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语法隐喻产出能力研究

2021-10-20

关键词:情态重构语篇

孙 莉

(河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当中国学习者进入大学英语学习阶段后,根据不同交际需求使用恰当语言资源构建语篇已成为其语言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表现。系统功能语法探讨构建语篇的一个重要工具即语法隐喻。从Halliday和Matthiessen[1]提出的意义进化观之语言种系进化(phylogenetic)和个体语言发育(ontogenetic)两个时间维度来看,无论在整个人类演化的历程中还是个人语言的不断发展变化中,语法隐喻都出现相对较晚,是人类意义表达能力由概括到抽象进而发展到隐喻阶段时,为适应语言重新识解经验的功能需求而产生的语法主导形式。因而,语法隐喻不仅是本族语者意义表达能力进化到一定程度,学习专业学科知识遇到的棘手问题,还是中国学习者应对思维表达方式改变提升语言能力的一种挑战。

语言发展的一个概括性路径是从日常交际语境向学术性惯例化语境的转化,交流方式也典型地从口语转向书面语[2]。大学生的写作训练通常要求其按照议论文体裁特点来组织信息,作文虽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语篇,但它是向学术体裁接近的临界语篇,是学习者提升语言能力进行真正意义上学术写作的基础。语法隐喻通过对语言进行重构能够衔接上下文内容、布局信息结构、搭建因果联系、增强命题语势等[3],因而其已成为构建正式书面语篇的重要语言工具。语法隐喻不仅是语篇体裁要求,还是彰显大学生语言读写能力的标志。本研究关注的是中国大学生语法隐喻的产出能力,即恰当运用语法隐喻发挥其语篇功能,使其对语篇的有效构建发挥积极作用的一种隐喻能力。此研究既可以拓展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研究的广度,又可深入了解大学生写作的现状,也对外语写作教学实践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的语法隐喻

语法作为语言的核心不仅是创造意义的源泉,还具有重新塑造经验的功能,这是通过语法隐喻完成的。Halliday将语言划分为音系层(表达层)、词汇语法层(措辞)、语义层(意义),三者依次为体现关系。体现关系分为一致和不一致2种:当意义由词汇语法层上对应形式直接表达时(如动作由动词词组)则为一致关系,表达式称为一致式;而体现意义层的不一致式(表达动作的名词)就是语法隐喻。换句话说,语法隐喻在表达表层意义的词汇语法层和表达深层意义的话语意义层出现了张力,彼此在范畴意义上不一致的情况下产生的,是语义在词汇语法层上的重新映射或“意义在语法层上多重编码的过程”[4]。

根据语言元功能,语法隐喻分为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朱永生把概念隐喻进一步划分为名词化和动词化[5]。名词化将过程、特征以及评价看作事物,是生成语法隐喻最强有力的资源。动词化即逻辑隐喻,将各种逻辑关系如时间、因果、条件及让步等看作过程。其中,因果关系动词化将因果关系置于小句内而非小句间,因而产生一个词汇密集度大、逻辑组织性强的图示,更有利于证明作者观点合理性,其出现在语篇的频率较高,钟兰凤的研究也证实这一点[6]。识别动词化时,本研究特别留意表因果逻辑关系的动词如cause、result in、make等。概念隐喻的识别还包括过程转换。人际隐喻根据人际功能构成要素可分为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前者指语气与其言语功能的不匹配;后者指用小句(显性情态)表达情态动词或副词(隐性情态)的意义。表达情态意义的名词化也属于人际隐喻范畴。文章主要依据以上分类标准来分析语料中语法隐喻的使用情况。

Liardét总结语法隐喻实现其语篇功能的4种型式:回指重构、详述名词词组、因果关系网络和意义累积。回指重构指将信息重新打包为名词并充当新小句的主位,以旧-新信息模式推动语篇向前发展并使其前后衔接。详述名词词组通过添加修饰限定语将多个经验意义重新打包成一个高词汇密度的名词词组,其可进一步被评价或解释。因果关系网络指经验意义重构为隐喻性事物后通过环境成分(because of等)或过程(make等)将因果关系重置于小句内,更加凸显推理论证。意义累积是指在语篇中多次反复使用名词化,将多角度下意义联系起来以使某一意义叠加,进一步明确语篇的语场,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人际意义也可通过累积达到特定语篇效果。语法隐喻通过回指重构衔接上下文内容、通过详述名词词组布局信息结构、通过搭建因果关系网络凸显语篇逻辑推理、通过意义累积可以增强命题语势从而实现语篇强化学术意义的功能。文章根据以上4种型式对隐喻实例在语篇中发挥的功能进行深入探讨。

二、研究设计

研究主要考察大学生英语四六级写作中语法隐喻的使用情况,欲解决的问题有:一是大学生在四六级写作中使用的语法隐喻总体特征是什么,包括名词化隐喻、动词化隐喻及情态隐喻出现的频次、分布及使用特征?二是结合大学生语法隐喻使用的个案具体分析来看大学生语法隐喻真实的产出能力如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有何可行解决办法?

(一)研究对象和语料

研究对象来自理工类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其接受同一教师教授的大学英语综合课程的学习(语法隐喻排除课程教学范围之外)。研究搜集了25篇学生完成的四六级模拟考试作文为语料。写作主题为“共享单车的优缺点”,要求学生构建议论文语篇,即提出问题后阐述不同观点再在结论中表明自己态度(问题^不同立场^论点)。语料平均篇长约为132词,形符数7 508。

(二) 研究步骤

首先,根据写作题材要求,将每个语篇大致分为背景介绍、议题、立场一、立场二以及论点5个语步。

其次,识别25篇作文中的各类语法隐喻,借助AntConc对隐喻实例进行检索,统计频数。识别时,除正确使用的隐喻式外,功能上具有隐喻性形式上不完整甚至错误的重构形式以及一些由于广泛使用而逐渐失去隐喻义的“系统”或“死”隐喻也纳入语法隐喻统计范围,以更全面反映学生隐喻能力发展情况。

最后,根据所得数据回归语料,深入分析实例重构的完整性及其在语篇中实现的意义是否或在何种程度上能够对构建语篇起到积极作用,总结出大学生语法隐喻使用情况和存在问题。

三、研究结果和讨论

通过分析各类隐喻在语篇中的分布情况,总结出大学生语法隐喻使用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研究结果

各类语法隐喻在语篇中的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统计结果表明:概念隐喻频次远高于人际隐喻。其中,名词化是大学生最常使用的隐喻式,这也再次印证韩礼德名词化是创造语法隐喻强有力的工具这一论断;动词化和过程转换使用实例很少。从人际隐喻使用上看,学习者倾向显性主观情态隐喻,增强语篇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显性客观形式使用极少;语气隐喻使用也很少。

表1 语法隐喻在中国学生作文中的分布

(二)大学生语法隐喻产出存在的问题

接下来,文章详细分析大学生写作中各类语法隐喻产出的具体情况,找出问题所在。

(1)隐喻式尤其名词化大都表现出阶段性隐喻操控特征。为了更全面深入反映大学生语法隐喻产出能力,名词化的统计还包括Liardét总结的6种语法隐喻操控的不完整形式,如表2所示[7]。

表2 不完整名词化阶段性隐喻操控[7]

在所有的名词化中,71.2%表现出语法隐喻过渡性阶段特征如表3所示,说明大学生名词化隐喻操控能力不强。其中,动名词和动转名词是主要形式,这也是因为ing形式为学生最熟悉最易掌握的[8],但因其在一致式到隐喻式连续统上这偏向一致式端使其隐喻性减弱;不完整重构、不存在词重构以及不恰当的复数变形这3种通常被当作传统语法错误,虽功能上具有隐喻性,但形式上明显出现问题应极力避免,学生使用此3种形式所占比例16.4%。反映上下文构建过渡性的名词化占比4.3%,其需学生对隐喻式使用有更高熟练度才能察觉和避免。另外,有些名词化实例(如take a walk和have a bad reputation)是和语法化动词make、have搭配造成隐喻程度降低。动词化实例也反映出过渡性阶段特征,如搭配问题(make convenience)和语义韵误用(lead to development)。

表3 学生作文中部分名词化隐喻使用情况

(2)实例很少发挥相应语篇功能。从语篇功能实现的4种型式看,名词化实例很少通过回指重构和详述名词词组方式来衔接语篇和布局信息结构。而意义累积多是对固化为术语的隐喻程度较低的名词化(如bicycle sharing)重复使用,而且有过度运用之嫌,令人感到冗余。

(3)隐喻式使用与语体不符。这主要表现在人际隐喻使用方面。语气隐喻主要出现在口语语篇中,其降低了语篇的正式性,制造话语言外之意,大学生作文语篇中语气隐喻显然与议论文体裁相违背。情态隐喻实例中显性主观形式占了绝大多数,这会导致语篇权威性和客观性的降低。

(4)语法隐喻使用意识有待提高。大学生语法隐喻使用总体意识不强(所有隐喻类型出现频率在3%左右),名词化较多也是由于名词化本身就是主要的语法隐喻形式。动词化和过程转换出现频率很低,说明学生还未掌握这些构建语篇的语言资源。在仅有的16例动词化中,14例由因果关系、2例由条件关系转换而来,没有其他逻辑关系和过程的转换。

(三)大学生语法隐喻产出能力的个案分析

研究选取大学生三个写作语篇进行个案分析,进一步展示其使用语法隐喻构建正式议论文的真实能力和存在实际问题。

1.语篇一

语篇一

立场一由多个并列小句组成(is more prevalent,is convenient for,is beneficial to等),这些逻辑关系松散表达具有明显口语化特征。前2句可改为含1个逻辑隐喻和4个名词化的图示使语篇结构更为紧凑:

Current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 the prevalence of bicycle sharing has been seen by the majority of population.

第4小句中using bicycle sharing通过回指重构前一小句使语篇前后衔接,这说明作者在利用隐喻式发挥其语篇功能方面做出了尝试。但这种努力很有限,表现在隐喻式不仅使用量少且,大多是动名词且有误用情况。如bicycle sharing和using shared bicycles糅合一起造成意义表达混乱。另外using属于Liardét所划分的语法隐喻操控第一类即动名词,在一致式到隐喻式的连续统上更趋向于一致式端,而名词use则更趋向于隐喻式端,是更完整重构。教师可鼓励学生利用与动名词对应的更抽象的名词构建语篇,以获得隐喻程度更高表达。

立场一最后2小句含有一个名词化environmental protection,但其逻辑关系没有理清。用一个递进连词和多个名词化可改为一个更清晰的表达:

More importantly, the use of shared bicycles may not only contribute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rough reduction of nature pollution, but also bring us good health, less pressure and good mood.

议题和立场二用一个因果关系动词化make和两个名词化development、inconvenience。主要问题是逻辑隐喻结构混乱(make…are…),隐喻式中仍使用许多一致式(parked、blocked和brought等)导致信息密度没有相应提高。可改为:

Increased bicycle sharing causes jobs crisis in other fields…

The random parking of shared bicycles on the road may lead to traffic jam and inconveniences.

论点语步用显性主观情态隐喻I have an idea和两个动名词decreasing、reducing提出论点,作者成为情态责任的来源,这不符合议论文客观性要求。隐喻式对应的一致式包含有情态动词should,但作者在重构时将其丢失,应该根据新环境将情态动词重构为形容词necessary或隐喻程度更高的名词化necessity。

2.语篇二

语篇二

语篇二开头用了5个名词化和1个过程隐喻(存在转为物质)介绍背景,将因果关系置于小句之内,比其一致式结构更紧凑,词汇更密集。其一致式为:

As the economy develops and more people choose a bicycle rather than drive a car, there have been shared bicycles in our lives in recent months.

作者利用隐喻式的努力虽值得肯定,但其掌控能力仍处于过渡阶段,其较多使用隐喻化程度低的动名词,而sharing bicycle术语表达不当,应为shared bicycle或bicycle sharing。

立场语步用5个名词化和1个情态隐喻进一步阐释论题。之前出现的convenience在立场二中再次出现(maximizing their convenience),作者通过意义累积使语篇前后衔接的努力也值得肯定。但其多次使用sharing bicycle(除术语本身问题外)达到的意义累积造成语篇产生冗余信息。

结论有3个名词化,其中reputation和语法化动词have搭配,其隐喻程度偏低。最后,体现陈述语气的疑问语气隐喻明显削弱议论文论证力度。

3.语篇三

语篇三

背景用1个逻辑隐喻、3个名词化和1个过程隐喻将结构复杂的序列重构为图示后信息高度压缩,结构更加紧凑,逻辑关系清晰。开头环境成分中with由关系项as、事物improvement由过程improve转换而来,修饰语是由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wareness和of组成,但bicycle sharing在小句中作为施动者出现意义偏差,应改为shared bicycle。

作者开篇展露的隐喻熟练度并未保持下来,之后其使用许多and连接的松散小句表达立场一观点,有些小句将第二人称you作为主位,造成语篇口语化色彩浓重。可用几个名词化重构立场一的因果关系网络:

Presently, the easy recognition of shared bicycles in a city has made them the symbol of the city’s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One reason for the widespread use of shared bicycles is their zero emission of carbon dioxide and lower costs compared with other vehicles. Another reason is cycling will be more time-saving than car driving for a short journey since increasing cars on the street may lead to traffic jams and accidents.

此例不仅保留一致式意义也将作者意欲表达而受语言基本功所限未能表达意义通过隐喻式实现,其因果关系更加清晰,词汇更加密集、结构也更加紧凑。名词词组their easy recognition替换原句过程,make更明确表明shared bicycles和symbol二者之间关系,one reason和another reason对原文缺失的逻辑关系进行隐喻性重构。第1个原因中the widespread use总结前文内容使语篇前后衔接,zero emission of carbon dioxide重构过程pours no carbon dioxide,lower costs重构性质cheaper。第2个原因将第1段最后2句合并为一个序列,突出了序列内部的逻辑关系。

立场二第4小句用名词化restriction和关系项because of将一致式重构为结构紧凑图示的做法虽值得肯定,但学习者语言表达有缺陷,可用名词化management和lack对其进一步重构获得隐喻化程度更高的表达式:

The management of shared bicycles is not easy because of a lack of restrictions about its parking areas.

最后2小句可用1个逻辑隐喻和名词化搭建因果关系网络,

Sometimes the placing of shared bicycles in a remote place makes it difficult for users to find their position.

论点语步作者通过情态意义的累积(in my opinion, I think)强化主观性论断,这与语体不相符。而although引导的从句独立成句又造成语法错误。可将前2句合为一个逻辑隐喻小句:

Bicycle sharing owns a lot of advantages in spite of some problems needing to be solved.

最后几句结构松散、逻辑关系不够清晰,也可通过名词化合并为一个小句增强论证有效性:

The joint efforts of the government and companies to make more regulations about the parking area and the improvement of citizens’ qualities can put an end to the parking disorder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bicycle sharing.

四、结 语

语法隐喻作为特有的意义重构的语言资源,需要学习者熟练掌握以进一步提升语言能力。从形式来看,语篇使用的语法隐喻尤其名词化概念隐喻多数是不完整形式甚至是错误形式,表现出过渡性语法隐喻特征;从语篇功能来看,语篇作者没能很好地利用语法隐喻发挥其语篇功能来增强议论文语篇论证有效性和合理性,显性主观人际隐喻使用和语体也不一致。这说明大学生还处于语法隐喻能力发展的过渡阶段。一个可能的解决办法就是语法隐喻及其语篇效应的明晰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只关注学生使用的错误语法形式,更需注重培养其语法隐喻意识,不仅提高语法隐喻的使用频率,还要重视隐喻产出的质量,尽可能使用一致式到隐喻式连续统上更偏向于隐喻式的完整形式。为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法隐喻发展能力,教师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通过分析其使用语法隐喻实例,尤其关注名词化隐喻构建的不完整形式和所使用实例是否在语篇中发挥特定的功能,帮助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充分利用语法隐喻手段进行有效的意义表达。

猜你喜欢

情态重构语篇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双减”能否重构教育生态?
长城叙事的重构
基于干扰重构和盲源分离的混合极化抗SMSP干扰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用四维的理念重构当代诗歌
语篇填空训练题
情态动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