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研究
——以安徽警官职业学院“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为例

2021-10-20徐鑫森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专业

徐鑫森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法律二系,安徽 合肥 230031)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相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课程思政,其含义是除思政课以外的课程也都要全面有效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共同构建起思政教育的综合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协同效应。

“党建+课程思政”模式是高校课程思政推广建设过程中对于“党建+”模式的一次创新应用,是通过加强党建来推动党建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以党建成果助推课程思政深入开展,使党建与课程思政协同共进、相得益彰。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以下简称“社管”)专业,学制三年,专业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具有高尚专业精神和品质、能熟练掌握社区工作专业理论与基本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管理与服务人才,为社区服务、人民调解、社区矫正、物业管理等岗位输送高级复合型、应用性人才。

“社管”专业积极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通过以专业教学模式、育人机制以及组织保障等方面为抓手,完善高效领导机制,激发全体教工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充分融合思政教育于课程教学模式之中,促进教师、教材以及教法等方面内容的深化改革;并通过教工党支部打造坚强战斗堡垒等方式将教育工作落实到育人模式中。[2]在加强党建以及专业建设两大方面,深入把握课程思政实际贯彻落实执行,控制质量以及效果,推动“党建+课程思政”的创新育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一、“党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建设

我院“社管”专业通过科学的方式方法把思想政治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提出“党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进行教师、教材及教法改革。

(一)构建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团队,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见效

该专业中每一门课程都专门建立专项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团队,以党支部书记为首,负责课程思政总体规划,专业教师担任课程思政第一责任人,专业课的骨干教师以及青年教师、思政理论课授课教师、辅导员等一起参与[3],所有人积极发挥个人的优势特长,构建起学科背景多元化、年龄结构合理化、资源优势互补的“双师型”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团队,打造符合专业育人实际特点、满足认知科学的要求、保障思政工作高效落地的全新式的课程思政教学管理体系。

一方面,利用“四个一”来进一步明确建设任务:促进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提升,专业教师可以每周组织一次集中性的学习活动;打造课程教学的专业团队,专业教师以月为单位参与每月一次的课程思政教研活动;全面组织实施课程思政教育培训学习活动,专业教师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提交一次课程思政开展的创新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技能类的竞争比赛,专业教师需要每人提交一份课程思政的授课教案。另一方面,通过导入(Lead)——渗透(Permeate)——倡导(Propose)——定位(Location)的模型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活动。同时,利用“四环节”检验评估课程思政教学落地的实际效果,即教师自身提升思政能力—课程体系融入思政元素—教学环节体现思政内容—考核评价彰显思政成效,形成检验评价闭环机制。[4]

(二)编写出版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课程教学中实现思政育人

支部书记作为主编,带领专业教师合作编写了《社区管理与服务实务》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编者立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多个角度将思想政治元素与教材内容进行有效融合,制定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并通过与校社校企深度合作,共同编制反映生产生活实际且融入新流程、新规范的实操性较强的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教学内容。图1所示:

图1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三)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内容、专业实践和技能竞赛三方面融入思政元素

1.思政元素深度融入教学内容

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入,除了融入课堂,还应当体现于课下,融入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加深思政教育与课程内容的融合,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内容的课程思政融合点及成效

2.专业实践融入课程思政

“社管”专业培养具备社会调查、人际沟通、组织协调以及社区管理和服务综合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课程开设强调实操性,授课时需要理实结合,即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来增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因此,可以在专业实践过程中进行思想引领和教育,把教学内容的思政扩展到专业实践的思政。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专业实践的课程思政融合点及成效

3.技能竞赛融入课程思政

参与技能竞赛是“社管”专业学生提升能力和素养,同时也是践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理念的重要契机,在此过程中更需要融入思政元素。本专业自2015年始,每年都会举办社区工作者技能竞赛,院赛选拔出的优秀学生会被推荐参加同年度全国职业院校民政职业技能大赛,近年来取得了较好成绩。自2019年开始,专业教师选拔优秀学生参加“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取得了一银三铜的好成绩。学生近年来广泛参与技能竞赛,在赛前训练时形成了吃苦耐劳、守正创新的优秀品质,在比赛中强化了动手操作能力、养成了团结协作和敬业奉献精神。

二、“党建+课程思政”育人机制探索

我院“社管”专业一直坚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核心,融合思政教育于专业课程教育教学全过程,以“明德尚法、弘毅致远”校训精神为指引,通过教工党支部打造坚强战斗堡垒、优秀大学生党员模范引领和校园媒体平台宣传等方式建立“党建+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真正实现“三全”育人。

(一)教工党支部打造坚强战斗堡垒

本专业自开设起就成立了教工党支部,共有7名党员,专业带头人担任支部书记。支部书记承担了宣传课程思政改革理念和推动立德树人工作的主要职责,带头改革课堂教学,带头打造“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和挖掘专业课程里的思政元素。支部书记带领支部全体教师对“社区法规与政策”“社会工作概论”两门课程的教学环节进行了精心设计,深度挖掘了课程思政的融入点,在此基础上成功申报了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和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并在高校学报上发表了多篇课程思政育人的研究论文。这显示出党支部领导班子的重要力量,党员模范先锋引领作用突出,工作机制完善、高效。

(二)优秀大学生党员示范引领

1.促进思政理论内容学习的全面覆盖,有效培养并增强大学生党员思想意识和觉悟

通过理论自学、交流研讨和党课讲座,使学生党员做到“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积极落实“三会一课”学习活动,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完善落实民主评议党员以及谈心谈话等各项管理制度,促进大学生党员群体的党性修养提升;还通过“青年大学习”“学习强国”等平台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党团知识竞赛,以此提升思想觉悟。

2.深入发掘大学生党员中的榜样典型,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提升

大学生党员作为学生群体中的优秀代表,必须要积极发掘他们当中先进模范的人物事迹,例如,化身志愿者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和抗洪抢险一线工作,既反映了当代党员的义务使命,也体现出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担当。这些典型人物和事例在学院广大学生群体中极发挥了模范引领作用。

3.建立大学生党员积极向上的良好形象,完善大学生党员干部志愿服务体系

本专业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在校内创立了大学生社团“青年社会工作者协会”,由支部书记担任协会指导老师、学生党员担任协会会长,通过“党建带团建”模式明确对学生党员的任务和要求。社团每年深入城市和乡村社区,开展品牌特色鲜明、意义深远的志愿服务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爱心传递”行动。社团秉承“助人自助、帮扶救困”的专业精神,每年策划组织关怀社区老年人系列活动,定期赴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到老人家里聊家常、做卫生,让老人感受到贴心的温暖;社团每年还奔赴特殊教育学校慰问看望残障儿童,为孩子们带去精彩的文艺表演和节日小礼物;在校内,社团开展“一角钱爱心助学活动”,组织在校学生每天从日常生活中节约一角钱去帮助贫困生,该活动自2012年举办以来已成为学院颇具影响力的品牌爱心助学项目。

二是“法律伴我行”普法宣传行动。社团学生根据所学法律知识,每年定期深入社区和中小学校园开展法制宣传,如普法宣传进小区、未成年人法律小讲堂、反校园暴力、防电信诈骗等特色鲜明的品牌行动。

(三)学院全媒体平台宣传

为全面加强专业内涵发展和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本专业利用学院网站、校报、校园广播站等传统媒体以及学院团委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哔哩哔哩等新媒体平台,连续推出“党建+课程思政”为主题的系列新闻报道,多样化展示、多介质推送了一些典型做法和鲜活事例(文字、图片、动画、网页、音视频等表现形式),如“三月文明礼貌月活动”“红五月唱青春”“党建故事汇”“缅怀先烈,不忘初心——学生主题党日活动”等。全媒体平台宣传既讲好了本专业的思政好故事,也做到了“树标杆,推示范,抓典型,凝特色”。

三、“党建+课程思政”组织机制保障

我院“社管”专业在支部书记领导下,充分发挥教工党员模范引领效应,构建完善课程思政学习的平台,强化课程思政师资队伍的发展与建设,创新优化课程思政的评价与激励管理机制,打造完善的“党建+课程思政”组织管理机制,保障其顺利有序推进落实。

(一)建立领导机制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和全面规划,建立了“学院——系部——专业”三级组织架构,层层推进、各司其责。本专业党支部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为第一责任主体,一是将“党建+课程思政”组织建设作为支部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并以此为抓手推动专业内涵建设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二是加强党支部与全体教工人员之间的联系,调动其参与党建与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号召大家在完成各自基本职责基础上共同承担课程思政教育任务,群策群力把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每门课程的教学中去。在学院各级党组织正确领导和本专业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下,支部荣获“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年度优秀基层党支部”称号。

(二)搭建学习平台

课程思政的建设核心在于教师本身。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第一负责人,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加强培养。“社管”专业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普遍较高,但在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仍需夯实。为此,学院和系部为教师搭建了良好的课程思政沟通学习平台,该平台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优化整合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实现协同育人。通过课程思政沟通学习平台,“社管”专业中的每一门课程都专门安排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师资队伍,以支部书记负责承担课程思政的主要责任,专业教师担任第一责任人,全面整合各个专业课的教师、思政理论课的授课教师以及辅导员等师资力量,通过多学科背景交叉、优势资源互补方式共同完成课程大纲、课程标准以及教案等内容的重新修订,达到“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效果。

二是以弘扬优秀党员典型事迹为契机,为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专题教育培训。近年来,我院教师在全省司法行政和教育事业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才和典型事迹,如获得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榜样人物、全省卓越教学名师、模范教师等荣誉,实践教学成果“在知行融合中铸魂育人”入选全国职业院校美德教育典型案例。支部书记定期邀请榜样人物为本专业教师就如何提升课程思政实效开展专题教育培训,如战“疫”课堂守初心、“人民警察训词”以及“明德尚法、弘毅致远”校训精神的学习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提升专业教师自身的“育德”意识及“育德”能力,促进课堂教学融合思政教育自觉性的提升。

(三)创新评价和激励机制

创新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是规范管理课程思政的重要手段,能够进一步增强教师群体对课程思政工作的认识,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为此,党支部制定了以下两类措施。

一是完善能够凸显专业自身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效果科学评估的指标体系。经过党支部教师集中研讨,制定了包含“5个维度(教学过程、思想引导、知识传授、身心及人格素质培养和社会稳定发展)、15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为专业教师改进课程思政教学和课程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5]同时,对照评价指标,专业教师可对自己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及时进行反思和形成改进措施,以此优化专业课程思政元素要点的整体设计,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应当注意关注过程评价,而非一味地重视结果评价。

二是从党支部书记和教师两个层面创新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两者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党支部书记是按照“双带头人”标准严格遴选出来的,其党务和业务水平皆为全体党员的楷模。首先,明确规定党支部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是评选优秀全校党支部的重要标准之一,相反若支部书记没有落实课程思政建设责任,上级党组织会及时督促该支部书记进行限期整改,对于无故推诿或未见成效的,直接撤换处理;其次,规定支部书记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是考核其“头雁效应”首要标准。这两项规定为支部书记带动全体教工将课程思政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个层面是针对专业教师建立激励机制。首先,在每年度专业技术职称等级评定、教师教学考核评价和各类评奖评优活动当中,对已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加分奖励。其次,在院系内部设置与课程思政相关的教学研究课题,以开展课题研究的方式资助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最后,在每年教师节大会上对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树立学习榜样,以激励更多的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专业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部分专业介绍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