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应力对岩体爆破特征影响规律分析

2021-10-20崔建斌赵苏文谢良甫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1年28期
关键词:监测点岩体峰值

崔建斌, 张 昆, 赵苏文, 谢良甫,4*

(1.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乌鲁木齐 830046; 2.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杭州 310000; 3.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杭州 310000;4.新疆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乌鲁木齐 830000)

随着中国基建速度的提升,爆破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矿石岩石开采[1- 6],道路建设[7-8]、深部岩石工程[9-10]、基坑开挖[11]、隧道掘进[12-15]、建筑活动[16]等众多领域也均有应用。此外,爆破技术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可提供具有预测能力的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模型[17]。

由于众多领域都使用到爆破技术,而且对爆破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使爆破效果更加可控,提高爆破的质量和效果,研究和揭示爆破的机理,众多学者深入研究爆破过程的各个影响因素,分析不同因素对爆破效果的影响。岩体爆破效果受地应力的影响较为严重,Xu等[18]、Tao等[19]、Han等[20]针对地应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一致认为,地应力的存在会对岩石爆破产生显著的影响。尤其是影响裂缝的萌生和发展,此外,地应力可以通过促进动压实、延迟甚至抑制拉伸压裂来削弱爆破破碎。岩石节理状态对爆破效果的影响也不可忽视。Liu等[21]、Aliabadian等[22]、Zhou等[23]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节理进行了研究。Zhou等[23]认为节理的存在远远超过了岩石本身的性质,并总结了6种节理对爆破的影响。Aliabadian等[22]使用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方法进行爆破的数值模拟,发现非连续节理体系的形态和方向对岩石破碎有显著影响。Liu等[21]通过RFPA2D软件研究断裂裂隙岩体爆破负荷特点,发现随着无节理岩体向有节理岩体转变,损伤明显增加,而且长节理岩体比短节理岩体损伤严重。除地应力和节理对爆破效果影响严重外,装药量[24-25]、起爆方式[26]、起爆位置[27]等因素对爆破效果的影响也不可忽略。

目前,关于地应力对岩体爆破效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裂纹上,对于能量场的研究较少。因此,采用PFC2D软件,对不同地应力的裂纹状态和能量场变化进行了研究,所得结果可为实际爆破工程提供参考。

1 数值模拟过程

1.1 设定基本参数

为了揭示地应力对岩石爆破效果的影响规律,建立如图1所示计算模型。采用印第安纳灰岩,因为其成分单一,所以被众多学者反复试验和使用,而且得到了比较统一的认识。计算模型为单孔爆破模型,尺寸为800 mm×800 mm,在模型的几何中心放置一个半径为20 mm的炸点。模型采用刚性边界,边界不反射应力波。如图1所示,在炸点的上下左右各布置了5个监测点,可以更加精准的了解模型内部应力和能量的变化。

印第安纳灰岩的抗拉强度为3.7 MPa[28],计算模型进行参数标定出的抗拉强度为3.7 MPa,单轴抗拉试验应力应变曲线如图2所示,标定的微观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印第安纳灰岩微观参数

图2 应力-应变曲线Fig.2 Stress-strain curve

1.2 施加爆炸荷载

在颗粒流程序中施加爆破荷载主要有3种方法:一是找出炸点周围一层紧密排列的颗粒,直接在这层颗粒上施加爆破荷载;二是炸点通过自身的膨胀,挤压周围的岩体,模拟爆破荷载;三是在其他软件中预先设定好炮孔周围颗粒的速度,然后施加在这些颗粒上。

选用第二种方法,虽然这种方法可以实现,但是爆破效果不理想,爆破产生的能量主要被炸点周围颗粒吸收,能量衰减严重。因此采用第一种方法,直接向最内层颗粒施加爆破荷载。为了描述爆炸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过程,Blair[29]提出了一种压力衰减函数模型,该模型主要由指数函数和幂函数两部分相乘的形式[式(1)],该模型形式简单,可以较

P为围压;x1~x10为左右侧监测点编号;y1~y10为上下侧监测点编号。图1 单孔爆破计算模型Fig.1 Calculation model of single hole blasting

好的描述爆破荷载的变化。压力衰减函数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压力衰减函数模型Fig.3 Pressure attenuation function model

P(t)=PVN(eγ/n)ntne-γt

(1)

式(1)中:P(t)为柱面爆炸压力波;PVN为峰值爆炸压力;n为模型参数,取n=3;γ为压力衰减参数,取γ=0.7;t为持续时间。

1.3 实施试验方案

总体试验步骤如下。

步骤1生成模型:在颗粒流程序中按照目标孔隙度和目标颗粒直径范围随机生成颗粒,建立离散元计算模型。

步骤2开始伺服:使周围墙体向内挤压,墙体对模型不同挤压程度来模拟不同工况的地应力(4种工况如表2所示)。

表2 爆破试验工况

步骤3停止伺服:当墙体的应力达到目标应力时,停止挤压,固定墙体,关闭伺服,保留墙体作为刚性边界。

步骤4选取本构:为了更加真实的模拟印第安纳灰岩,选取PFC软件中的平行黏结本构。

步骤5参数标定:单轴抗拉试验试样采用和计算模型相同的生成颗粒方式及本构关系,通过不断调整微观参数,使抗拉强度达到3.7 MPa,得出最终微观参数。

步骤6赋予参数:将参数标定后得出的最终微观参数赋值给伺服后的计算模型。

步骤7施加荷载:在炸点周围一层颗粒上施加爆破荷载,开始爆破,当爆破时间达到25 μm时,试验结束。

1.4 试验结果验证

无地应力(围压为0)岩体单孔爆破裂纹分布如图4(a)所示。在爆破过程中,根据裂缝的分布可以将整个模型划分成两个区域。第一个区域位于模型中心处,裂纹非常密集,在此范围内的岩体几乎是粉碎性破坏,因此该区域称为粉碎区,在爆破应力波传播的过程中,该区域吸收了大部分能量。第二个区域称为压碎区,位于粉碎区之外,在此范围内,裂缝主要表现为放射状贯穿直裂缝。Tao等[30]针对印第安纳灰岩开展了实验室模型试验,模型爆破后的状态如图4(b)所示。同时,使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进行数值模拟,结果如图4(c)所示。

图4 本文数值模拟与文献[30]的实验结果对比Fig.4 Comparison betwee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by ref.[30]

数值模拟的岩体爆破效果与Tao等[30]的实验室模型试验及有限元数值模拟试验的结果均一致,这表明采用的试验方法和得到的实验结果是合理的。

2 地应力对爆破特征的影响规律

2.1 监测点应力变化

地应力随爆心距的变化如图5所示。在1、3、6、10 MPa 4种不同地应力下,监测点峰值应力随爆心距的变化趋势均相同,且峰值应力受地应力的影响较为严重。随着地应力的增大,所有监测点的峰值应力均在增大,尤其是爆心距大于0.13 m,峰值应力的增加更加明显。地应力一定时,峰值应力随爆心距的变化曲线可以分成两段,当爆心距小于0.13 m时,峰值应力随爆心距的增加而迅速减小,说明在炸点到0.13 m内的岩体吸收了大部分爆破产生的能量,因此峰值应力才会迅速降低;当爆心距大于0.13 m时,峰值应力基本不再变化。

图5 不同地应力下峰值应力随爆心距的变化Fig.5 Variation of peak stress with detonation center distance under different in-situ stresses

通过对监测点峰值应力随爆心距的变化曲线进行分析可知:①地应力对爆破时岩体内部应力的影响较为严重。当爆心距大于0.13 m时,地应力每增长1 MPa,峰值应力就会大约增长26 MPa;②在爆心距为0.06~0.13 m时,峰值应力会迅速降低;当爆心距大于0.13 m时,峰值应力基本不再变化。

2.2 爆破裂纹规律分析

2.2.1 裂纹阶段划分

结合压力衰减函数模型与岩体爆破过程可以将裂纹发育分成3个阶段:①衰减函数的上升段:时间为0~4.5 μs,裂纹数量较少,集中在炸点周围,而且剪切裂纹占比稍大,拉伸裂纹占比稍小;②衰减函数的下降段:时间为4.5~12 μs,压碎区贯穿裂纹数量在迅速增长,在此过程中,剪切裂纹数量增加很少,主要是拉伸裂纹在迅速增加,剪切裂纹仍然是主要分布在炸点附近,拉伸裂纹在粉碎区和压碎区均分布较多;③衰减函数的平稳段:时间为12~25 μs,粉碎区的裂纹在缓慢增长,压碎区贯穿裂纹的数量基本不再增长,致使粉碎区在逐渐扩大,如图6所示。

蓝色为拉伸裂纹;绿色为剪切裂纹图6 裂纹发展阶段图Fig.6 Cracks development stage diagrams

蓝色为拉伸裂纹;绿色为剪切裂纹图7 不同地应力的爆破裂纹Fig.7 Blasting cracks with different in-situ stresses

2.2.2 地应力对裂纹发展的影响

地应力对岩体爆破裂纹的影响如图7所示,不同地应力对岩体爆破后的裂纹分布和裂纹数量均有显著的影响。裂纹分布状态变化表明,粉碎区的范围基本没有变化,但压碎区的裂缝由贯穿裂缝变为局部损伤裂缝。裂纹数量变化表明(图8),不论是粉碎区还是压碎区,裂纹数量均在显著的下降。

图8 不同地应力下裂纹数量变化Fig.8 The variations of crack number under different in-situ stresses

分析不同地应力下,岩体爆破后的裂纹分布变化和裂纹数量变化可知:地应力的增加会使压碎区内的贯穿直裂纹变为局部裂纹;粉碎区和压碎区内的裂纹数量会随着地应力的增加而明显减少;无论是从裂纹分布状态还是从裂纹数量来看,地应力为3~6 MPa,抑制效果最明显。

2.2.3 地应力对能量场的影响

对不同地应力下计算模型的应变能、摩擦能和动能进行了研究。如图9所示,应变能在前2.5 μs迅速增加,在2.5~5 μs内迅速减小,最后趋于稳定,爆破开始和结束时的应变能几乎相等。地应力的增加导致应变能曲线整体明显地提高,且地应力平均增长1 MPa,应变能会增长250 kJ。摩擦能和动能在前10 μs内在迅速增加,在此过程中二者受地应力的影响较小。摩擦能和动能在10 μs时达到峰值,此时随着地应力的增加,两种曲线的能量峰值均有提高。10 μs后,摩擦能趋于稳定,基本不再变化,而动能在迅速下降,最终趋于零。

图9 地应力对能量场的影响Fig.9 Influence of ground stress on energy field

通过分析爆破过程中能量场的变化可知:应变能受地应力的影响最严重,随地应力的增大而增大,地应力平均增长1 MPa,应变能会增长250 kJ;摩擦能和动能只是能量峰值会受地应力的影响,随地应力的增大而逐渐增大;

3 结论

使用颗粒流程序建立岩体爆破计算模型,模拟了4种地应力工况(1、3、6、10 MPa),分析岩体内部监测点峰值应力的变化、爆破后裂纹分布和裂纹数量的变化、能量场的变化规律,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1)地应力对爆破时岩体内部监测点峰值应力的影响很严重,尤其是压碎区(当爆心距大于0.13 m时),地应力每增加1 MPa,峰值应力就会增长大约26 MPa。

(2)地应力的增加,会抑制岩体裂纹的发育,压碎区的贯穿主裂缝变为局部损伤裂缝,岩体的裂纹数量在明显减少,且地应力为3~6 MPa时的抑制效果最明显。

(3)应变能受地应力的影响最严重,随地应力的增大而增大。地应力平均增长1 MPa,应变能会增长250 kJ。摩擦能和动能的峰值能量会随地应力的增大而稍微增大。

猜你喜欢

监测点岩体峰值
“四单”联动打造适龄儿童队前教育峰值体验
结合模拟退火和多分配策略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
皂市水利枢纽工程坝基岩体利用研究
基于FCM聚类和漏失模拟的给水管网压力监测点布设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基于模糊数学法的阿舍勒铜矿深部岩体岩爆倾向性预测
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的稳定性与防治措施研究
对岐山县耕地质量定点监测地力变化的思考
锚杆锚固质量等级快速评级方法研究
岩体结构稳定分析原理和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