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智相融理趣兼得
2021-10-20赵宏梅朱玉忠
赵宏梅 朱玉忠
【摘要】统编教材中安排了相当数量的寓言故事,为我们在小学进行语言建构、思维训练提供了抓手。在寓言教学中,我们要循文而教,呵护童心,激发童趣;要复现情境,角色体验,培养情趣;要由表及里,修身导行,唤醒理趣;要读写共生,多元表达,充盈智趣。“趣”是对儿童本位的尊重,是对寓言故事教学的诗意守望。
【关键词】寓言教学 童趣 情趣 理趣 智趣
寓言是一种用故事来寄寓道理的文学体裁,它情节简单,内容有趣,人物传神,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发展心理学指出,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阶段,尤其低、中学段更是其思维转变的关键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寓言,兼有具体性和抽象性两方面的特质,恰好符合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对学生的心智启蒙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应引领学生走进寓言宝库的大门,在一个个情智相融、理趣兼得的学习活动中,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引导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汲取精神养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一个寓言故事单元,单元主题为“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本单元编排了4则寓言故事,“语文园地”版块的“日积月累”中安排了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語,“快乐读书吧”版块中又推荐了相关书籍。丰富多样的学习素材,为学生认识和了解寓言打开了一扇窗。
一、读出童趣:因文而异,焕发童心
孩子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寓言故事中那奇妙的故事、奇特的人物,都给孩子们新奇之感,激发着孩子们探索的热情。我们要呵护这份纯真,挖掘教材特点,循文而教,引导孩子穿越时空,纵论古今,在追寻科学与人生哲理的路上,焕发童心,不失童趣。
本单元的四则寓言故事,涵盖古今中外,且文体多样。《守株待兔》是一篇文言文形式的寓言故事,《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是现代文寓言故事,《池子与河流》是一首寓言诗。不同文体、不同样式、不同风情、不同味道,学生读来趣味盎然,充分感受寓言的样式之趣、情境之趣、表达之趣。寓言有教化功能,我们要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在充满童真童趣的朗读中,以情入境,借助故事学习语言、理解语言、内化语言。
1.诵读+涵泳。《守株待兔》是一篇文言文,言简意赅。“涵泳工夫兴味长”,我们抓住三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特点,重基础,重学法,重视强化充满童趣的诵读,引领学生感受文言文的精妙。教师通过范读、领读,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节奏、语气,感受文言文的音韵之美;在展示读、表演读中,学生感受文言文的故事之趣、意蕴之深。如指导学生诵读“宋人有耕者”一句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像讲故事的开头“很久很久以前……”一样,读得慢一点,辅以神态和动作,读得摇头晃脑亦可。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插图和自己的想象,想象宋人见到兔子撞死,守着树桩等兔子等画面,读出浓浓的故事味儿来。
2.诵读+表演。《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我们的朗读指导就可以有层次地进行:一读抓住文中体现神态、语气的关键词;二读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三读揣摩人物心理,补充表情动作,将课文延展为趣味横生的课本剧。这样,在诵读、表演中,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层层推进,加深对故事的理解,感受寓言的独特魅力。
3.多种形式的诵读。略读课文《池子与河流》的教学,则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抓住诗歌的特点,从诗的结构、排列、断句等入手,以读为主线,采用自由读、分角色读、男女生互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充满童趣的朗读中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了解人物的想法,走进人物的内心。
本单元的“快乐读书吧”版块不仅推荐了经典的寓言故事,还提示了学习寓言的方法。笔者将“快乐读书吧”版块前置,与课文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由课内的读走向课外的读。学生四人为一组,自读、互读、共读,分享交流阅读寓言故事的方法和阅读的收获。我们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合作形式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如“读书小报”“课本剧表演”“奇人竞猜”等。这样的读书活动,活泼有趣、寓教于乐,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阅读体验,又帮助他们学习古代哲人的处世之道,积累前人的智慧,提升学生的心灵境界。
二、讲出情趣:角色体验,感同身受
寓言故事内容短小精悍、情节有趣夸张、人物性格鲜明,我们要引领学生走进寓言情境中,化身故事中的人物,开启角色体验,随着情节发展感受心理、认知、情感变化。情境学习理论指出,只有包含了情境信息的知识才是可迁移的知识。因此,教师创设充满儿童情趣的讲故事情境——“小书虫讲坛”,调动学生讲故事的积极性,在故事讲述中,进行角色体验,由简单重复,到创造表达,变“要我讲”为“我要讲”“我想讲”,真正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丰富积累,培养语感。
1.习得方法,学讲寓言故事。《鹿角和鹿腿》一课书后习题二是“根据下面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教师可以结合此题引导学生学习怎么讲好寓言故事。初讲故事,要讲得有条有理。概括能力是中年段学生的重要语文能力,因此,教者引导学生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借助习题中的两组6个关键词,对故事情节进行简单叙述,为具体、生动地讲好故事作好铺垫。再讲故事,要讲得绘声绘色。讲好故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寓言的理解,也提升了他们的复述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品词析句的基础上,指导他们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诵读体悟,将书本语言学习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辅以语气、语调、动作、神态,把故事讲得活灵活现,充满感染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发现了鹿两次说的话非常值得推敲,第一句话中有两个感叹号和两个“多么”等词语,让人感受到鹿非常欣赏自己的角,非常自豪;而第二句话中的感叹号却让我们感受到鹿的心情很不好,尤其从“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这些神态中感受到他对腿很不满。学生抓住这两处语言和神态的对比,讲故事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了那只鹿,一会儿很陶醉,一会儿又很难过,欣赏角的时候转起了圈,看到腿时眉头一皱嘴一噘,把鹿前后心情的变化充分展现了出来,讲得活灵活现。
2.运用方法,会讲寓言故事。本单元“语文园地”版块中的“日积月累”有9个由寓言故事而来的成语,课前让学生自主了解并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用课上习得的方法来练习讲演。教师利用每节课的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走上“小书虫讲坛”:有的合作讲演《井底之蛙》,一人扮青蛙一人演小鸟,十分有趣;有的合作讲演《自相矛盾》,还用纸盒做了道具“矛”和“盾”,让人眼前一亮;有的甚至还有模有样地演起了邯郸学步的样子,让人捧腹大笑。在小小讲坛上,孩子们诵读、理解、创编、展演,以个性化方式感悟寓言内在情感,体会语文学习之趣。
三、悟出理趣:由表及里,修身导行
舒新城先生强调,语文学习要与生活相联系,“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内容第一要件是与儿童的生活有直接关系,因此,不可不多从儿童生活的环境中取材。”
寓言教学以学生读懂故事为表,理解寓意为里,联系实际为真。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尚且有限,从具体的故事情节走向抽象的、更具思维深度的哲理思考,这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本单元非常注重阅读寓言的策略性指导,课后习题、“交流平台”及“快乐读书吧”,都提示了阅读寓言要注重联系生活领悟道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感知故事的过程中强化体验,用生活中的经验认知对比故事中的情节,在有趣的、理性的、思辨的明理活动中,感受寓言蕴藏的深刻道理,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抽象思维、创新思维等能力。
1.联系生活,纠错明理。《守株待兔》一课拓展链接了《南辕北辙》一文,这两个寓言故事中各有一个主人公,他们的行为都引人发笑,结局都引人深思。教学时,教师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了小哲学家“寻错明理”活动。学生阅读两则寓言,探究《守株待兔》中的宋人和《南辕北辙》中的坐车人二者的思维方法错在何处,因何而错,以及如何纠错,然后联系身边事、身边人,进而揭示寓意,从中得到启发。
2.联系生活,对比明理。《陶罐和铁罐》一课的拓展链接是《北风和太阳》,仔细研读,不难发现,这两则寓言都是以“对比”的方法来推进故事情节发展,从而揭示寓意。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故事中的“对比”,通过横向比较寻找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纵向对比寻找人物的不同结局。学生通过求同比较,发现这两则寓言故事写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最后获得不同的结局。在对比中,学生通过联系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从而发现这两则寓言的寓意都是:“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价值,我们应该学会正确地看待别人和自己。”
3.联系生活,辩论明理。俗话说“理越辩越明”,在教学《鹿腿和鹿角》时,教师启发学生紧扣书后习题第三题,开展“小哲学家辩论会”:究竟是“美丽的鹿角重要”还是“难看的鹿腿重要”?学生通过充分的思辨,不仅学会了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还明白了要辩证地看待问题,从而深刻地理解了故事寓意。教学略读课文《池子与河流》时,教师在学生充分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了解了池子与河流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结局,那么,你更赞同哪一种观点?说一说你赞同的理由。”学生通过联系生活,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用辩论的方法,以更开放的视角对寓意进行自学、自悟、自得。而在辩论的过程中,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成为学生健康审美情趣和高尚道德情操形成的引领者。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辩论做了总结:“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不应安逸清闲,虚度年华,而应胸怀大志,为自己的人生增添光彩。”
四、写出智趣:读写共生,多元表达
只读不写,阅读中的诸多思考及灵感可能会瞬间消失,非常可惜。紧抓寓言的本质特征,将“写”引入课堂,“读”与“写”相互作用,和谐共生。让写作从以往的“应试”走向“应世”,才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发现寓言智慧,实现言语智能的不断提升。
教学《守株待兔》一课时,可以布置这样的选做作业:写一写宋国人是怎么笑话这个农夫的;和同桌试着将《守株待兔》写成白话小故事。如有的学生写道,“宋国人听说了农夫守株待兔的事,都不禁哈哈大笑。他们说:‘兔子怎么可能天天撞到树桩上,这只是一个巧合罢了,整天只想不劳而获,最后啥也得不到了吧!”还有的同桌合作把40字不到的文言文编写成了一篇300多字的精彩小故事,还配上了精美的插图,真是有声有色、有情有趣。通过这样多样化“写”的练习,鼓励学生或扩写,或大胆编写,有层次、有梯度,既能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又能深化学生的阅读感悟。在教学《陶罐和铁罐》《鹿腿和鹿角》时,笔者相机结合本单元“语文园地”版块中的“词句段运用”,引导学生学会变换提示语位置,抓住动作、神态等写好人物的对话,使提示语也能传情达意。《池子与河流》一文几乎通篇都是对话,笔者就引导学生用前面学习的方法,也给池子、河流的对话加上生动的提示语,更好地理解池子、河流的形象,并在语言实践中内化表达方法。
笔者还引导学生创编寓言,鼓励学生对寓言作多元理解和个性化表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動性。如有的学生续编了寓言故事《农夫和蛇》,告诉我们“恩将仇报、忘恩负义的人也不会有好下场”;有的学生创作了寓言故事《大船和小洞》,告诉我们要“防患于未然”;还有的学生把寓言故事《滥竽充数》新编为《滥唱充数》,告诉我们“不能不懂装懂,要虚心学习”。他们创作的一篇篇寓言故事虽然文笔稚拙,却充满了儿童的智慧和情趣。
“趣”是对儿童本位的尊重,是对寓言故事教学的诗意守望。我们要将寓言故事的表达与生活情境相结合,在充满童趣、情趣、理趣、智趣的寓言教学中,感受和体会语言表达的多样性,逐步由表及里,由现象探究缘由,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思考问题的一些方法,懂得生活中的一些道理,开启学生认知世界的新征程。
(作者单位:赵宏梅,江苏省仪征市实验小学东区校;朱玉忠,江苏省仪征市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