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慢”中提升学力

2021-10-20余仁兵

阅读(教学研究) 2021年12期

余仁兵

【摘要】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场域。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内提升学力,学会学习?这就需要我们“心中有学生,在慢中习得;关注学习需要,在慢中得法;关注思维发展,在慢中生慧”,这样才能让学习真正发生,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力”。

【关键词】提升学力 慢中学 慢中得法 慢中生慧

一节课教师应该教什么,教多少?我们总认为提高课堂效率,就是在40分钟里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教师往往一味求快,整个课堂教学节奏很快,殊不知这样的课堂看似教给学生很多,学生却往往一知半解。那么,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内真正学有所得,提升“学力”?这就需要我们立足学生实际,心中有学生,控制好教学节奏,在关键处慢下来。

一、问题的提出

以笔者执教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急性子顾客和慢性子裁缝》一课为例。课文以故事主要人物作为题目,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急性子顾客迫不及待地想要穿上新衣服,4天内不断地变换要求;慢性子裁缝却没有一点儿不耐烦,始终不慌不忙地回应。整个故事妙趣横生,读来让人忍俊不禁。同时,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作为第一课教学,教师该如何落实语文要素,合理选取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呢?基于此,笔者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第一是认识“箱、夸”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缝、夹”,会写“卷、货”等7个上下结构的字。第二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厘清顺序,提取关键信息,填写学习表格,初步了解故事内容。旨在通过本课时教学来引导学生读好课文,学习生字,掌握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并通过习得的方法自主学习,完成表格,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学会按照时间顺序、抓住关键词语、有条理地复述故事,为第二课时生动、有趣地复述课文做好铺垫。

导入时,教师通过谈话引出“裁缝”一词,学习多音字“缝”,进而出示课题,并引导学生质疑解疑,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激活学习动力。初读课文时,给予学生充分时间自读课文,学习生字,巩固运用根据意思辨别多音字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时,由扶到放,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提取关键信息填写表格,既教学生以方法,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这样借助表格这一支架,进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也培养了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按笔者预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的设计能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掌握方法,让学习有效发生,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但笔者上完课却发现,现实与理想还是有差距的:首先,学生的自主学习没有真正地得到落实,教师没能关注到全体学生的发展,课堂只成了少数优秀学生的舞台;其次,有些教学环节显得操之过急。特别是对于慢性子顾客的反应,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找不到时,都是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下才提取出关键信息的,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课文中慢性子裁缝有句话说得好:“知道您是个急性子。依我看,我做的活儿最适合您这种性子的顾客啦。”我们教师也要像慢性子裁缝一样,要在关键的地方慢下来,选择适合学生的方式,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能学会学,让学习真正发生。

二、问题的解决

(一)心中有学生,在慢中习得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就要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要慢下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在让学生提取关键信息、找出“慢性子裁缝的反应”时,教师只关注了让学生通过找出慢性子裁缝的语言来提取关键信息,自认为很简单,殊不知有些学生对于“慢性子裁缝的反应”这一问题本身就是一知半解的,也就是说,我们在备课时并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自认为这个问题很简单,应该没有问题,急于赶进度,一味地让学生自主阅读圈画,最后因为学生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務而草草收场。反思这一教学环节,此时最好能够慢下来,再花一点时间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厘清问题,回顾习得的方法。特别是对于难以理解或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教者要放慢教学的节奏,把学生放在首位,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慢”中学,学在关键处,这样学生才能根据习得方法在课文中提取出关键的词语,找出“慢性子裁缝的反应”,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不会到会,真正习得方法。同时,我们在设计问题时也要“蹲下身子”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去思考教学。要“心中有学生”,只有“蹲下身子”去看,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适合学生,才能让学习真正发生。

(二)关注学习需要,在慢中得法

让学习真正发生,我们还要从关注问题的答案走向关注学习的需要。课堂上,教师过多地关注问题的答案,要求学生提取的信息一定要和自己预设的一样,只满足于答案是否正确,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需要。这节课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是方法的习得还是问题的答案?教师应紧紧围绕语文要素,真正做到一课一得。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先借助表格,梳理顾客和裁缝在几天里的不同要求和表现,再有序地复述故事,本课时则是教给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如在教学裁缝的反应这一环节时我们放慢脚步,在教给方法的同时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学会运用。

教学环节如下: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次。老师请两位同学读一读课文第1-13自然段。

(指名两位学生分角色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师:面对顾客的要求,慢性子裁缝的反应是什么?我们再来读一读裁缝的话。(出示裁缝的话)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裁缝在做什么?

生:裁缝在说服顾客在他店里做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