大战役首战在这里打响,抗日义勇军在这里发祥,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在这里形成雏形,浴火牺牲的朱瑞、梁士英等英雄先烈,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的原型蒋庆泉等红色人物,凝成了锦州的红色记忆。
遼沈战役纪念馆是锦州红色旅游的必去之地。纪念馆建于1958 年,馆内珍藏的各种文物资料全面反映了东北解放战争的历史。
纪念馆园区占地18万平方米,是集教育、博览、旅游于一体的大型军事历史主题公园。纪念馆正门高大的白色外墙上,是叶剑英元帅题写的馆名。馆内设有兵器馆、战史馆、支前馆、烈士馆和全景画馆五大展区。其中全景画馆内,一幅由鲁迅美术学院设计制作而成的辽沈战役全景画,是中国博物馆和美术史上全景画的开山之作。全景画以环形巨幅画面和地面塑形相结合,采用声、光、影视技术生动形象地再现了1948年10月14日——攻克锦州战役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壮观,气势恢宏,人物栩栩如生,炮火硝烟阵阵,带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
纪念馆南侧的烈士陵园庄严肃穆,在高耸的纪念塔下,东北解放战争中牺牲的5万烈士的姓名都镌刻在碑廊上。辽沈战役是一场真正的大决战,这场战争的胜利使人民解放军获得巩固的战略后方和强大的战略预备队,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共双方总兵力的对比,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大意义,也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如果说以辽沈战役为首的“三大战役”是解放全中国的关键,那么黑山阻击战就是取得辽沈战役最后胜利的关键。黑山阻击战作为阻击战的经典战例,举世闻名。1948年10月,国民党军队集中重兵,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黑山、大虎山进攻,以便西进摆脱锦州被围的窘境。人民解放军顽强阻击,在黑山城东的“101”高地与敌人展开激烈的争夺战。经过浴血奋战,终于抵挡了数倍于我方的敌军,成功阻截了国民党廖耀湘兵团。同时,辽西围歼战也在黑山打响,为以后的淮海和平津战役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黑山阻击战纪念馆位于锦州市黑山县城东“101”高地西南山脚下,纪念馆外形呈大写的“101”造型,是集收藏、保护、展示、研究黑山阻击战战史于一体的纪念馆。馆内主要展示黑山阻击战期间的珍贵历史文物和相关资料,其中有珍贵文物612件。
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在离纪念馆不远的地方,始建于1948年11月,由烈士纪念塔、烈士墓群组成。黑山阻击战后,黑山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黑山,土地、石头、树木全都被硝烟熏得像锅底一样黑。烈士墓群安葬了751 位烈士,当年指挥黑山阻击战的贺庆积将军部分骨灰也安葬于此。
京东首关,水上长城情系滨城葫芦岛
离开关东圣地沈阳,告别红色热土锦州,下一站就是关外第一城——葫芦岛市。
葫芦岛市依山傍海,因状似葫芦而得名。独特的海洋景观和悠久的人文历史在这里交相辉映。城在山上走,水在城下流,匠心独运的山水之城有着怎样的红色故事?
提到葫芦岛,就不得不说中国唯一的水上长城,堪称世界奇观的九门口长城。九门口长城位于葫芦岛市内,南端起于危峰绝壁间,与山海关长城相连,北端一直延伸到九江河南岸,长城蜿蜒,敌楼林立,与峰峦相映,大有“山舞银蛇”的气势。
作为“京东首关”的九门口,是历代兵家争夺的战场。古有李自成与吴三桂,近有直、奉系军阀,都曾决战于此。九门口两边的山峰陡峭,中间的大峡谷像个细长的葫芦,易守难攻。“十门少一门,门门断人魂;要想进九门,十人九断魂”,九门口的险峻可想而知。在长城上遥望苍翠的群山,俯瞰奔流的河水,似乎还可以望见熊熊燃起的狼烟,听见金戈铁马的声响。1933年,一代抗日名将郑桂林率东北义勇军在此与日寇激战数十日。最终,义勇军尽管武器处于劣势,却以少胜多,数次奇袭日军,重创日寇于九门口。
1948年,东北全境解放,人民解放军从东北战场转移华北,百万雄师取道九门口入关。为打通关内外走廊直取京津,解放军在此浴血奋战。时至今日,在九门口长城的山麓,还完好地保存着当年解放军构筑的规模巨大、设施完善的防御体系。
仰望巍峨的水上长城,遥看历经风霜的古关,险峻的雄峰使其显得更加凶险。但在塔山,一个既无山也无险之地,却是一面铁壁铜墙。
塔山没有山,只是锦州与葫芦岛之间一个有着百多户人家的村庄;塔山没有塔,阻击战后在这里有了一座高大的纪念塔。塔山周围是平缓起伏的坡地,东临渤海,西靠虹螺岘山和白台山,是葫芦岛至锦州的必经之道。在辽沈战役中,为阻止国民党军东进兵团驰援锦州,敌我两军在这里进行了生死搏斗。
经过6个昼夜的鏖战,解放军顽强坚守了塔山地区,歼灭国民党军6000余人,成功阻止了国民党军北上增援锦州的企图,为东北野战军最后攻克锦州赢得了宝贵时间。由此,人民解放军也拿下了辽沈战役中最为重要的一战——塔山阻击战。
塔山革命烈士陵园位于葫芦岛市连山区塔山乡塔山村东高地上,1998年,葫芦岛市政府在这里修建了塔山革命烈士公墓。公墓的黑色大理石纪念碑正面,有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题写的“塔山英烈、万古流芳”八个大字,碑的后面镌刻着747位烈士的姓名;公墓前方矗立着八个将军墓碑,他们生前都直接指挥了塔山阻击战,“生为塔山之虎,死做塔山之秋”的将军们不约而同留下了归葬塔山的遗嘱。
陵园中心部建有塔山革命烈士纪念塔,纪念塔在1963年10月15日建成。塔身为正方石柱形,象征人民军队如擎天之柱,拔地而起;左右辅以连体副碑,象征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支援和扶持;塔的正面是陈云同志题词:“塔山阻击战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背面镌刻的碑文详述了战争经过和英雄事迹。
陵园内建有塔山阻击战纪念馆。纪念馆新馆于2013年10月落成,展区分为迎接决战、鏖战塔山、策应决战、人民支援、彪炳千秋五部分,多种陈展艺术形式全面展示了塔山阻击战的历史。
踏访塔山,纪念塔的四周植满松柏,郁郁葱葱。站在塔前远望,白台山、饮马河、铁路桥、打渔山等战场尽收眼底。眼前似乎浮现出战士们奋不顾身的画面,耳旁依稀回荡着“与阵地共存亡”的怒吼。
塔山,是战史上的丰碑,也是一座信仰的高地。英勇的战士,用生命筑成传世碑塔;不朽的精神,化为不可逾越的巍巍高山,永世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