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终身学习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基于1999—2019年CNKI期刊文献的共词可视化分析
2021-10-20刘兴宇
刘兴宇
近年来,有关学者对于终身学习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但现有研究更多的是运用传统的文字描述,难以揭示研究主题间的动态变化关系,同时很难对终身学习研究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进行客观的描述。因此,本文通过文献计量的共词可视化分析法,综合运用可视化技术、图形学等方法全面展示与分析近20年(1999—2019)来我国终身学习的研究热点,分析彼此之间的联系,并对这一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探析。
一、资料来源与研究工具
(一)资料来源
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以“终身学习”为主题进行检索,限定中文核心和CSSCI期刊,检索日期从1999年截至2019年,共获得4218篇文章,经过二次筛选后剩余4212篇文章。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利用共词可视化软件Bicomb 2.0和统计分析软件SPSS 25.0选取、整理数据资料,统计热点关键词,分析并导出共词矩阵热点。笔者先将4212篇有效文章导入Bicomb 2.0,获得关键词数量为6610个,根据研究需要,从中选取高频关键词,筛选出频次≥50的关键词,共计20个。随后,笔者构建了高频关键词的共词矩阵,并展开聚类解析,导入SPSS 25.0,获得关键词聚类树图,针对共词矩阵展开多维尺度解析。最后,得到解析结论,绘制了近20年来我国终身学习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频关键词词频统计及分析
关键词可以代表论文的中心论点,笔者通过参考相关的词频估算方法,设定词频阈值为≥50后,共获得20个高频关键词,如表1所示。
表1 20个高频关键词排序
通过上表可知,这20个高频关键词共计出现4237次,占所有关键词出现总数的64.09%,显示出近20年来我国终身学习研究领域的热点和趋势。终身学习(1178)、终身教育(813)、学习型社会(463)、成人教育(263)、终身学习教育体系(218)为排名靠前的五个关键词,词频均大于200,剩余词汇频次均大于50,由此可见,我国有关终身学习的研究大多数是围绕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成人教育及终身教育体系等主题。但是,笔者认为仅通过频次不足以揭示词汇与本研究的具体联系,因此需要继续通过共词技术继续解析。
(二)高频关键词的相异矩阵及分析[1]
笔者利用Bicomb把20个高频关键词深入地展开共词分析,生成词篇矩阵并导入SPSS,选择Ochiai系数,同时把它转变成一个20×20的共词相似矩阵(见表2)。此外,在展开多维尺度解析的过程中,笔者把相似矩阵转化为相异矩阵,计算公式为:相异矩阵=1-相似矩阵,最终得到表2。
表2 主题高频关键词Ochiai系数相异矩阵(部分)
由上表可知每个关键词与终身学习的相关程度。相关度越高,数值越趋近于1,反之则趋近于0。显而易见,相关度较高的前几个关键词为:学习化社会(0.987)、终身教育体系(0.974)、成人教育(0.946)。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终身教育的研究聚焦于“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体系”和“成人教育”部分。此外,社区教育(0.930)和远程教育(0.910)说明研究者经常把社区教育与远程教育作为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展开研究;“终身学习”与“学校”通常在一起呈现,表明我国关于终身学习方面的研究通常也与“学校教育”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三)高频关键词聚类图与解析
聚类可以表现出关键词间彼此的紧密程度,可以进一步呈现研究热点。利用SPSS 25.0把表2的高频词汇相异系数矩阵展开聚类解析(见图1)。据数据可知,关于我国终身学习研究的高频关键词为四类:我国全民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研究、我国全民终身学习背景下各类教育研究发展与建设研究、学分银行服务于终身学习的创新研究、学习型社会视角下日本先进经验对我国终身学习研究的借鉴与启示。
图1 我国终身学习相关研究高频关键词聚类结果
关键词彼此之间的相似性越大,表明它们之间的距离越近,反之,则表明距离较远。
1.我国全民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研究,包括终身教育体系、终身学习、学校等关键词。目前,社会上对终身学习理念的认知不同于以往,关注点也从“终身教育”逐渐向“终身学习”方面转变。终身学习强调的是把学习者作为核心,充分挖掘其学习的潜能,满足其学习方面的综合需求。[2]因此,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则是指以终身学习思想为导向,以建设学习型社会为目标,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公平的学习权益,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学习内容的需求、学习方式的需求以及终身发展的需求,有利于实现学习者主体性学习的服务型教育体系。首先,要加强关于终身学习体系的顶层设计建设。其次,要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法律保障机制,完善其政策调控机制。在公民没有充分意识到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当下,要想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则必然不能缺失宏观层面的约束与规范。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可以对终身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其地位与作用加以明确,进而提供根本保障。除此之外,要想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不仅要依靠法律的权威性,政府在政策方面也要给予保障。[3]最后,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对资源进行聚类整合,构建新型开放大学以满足城乡区域的覆盖。
2.我国全民终身学习背景下各类教育研究发展与建设研究,有终身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职业教育、远程教育等关键词,表明我国各类教育的发展是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契机。第一,现今公民对于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成人教育正在向更高层次的高等教育及继续教育方向延伸。第二,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的提出与实践对社区与学校之间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学校是教育实施的主阵地,社区具备丰富的资源,社区可以作为终身学习的重要场所。社区即学校,我国可以加速构建学校社区一体化,真正实现教育与生活的统一。[4]第三,远程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已然成为促进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手段。要把二者与基础教育放在同等位置,协调推进,这对构建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5]
3.学分银行服务于终身学习的创新研究,包括学分银行、成人高等教育、创新、开放大学等关键词。终身学习逐渐从理论走向实践,因此突破传统教育在体系和制度上的局限性显得尤为重要。公民在通过多种学习渠道进行终身学习的同时,多元化的学习成果急需统一的标准积累、认证、评估与转化。由此学分银行制度的创新应运而生。[6]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是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中介,对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终身学习多样性、全面性、选择性发展的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和发展,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7]
学分银行的主要功能有以下三点:第一,学习成果认定积累的管理功能。包括认定、积累、查询和证明学习成果的功能。第二,学习成果转换服务的平台功能。信息公告服务:公布学分银行,提供成果认定服务。标准指导服务:公布学习成果转换、兑换标准、奖励措施,提供学习成果转换指导服务。转换平台服务:根据规定提供学习成果转换、兑换或奖励服务。成果信息服务:学分银行个人学习档案成果证明可作为高校等教育机构学习成果认定、行业企业就业服务的依据。第三,教育大数据整合功能。
4.学习型社会视角下日本先进经验对我国终身学习研究的借鉴与启示,有学习化社会、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城市、日本、启示等关键词。根据我国国情,有针对性地借鉴国际上学习型社会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是推动我国终身学习建设的重要环节。[8]随着国际社会对终身学习的普遍实践,不得不提及具备特色的日本老年教育,日本的老年教育的终身学习实施主要分为公共机构、民间团体和互联网函授教育。日本老年教育对于我国终身学习体系构建的启示主要有:第一,我国社会老龄化现象越发严重,发展老年教育是出路之一。我国对人才需求逐步增加,面对人才竞争激烈且短缺的现状,应合理吸纳老年人才资源。第二,建立灵活多样的老年教育模式。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办学,并利用教育资源场所灵活多样地开展老年教育。
(四)近20年来,我国终身学习研究热点知识图谱与解析
根据我国终身学习图谱分布可以看出:热点一的终身教育体系位于图谱中心,是终身学习研究领域的重心;热点二、三在图谱中的位置说明我国终身学习背景下的各类教育的发展、学分银行的创新与开放大学的建设问题是研究的核心,研究结论也比较明确;热点四在图谱中的位置说明我国缺乏关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方面的研究。
图2 我国终身学习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三、结论与展望
近20年来,我国终身学习研究还需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制、机制和全民终身学习研究的方法等方面不断延伸。
一方面,加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机制。现有研究对教育体制与教育机制的内涵研究不够,对于什么是教育体制和教育机制阐释不够,没有将教育体制和教育机制之间的关系解释清楚,不能将教育体制与教育机制合在一起分析研究,因而无法构建系统、完整、合理的理论体系。有的学者虽然对教育体制和教育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没能将研究与全民终身学习联系起来。这就是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提出了多年,但是进展缓慢,还未真正建立这一体系的根本原因。因此需要对有关的教育体制理论和教育机制理论进行更加系统深入地研究。
另一方面,重视全民终身学习的实证研究方法。已有的关于终身学习的理论研究成果多是从教育学、政策学、法学、经济学的视角进行研究得出的,有关终身学习政策的设计一般是从政策学和教育学的视角来加以研究得出的。我国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制和机制的研究具备重要价值,对这一问题领域的研究需从包括教育学、经济学、人类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社会学、教育预测规划学、发展伦理学等在内的不同视角进行研究,就要加强这些学科视角之间的衔接与整合、力争实现多学科视角的融合与贯通。当前,针对我国构建终身学习体系领域的学术研究以思辨研究居多,接下来的研究可以充分结合质化与量化的研究手段。教育领域的研究,不仅需要有科学的研究方式,还要有哲学的研究思维,只有把“思”和“证”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推动我国终身学习体系领域的学术研究向更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