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血清糖类抗原125 水平与肝癌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2021-10-20张海燕顾春燕
张海燕,顾春燕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病理科 (江苏南通 226000)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肝脏间叶组织或上皮组织,以肝区疼痛为典型症状,伴有肝增大、消化道及全身症状,该病危害性高,死亡风险大[1]。早期、准确的诊断及治疗是改善肝癌患者预后的关键。手术作为目前治疗肝癌患者的首选疗法,可通过切除癌变组织达到减轻临床症状的目的,有效控制疾病发展[2]。但因该病恶性程度高,术后复发率高,预后较差,在术前仍需进行预后评估,以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尽可能改善患者预后。糖类抗原125(carbonhydrate antigen 125,CA125)是癌症诊断、病情分级、手术风险评分及预后评估的常用血清标志物,在卵巢癌、肺癌、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本研究探讨术前血清CA125水平与肝癌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72例,其中男58例,女14例;年龄41~68岁,平均(51.33±4.72)岁;均符合肝癌诊断标准[3];均接受手术治疗,且为初次手术。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 有 患 者 术 前 采 集 空 腹 静 脉 血5 ml,3 000 r/min 离心5 min 后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CA125水平。
1.3 临床评价
以35 U/ml 为临界值,比较血清CA125水平>35 U/ml 与≤35 U/ml 肝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并随访1年,统计两组的生存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病理特征
检测结果显示,血清CA125水平>35 U/ml 22例,≤35 U/ml 50例。血清CA125水平>35 U/ml 患者的肿瘤包膜完整率低于≤35 U/ml 的患者,门静脉癌栓、肿瘤数量>3个、肿瘤直径>5 cm 的占比均高于≤35 U/ml 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血清CA125水平肝癌患者的病理特征比较[例(%)]
2.2 生存率
血 清CA125水 平>35 U/ml 患 者 的 术 后1年 生 存 率为68.18%(15/22), 低 于≤35 U/ml 的 患 者 的92.00%(4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2,P=0.026)。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临床对肿瘤的认识不断深入,血清标志物在癌症筛查、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得到广泛认可。在肝癌术前进行血清标志物检测,利于临床评估患者手术风险及预后,以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CA125最早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中检出,诊断灵敏度较高,可广泛应用于多种癌症或癌前病变的诊断中,但特异度欠佳[4-6]。研究发现,血清CA125在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妇科肿瘤,以及肠癌、肺癌、胰腺癌等疾病诊断中均有较高的灵敏度,且其水平在肝硬化、肝炎患者中亦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阳性表达率较低[7-8]。因肝硬化、乙型肝炎均是典型的癌前病变,病情持续发展,癌变的可能性较高,故血清CA125可作为肝癌诊断、病情评估的血清标志物之一[9-10]。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CA125水平>35 U/ml 患者的肿瘤包膜完整率低于≤35 U/ml 的患者,门静脉癌栓、肿瘤数量>3个、肿瘤直径>5 cm 的占比均高于≤35 U/ml 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125水平>35 U/ml 患者的术后1年生存率低于≤35 U/ml 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说明术前血清CA125水平与肝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及预后具有相关性。血清CA125水平>35 U/ml 患者的肿瘤包膜多不完整,肿瘤数目更多,直径也更大,手术难度也更高,术后复发或转移的可能性更高,则更易发生预后不良;但对于术前血清CA125水平与肝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较少,且血清CA125的特异度较差,易受多种因素干扰,临床还需联合其他血清标志物共同分析,以提供更丰富的参考信息,提高评估、预测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术前血清CA125水平与肝癌患者病理特征具有相关性,且CA125水平>35 U/ml 患者的预后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