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智”造 BIM向BDT迈进

2021-10-20策划杨心壤

中国公路 2021年14期
关键词:生命周期交通维度

策划 本刊记者 杨心壤

近年来,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土木工程行业中的研究和应用正蓬勃发展,成为行业信息化技术的典型代表。然而,具体到交通基建领域,不少交通工程企业对BIM的应用,只局限于建筑与模型,即只着重复制设计成果,而普遍忽视了数据信息对于建造与模型的重要连接作用,无法把BIM深入应用到施工管理及运维中去,从而实现对交通工程建设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近年来,建筑数字孪生体(BDT)技术与智能建造日渐成为交通基建领域的热门话题。如何认识BIM、BDT与智能制造三者之间的关系?有行业专家指出,BIM是工具,BDT是目标,智能建造是体现。简而言之,可通过BIM技术,用数据将建筑与模型进行完美连接,以建立在高度信息化、工业化、智能化基础上的智能建造为体现,完成物理产品在数字化空间中的虚拟映射,从而实现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

BDT理念不仅具有虚实和模型互为映射的“模型维度”、挖掘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潜力的“数据维度”、数据与模型间互用互联的“连接维度”,还具有体现工程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的“服务维度”和体现物理虚拟映射的“物理维度”,因此,在本质上具有更先进的普适性意义,被公认为BIM的“下一站”目标。

从应用层面出发,BDT在交通工程领域,主要涉及5G通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北斗定位系统、BIM、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IOT)等多项技术,业内多将BDT的实现形式表示成“BIM+GIS+IOT”。事实上,目前BIM在桥梁建设过程中的全生命周期应用,就是当前实现BDT的一个主要场景,但限于现行的建设管理模式和软件技术水平,距离实现真正的BDT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当前,BIM管理系统虽已实现数据收集和传递,并具备对结构性能、工作进度、灾害危险等的分析、评估和预警功能,但严重缺乏反馈能力。而智能建造的真正要求,是让系统具备学习能力,能够自我升级完善,可以自动分析既往数据,并替代人脑发出预警和提出反馈。总体来看,尽管BDT目标的实现还受到多方面的瓶颈制约,但路径是相对清晰的,只要交通工程企业稳扎稳打,基于BIM技术向更深、更实、更精、更广的领域挖掘探索,就会距离BDT越来越近。

猜你喜欢

生命周期交通维度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繁忙的交通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并购保险
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与应用
企业生命周期及其管理
小小交通劝导员
光的维度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