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物理试题中图表语言考查方式的初步解析

2021-10-20王长才

中学物理·高中 2021年10期
关键词:解析

摘 要:图表语言是物理学科的三大语言之一,也是高考物理试题灵活度体现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在高考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以2021年全国乙卷高考试题为例,分别从图表应用层次、各类型图表语言解析技巧等方面,初步解析高考物理图表语言的考查方式,以期对广大考生及物理教师以启迪.

关键词:高考物理;图表语言;解析;图表演绎;图型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134(2021)19-0057-03

作者简介:王长才(1984-),男,甘肃静宁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物理实验教学及高考试题评析.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16道物理试题中14道题中有图表,占总题量的87.5%;有2道题中无图但需要绘制“草图”、图像辅助求解,占总题量的12.5%,一共占总题量的100%.下面从两个方面解析图表语言在此卷中的考查方式及解析技巧[1].

1 图表语言的考查层次

图表语言的考查层次是不一样的,根据考查深度,由易到难,可将图表题分为三个层次.

1.1 第Ⅰ层次:浅层

此层次考查图表语言的基本读图能力,常见“图型”为仅需考生简单推演,便可辅助考生理解题意的物理情境“草图”、图像,或不进行复杂的分析及计算,即可从中获取所需数据的图表等,此层次只需获得图表中的表层信息.

1.2 第Ⅱ层次:中层

此层次考查图表语言的综合分析能力,常见“图型”需要考生比对不同图片,寻找其间联系,或需要考生添加辅助线丰富图表信息再进行分析,或根据图像坐标轴物理量写出图像表达式辅助分析等[2-3],进而得出图表中蕴含的较深层次信息.

1.3 第Ⅲ层次:深层

此层次考查图表语言的迁移应用和图表演绎能力,常见“图型”为“无图图表”题,需要考生根据题中给出的文字语言自己绘制出情境“草图”及物理图像,或根据题中给出的基本情境图和文字叙述,分析演绎出之后的演化过程,并绘制出相应的情境“草图”及物理图像,这是图表语言的更深层次应用.

按照以上各层次的划分,可将2021年全国乙卷高考物理试题归类,见表1.

2 各层次、各类图表语言题的解析技巧

2.1 第Ⅰ层次

此类图型题通常会直观地给出某一过程,或直观地在图中显示出所需数据,需要考生宏观地掌握全图,由图解题,是“多疑者”的失分题.

2.1.1 物理情境类

以33(2)题为例,如图1所示,此题只需根据题意和原图简单推演,便可得到气体的初始状态图(右图),进而得到A、B气体的初始状态参量,为整个题目的求解打开局面.分析要点在于由已知状态推理得到之前状态.

2.1.2 直观数据类

以17题为例,如图2所示,此题需要考生宏观观图,敏锐地从1.0、2/3、1/3这三个数据中,筛选出2/3和1/3,明确由2/3到1/3经历了一个半衰期,进而由横轴数据求解出半衰期为182.4-67.3=115.1d.此题如果没有找到数据规律,只凭借坐标数据用公式求解,就会深陷泥潭,与读图求解这一考查方向背道而驰.分析要点在于遇到曲线图像计算题时,不要盲目分析曲线走势的含义,应以图中的坐标数据为突破口.

2.2 第Ⅱ层次

此类图型题需先按照图表类型将图分类,再根据各类型图的特点分析.

2.2.1 多图综合类

以15题为例,如图3所示,此题需考生把原来两图(1)综合起来,绘制出图(2),并画出电场线,就可以轻易分析出M、N两点电场场强强弱及电势高低关系,进而分析出电场力与电势能的大小关系.分析要点在于将有联系的两图中的信息结合到同一图中,并以此作为逻辑思维发散的凭据.

2.2.2 辅助线+图类

以16题为例,如图4所示,此题需考生在原图(1)上画出辅助线,得到分析图(2),确定圆心位置,再由几何关系,确定圆心角大小,得到前后两次粒子运动的半径之比,进而得到速度之比.分析要点在于合理利用空间几何关系,采集相关数据解题.

2.2.3 规律分布类

以20题为例,经过电场方向可能性、带电粒子受力方向可能性分析,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有

a=Eqm

可发现比荷相同、电性相同的粒子轨迹相同,粒子可分为三束;发现比荷相同,电性相反的粒子轨迹关于x轴对称;发现比荷越大,a越大,弯曲程度越大.对应到图5中,用刻度尺量一下,可发现A、D图像具有所需的对称性和弯曲程度分布规律,符合题意.分析要点在于手、眼、心高度配合,用刻度尺量,用眼观察,用心印证.

2.2.4 受力分析+单一过程类

以14题为例,如图6所示,此题需考生先采用整体法受力分析,当撤去推力后,原图(1)变为图(2),整个系统所受合力为0,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再用隔离法受力分析,发现滑块与小车间存在滑动摩擦力,得到机械能不守恒的结论.分析要点在于排除原图(1)的干扰,得到无外力图,再受力分析.

2.2.5 表达式+图像类

以23题为例,如图7所示,此题需考生先观察坐标系,根据原图中横纵坐标轴对应的物理量U(或1U)和R,再根据题意分析出这两个物理量间的原始表达式:

E=U+URVR0RV+R0(R+r)

推导出吻合图像物理量关系的表达式:

1U=1E+RV+R0ERVR0r+RV+R0ERVR0R

得出图像斜率k=RV+R0ERVR0 和纵轴截距1U0=1E+RV+R0ERVR0r,进而根据图像的斜率和截距的数据,求解出E和r的大小.在求解时,一定要注意原点的坐标是否为(0,0),如果不是,需将图像做出如分析图(2)所示的改变,以正确得到斜率与截距的大小.分析要点在于找到直线图像的函数表达式,再根据表达式中的常数与图像中的斜率、截距之间的联系解题.

2.3 第Ⅲ层次

此类图型题通常具有较复杂的过程,需要根据研究对象的受力和运动特点,将复杂过程拆分成规律单一的子过程,厘清每一个子过程和子过程间的临界状态,通常需要借助于“情境草图”、受力分析图、运动图像求解.

2.3.1 无图—有图类

以19题为例,如图8所示,此题需要考生根据题中的文字语言,绘制出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情境草图”、受力分析图和v-t图像,用这些直观的图表语言,来帮助厘清两运动过程及其临界点,避免出现思维盲点,从而正确解题.分析要点在于动手制图,以图为凭,保证思维逻辑的正确性.

2.3.2 圖表演绎类

以25题为例,此题需要考生耐心分析导体棒CD和导体框EF经历的四个运动子过程,如图9所示,并对每一个子过程及其之间的临界点受力分析,如图10所示.由图9及图10中导体框匀速运动过程及其与加速运动过程之间的临界状态,再推演、分析运动过程,绘制出CD、EF的v-t图像,如图11所示,则此题已无障碍.分析要点在于克服畏难情绪,以图为基,化繁为简,逐点突破,点点结合,演绎出最终图像,则难题解矣.

3 结束语

从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图表语言在高考试题中的地位已不亚于文字语言,图表语言解题的便利性和直观性更优于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这应引起广大考生和物理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整个高中阶段,应该有针对性地学习和研究图表语言.高中物理图表语言虽然五花八门,但其考查深度层次明晰,每个层次中又有各具风格的图表类型,每种图型又有相应的应用规律及解析技巧,其没有独立于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与各版块内容息息相关.相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图表语言不仅不再是我们解题的障碍,还将是我们应对灵活度日渐增高的物理高考试题的又一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张茂昌.走出高中物理教学难的误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2]魏嵋.关于物理学科语言与学习能力培养问题的探究[J].物理通报,2007(11):23-24.

[3]高彤彤,任新成.关注中学生物理语言的“语感”培养[J].物理通报,2014(09):41-43.

(收稿日期:2021-07-19)

猜你喜欢

解析
睡梦解析仪
一道解析几何题的解法思考
复合场中类抛体运动解析
参考答案与解析
统计知识考点解析
“Fe2+与Fe3+”相关解析
参考答案与解析
参考答案与解析
看破解析几何
对称巧用解析妙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