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蓝绣 刺绣中的“青花瓷”
2021-10-20刘芷纳
蓝色在古人的日常色谱中频繁出现,是因为古人对蓝色有一种莫名的执念。而蓝色是一种需要谨慎使用的颜色,稍不慎重,蓝色就容易让衣服显得廉价,作为崇青的鼻祖,中国传统服饰对蓝的运用可圈可点。
清代的三蓝绣便完美诠释了何为中国式的高级用蓝。它采用多种深浅不同的蓝色绣线来进行刺绣,其色彩过渡柔和,格调清新高雅,颇受人们的青睐。
淡雅素净的三蓝绣
清代的顺治年间,清朝廷重建的以丝绸产品闻名的“江南三织造”分设在杭州、江宁和苏州,专门为清朝廷提供各类纺织品。从此,江南地区这种特有的、具有传统士人特点的苏绣便在宫廷中流行。
随着苏绣工艺日渐成熟,苏绣因其色泽多变和纹样生动的特点成为了宫廷服饰的主要装饰工艺。到了清代乾隆年间,一类用深、中、浅三种蓝色绣制出装饰纹样的技法出现在苏绣中,它被称为“三蓝绣”。《历代名画记》中曾说过 “运墨而五色具”,墨虽只有一色,但因其有浓、淡、干、湿、黑的区别,所以在画家笔下,墨色也变得绚烂多彩,纷然多样。同理,三蓝绣虽只用了蓝色系的绣线,却将“五彩缤纷的蓝”表现得淋漓尽致。三蓝绣这种配色方法主要是受民间清新秀雅的艺术手法影响,虽说只用了一个色系,但正因为这种高雅的冷色风格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感染力,所以这种绣制了三蓝绣纹案的服饰流行于宫廷后妃之中。
在清代中后期,服装风格多是十分精致繁琐、多彩华丽,而三蓝绣这种高雅、素洁、稳重的风格显得十分与众不同。这种独特的敦厚温柔的气质,蕴含了素洁自然、清净稳重的生活态度。
三蓝绣流行的鼎盛时期是清晚期,此时的人们对三蓝绣的接受度逐渐提高。三蓝绣不仅成为了装饰领口、门襟、下摆和侧缝琵琶襟上的缘饰,甚至还出现除了深浅不一的蓝色系外别无他色的“全三蓝”的刺绣技法。可以看出,小单位、缘饰、满身是清时期三蓝绣的主要装饰形式。
青花瓷与“尚青”
根据《周礼·冬官考工记·画绩》的记载:“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期,黑与青谓之髓,五采备谓之绣。”我们可以知道配色对于刺绣的重要性。想要表现出一款服饰的独特魅力,色彩偏好的呈现往往是一个重要的方式。
三蓝绣是受青花瓷影响而产生的刺绣类型,元代诞生的青花瓷到了明清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苏绣受到了青花瓷这种高雅素洁的青白配色的影响,开始大面积使用蓝色来进行晕色,还让绣品在色彩上呈现出渐变的深浅变化,从而逐渐诞生了三蓝绣。三蓝绣和青花瓷一样具有高雅、素洁、稳重的特点,因而备受人们的喜爱。
这种色彩渐变搭配的技法,除了可以应用在蓝色外,其实红色、黄色等颜色亦可按照这种形式来进行绣制,历史上也确实存在三红绣、三绿绣、三黄绣。事实上,在清朝的时候,刺绣数量上还是以三蓝绣居多。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蓝”是“青”的本质,受儒、释、道多种思想的影响,中国的古人们特别重视青色。在夏代起就有崇尚青色的文化,《礼记·月令》有云:“天子居青阳左个......载青旗,表青衣,服仓玉......”说的便是以青色为贵。清代朝廷中的一品官员到九品官员的官服一律为藏蓝色或石青色,青色被广泛应用于朝廷和民间的服装中,这就是所谓的“尚青”传统。
根据清代汪中《述学·释三九》中的记载:“凡一二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三,以见其多。三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九,以见极多。此言语之虚数也。”可知,在中国古代汉语中,“三”是一个虚数词。和我们熟知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思而后行”中的“三”的用法同理,三蓝绣的“三”指的是用多种深浅不一的蓝色绣线来进行刺绣,并非仅仅使用三种。但是在绣制一件绣品时,选择几种深浅不一的蓝色绣线来进行绣制亦有一定的规则。《雪宦绣谱》中提及三蓝绣时说:“若普通品之用全三蓝者,由三四色至十余色,于蓝之中分深浅浓淡之差,可与和者惟黑白二色,绣之粗者,但三四色,用齐针已足。渐精则色渐多,须用齐针、单套针二法。”意思是一件三蓝绣品中所使用到的蓝色可以分出三四种甚至十多种浓淡深浅的差别。一般来说,一件普通的绣品只需要用到三四种蓝色绣线,而越是精致的绣品所用到的蓝色绣线便越多。由此可知,三蓝绣所用的蓝色绣线种类的多少取决于刺绣品相的精致程度,越是精致的刺绣所用的蓝色绣线的种类便越多,数量甚至可以达到二三十种。
同时《雪宦绣谱》认为,能够与这些蓝色相调和搭配的只有黑白二色。因为三蓝绣的黑色常常被当作极其深蓝的颜色来使用,同时白色也会被当作极其浅蓝的颜色来使用,所以在三蓝绣中偶尔也会使用黑白两色。
针、纹、面料,突显三蓝工艺
三蓝绣属于苏绣的一种,其主要的针法沿袭苏绣传统针法。三蓝绣有常见的“三蓝打籽绣”“三蓝平金绣” “三蓝圈金打籽绣”等品种。打籽针是三蓝绣经常使用的针法之一,三蓝打籽针就是用三种或以上的色度不同的蓝色绣线,绣线以打结的形式固定在织物表面,无数个结由浅入深紧凑排列形成特殊的图案。这样绣出来的纹样既有三蓝色调的和谐优雅,又有打籽绣的立体感、肌理感,看起来更加精致。
平金绣是用捻金线、捻银线按照画稿的花纹,单根或双根排满绣成,之后再用各种颜色的细线钉在面料上,华丽高贵是这种针法的特点。三蓝圈金打籽绣是圈金、打籽、平金三者结合的绣品。用平金的针法绣出图案的轮廓,再用打籽针把纹样内部填满,奢华富贵是这种针法的特点。这类刺绣的适用面比较广,由于它的装饰成本较高,在清时期多用于皇室服装上。
受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清代纹样的构图形式追求图案和谐中立,所以清代三蓝绣空间布局多以围绕中心、中心向四周发散或中心轴对称为主。三蓝绣构图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独立式构图、对称式构图、连续式构图、散点式构图。
同时,清代的装饰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所以每件服装会因为纹样的不同而被附上不同的意义,相同题材的纹样亦会因为不同的构图与造型產生不同的视觉艺术效果。清代早期继承了明代的传统,多用几何图案和大型缠枝、折枝花卉图案。到了清代中期,花纹图案趋向小巧精细,这时候还受了西画的影响,出现西洋花卉图案。而到了清晚期,出现了三蓝绣等特殊的刺绣风格,刺绣的图案题材开始大量运用寓意图案。清代传统三蓝绣的图案寓意十分丰富,常见的有吉祥寓意、四季花卉、世俗百景三大类。
刺绣纹样与人们的审美意识、日常生活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根据纹样的功能性可以分为记叙性和装饰性。记叙性主要是呈现一个事件或者文化的场景,为后人的传播提供便利。而装饰性主要是呈现各种自然景物,绣娘们还会将各式的图案重新排序组合形成一个新的图案。
三蓝绣纹样不仅是服装上的装饰,还表达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愿。三蓝绣服饰的纹样朴实自然、清新典雅,常用谐音、象征手法等方式来体现吉祥美好的寓意。典型的三蓝吉祥纹有“蝶恋花”“凤穿牡丹”“瓜瓞绵绵”“花开富贵”等。
刺绣面料又称刺绣底料,是制作绣品和服饰的主要面料。面料的选用往往要根据服饰的款式、图案、色彩、刺绣手法来进行。三蓝绣因为本身色系选择范围的广泛性,所以三蓝绣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以通过对三蓝绣整体色调明度与不同底色面料的搭配调整,使整体装饰效果不至于太过暗淡、沉重。在清代留下来的三蓝绣图册资料和实物藏品中,常见的底料颜色中有藏青色、紫红色、大红色、鹅黄色等,其中青紫色缎料为底的三蓝绣是最经典的,看起来既清秀优雅又不失朴素沉稳。
清代三蓝绣是最具代表性的清代刺绣品种之一,通过不同明度、纯度的蓝色搭配组合,再配合上针法、图案、面料等工艺,得到各种不同文化属性及文化内涵的三蓝纹样,体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编辑/刘芷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