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着力打造农村现代化的龙江模式
2021-10-20韩晓丽黑龙江省农村经济服务与发展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 韩晓丽(黑龙江省农村经济服务与发展研究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农村现代化不仅包括农村经济、文化和生态建设,还涵盖乡村治理,是全方位的现代化,目的就是实现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农村现代化作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与农业现代化、农民现代化是一个有机整体,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现阶段,就要以做好农业农村工作为总抓手,聚焦重点难点,坚持特色发展,打造龙江模式,建设现代化新乡村。
一、乡村建设现状
(一)乡村风貌各具特色
我省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乡土风貌、农耕文化、农事活动等资源,不断挖掘乡土文化,传承农耕文明,大力开发龙江特色村庄,打造了一批特色民俗村、农业景观村、现代化新村等样本村庄。通过不断探索村庄规划建设工作,率先实行国家级和省级美丽乡村试点示范,积极发挥聚集效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特色突出的宜居村庄,展现了龙江美丽乡村新风貌,为繁荣农村经济做出重要贡献。
(二)农村基础设施健全
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欠缺和不足,导致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严重阻碍农村社会的发展进步。近年来我省从农村发展实际需求出发,统筹协调,加大投入,不断发展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通过打造一批民生工程,极大改善了农村地区道路、水质、电力、通信、网络等条件,农村生产生活变得便利和通畅。目前全省农村公路硬化率74.8%,自来水供给和饮用范围不断扩展,农村通信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快递进村水平明显提高,农村水、电、道路、通信网络、物流配送标准化程度不断提升。
(三)农村人居环境整洁
一直以来我省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缺乏长效机制,面临配套资金不足,人才匮乏,技术设备能力有限等问题,农村“脏、乱、差”现象成为发展标签。针对农村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我省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农村面貌发生明显改善,特别是针对农民群众反映比较多的垃圾和污水问题,积极构建协调发展机制,积极引导农民参与人居环境治理,拓宽人居环境发展利益相关机制,到2020年我省生活垃圾、污水、秸秆、粪污的处理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逐渐进入常态化管理。
(四)农村社会文化活动多样
为了改变农村地区不良风气,倡导文明健康发展理念,我省充分利用县级融媒中心,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深入开展“最美家庭”“美丽农家”“文明户评比”“文化轻骑兵”等系列活动,组织县长说唱移风易俗,开展道德模范宣讲和乡村振兴宣讲等系列活动,在关注农村经济建设的同时注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弘扬新时代发展理念为基础,创新发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力争提供多样化社会文化活动场所,通过多样文化活动的开展,农村社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正逐步形成农村社会良好风气。
(五)农村社会服务普及
由于广泛的社会服务集中于城市,农村社会服务长期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难以满足发展需要。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农村地区吸引人的关键,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要素。全省通过以发展农村志愿服务为重点,不断推进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坚持标准化、地域化、特色化发展原则,在农村医疗条件、教育水平、法律援助、文化等方面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建设集宣传、教育、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省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90%,实现农村社会服务的广泛覆盖。
二、存在问题
(一)农村公共文化供给不足
农村公共文化的要素供给十分有限,表现为经费有限、人员缺少、设施陈旧,建设明显不足,服务内容也比较单调,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与农民实际需求还不够契合,经济发展水平越欠缺的地方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就越薄弱,难以满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甚至一些农村地区公共文化出现畸形发展,部分地区出现文化活动场所闲置、农村图书馆因借阅人寥寥无几进而被挪用、挤占,甚至被用来从事赌博等活动的现象,农村公共文化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不够
我省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缺乏高效、协调的工作体制,存在重视不够、标准较低、进度较慢、力度较弱等突出问题,整治不到位的现象还在一些村屯大量存在。加之环境管护机制的不健全,问题反弹比较严重,出现环境整治投入较大而治理效果不明显的现象。目前,全省还有部分县区没有全面建立起城乡环卫一体化机制,畜禽粪污、生活污水等没有纳入管理范围,只由乡村临时或季节性突击清理。农村垃圾处理方式也比较粗放,大部分村没有专门的垃圾处理设施,只进行盲目填埋,造成二次污染,对人民的身体健康以及周围农作物的生长造成极其严重的威胁与危害。
(三)农村社会治理能力不足
当前农村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原有的利益联结机制被打破,现有基层组织的治理方式与农民不断提高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意识发生冲突,成为影响基层组织的治理效果的重大挑战。而部分基层组织干部素质还不够高、作用还不够强,无法满足农民群众多样的社会需求,导致农村社会治理矛盾突出。加之近年来全省农村人口流失、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现留守的多为农村弱势群体,社会作用有限,让农民成为治理主体较难实现。面临人才短缺的困境,社会治理效果短期内难以提升。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加快实现乡风文明和乡村文化振兴,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成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到2025年全面实现农村宜居宜业,2035年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
(二)具体目标
表3-1 农村现代化评价指体系标表
(四)主要任务
1.加强乡村建设规划与布局。坚持对村庄规划管理的科学化、全方位化,坚持因地制宜,合理统筹保障型、提升型、宜居型村庄发展布局和方向,结合农村宅基地改革,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探索合作改建农民住房,打造精品宜居乡村;深入实施“美丽宜居村庄”创建行动,聚焦龙江民居、特色民宿、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一批彰显龙江风貌的特色村庄样板,推动试点示范;大力开展美丽休闲乡村推介活动,加快发展乡村旅游。
2.推进乡村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加快农村路网改造,铺好现代化的“四好农村路”,进一步保障农村公路安全;加强农村供水保障,着力改善水质,确保用水便利;注重农村供电安全,实施电网升级,提高用电质量。在不断完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农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数字龙江”背景下,发展农村智慧物流,搭建农村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高农村数字化、信息化发展水平;深入落实“宽带龙江”战略,提升农村4G网络服务质量及宽带接入能力,扩大5G网络技术在农村地区适用范围和覆盖面。
3.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进一步建立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组合拳,打造出人居环境治理龙江样本。进一步强化常态整治机制,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以“六清一修一改一建”为重点,不断巩固整治成果;进一步强化长效管护机制。加大资金投入,推广城乡一体化保洁模式,做到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考核,实现管理常态化、长效化;进一步强化农民参与机制。开展宣传教育,落实“门前三包”和村规民约,引导农民养成良好习惯。积极开展卫生庭院创建、美丽家园评比、红黑榜评选、积分兑换、小手拉大手等活动,让清洁干净逐步成为农村新风尚。
4.积极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进一步弘扬龙江优秀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创新农村公共文化供给途径,开展移风易俗,推进乡风文明。深入开展“文明示范户”“美丽农家”等评比活动,倡导现代化的生活理念;继续开展好“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提升文化育人和科技助农功能;探索建立农耕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或民间艺人;进一步发展农村志愿服务,组织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团与地方结对共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活动,力争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均等和多样,以文化振兴助推实现乡村振兴。
5.努力提升乡村治理能力。首先要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提升基层干部素质水平,培育乡村振兴“领头雁”;积极发展农村社会的社区组织、中介组织等,为农村社会建设和乡村治理增添新活力;激发农民参会社会治理的积极性,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提高主人翁意识;培养本土人才、吸引外来人才进入乡村振兴队伍,发挥乡村治理中能人的作用;加大社会治理资金筹集渠道和保障作用;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构建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体系,逐步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