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新课改下教师有效提升驾驭课堂能力的认识

2021-10-19魏宏杰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3期
关键词:实验能力专业素养教育理念

魏宏杰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提高教学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提高教师自身知识和思想素质,研究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实验动手能力,以及切实开展教学反思等方面,来探讨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

关键词: 专业素养  教育理念  教学模式  实验能力  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新课程下上一堂好课起码要达到如下基本要求:①有意义。②有效率。③生成性。④常态性。高中教师为实现新课程目标如何有效驾驭课堂,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值得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提高教师素养,拓展教师智能结构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有现代科学素养,要有广博的知识和精深的职业技能。

1.专业基础知识。教师要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化学发展趋势、最新科研成果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相关学科及其他学科知识。了解一定的物理、数学、生物、地理等知识,熟悉这些学科有关内容与教材中相结合的知识点,并能加以延伸、应用。

3.生活、生产、材料、环境、能源、人口等社会性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对生活、社会的作用,学会关心自然环境,关心社会发展,激励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为社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4.实验操作技能。教师不但要熟悉掌握规范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且要有对一些实验进行创造性改进的能力以及进行实验研究与设计的能力。

5.现代教育技术知识。要掌握计算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学会制作课件、软件等。

6.课堂管理调控能力。不仅要管理课堂教学,还要有组织综合活动课和开展班级课外活动的能力。

二、更新教育理念,适应课程改革要求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鼓励并指导每一位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注意营造民生、平等的学习氛围,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合作。

强化探究的教学理念。通过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知道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理解知识体系。

形成关注社会的教育理念。从生活走向课堂,从课堂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在新教材中体现得较为突出。

树立发展性评价理念。更新原有的评价观。

强化教书育人的理念。培养能分是非、明善恶、有责任心、遵纪守法、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这是教育的根本要求。

三、优化情境教学,创设新颖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中的录像、录音、参与社会实践的活动、网络化的学习资源等都是有助于创建学习者理解学习内容的基本手段,均属于情境创设的范畴。

1.生活展示法

让学生在生活的不经意中发现、感悟科学的道理,培养细致的观察习惯和能力;反过来又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和服务于社会与生活。

2.史话激励法

“化学给人知识,化学史给人智慧”。耐人寻味的史话故事中,前人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惊人的想像力都会深深地吸引并激励学生。

例如铝从身价百倍到进入普通百姓家,归功于两位当时年仅二十二岁的大学生霍尔和埃罗,他们各自发明了电解法炼铝的可行性工艺。

3.矛盾揭示法

矛盾揭示法是指教师利用隐含于教学中的矛盾因素,或学生已有认知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设计矛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积极思维来解决矛盾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矛盾的引发或冲突的再现,使学生产生企盼、渴知、欲答不能、欲罢不忍的心理状态。

4.问题设置法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学习的对象产生注意,增强学习针对性,在心理上形成一种预期,由此激活与学习新知识有关的原有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对学习活动起到积极的定向作用。

5.媒体处理法

教学媒体通常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两大类。整合各种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还能保持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加拿大著名的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说:“媒体是人体的延伸”。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能把那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到的现象,不易实现的实验,通过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通过学生的感觉器官,在短时间内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创设教学情境,既要考虑适时性、针对性、启发性,同时要兼顾问题本身的性质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思维特点,并适时启发、点拨,使问题在情境中得以解决,从而使学生分析、理解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科动手能力

1.注重实验过程,激发探索意识

戴安邦教授指出:“化学实验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实验过程中,往往会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情感效应,促使学生由暂时的好奇心转化为稳定的探索意识。实验过程中往往也会伴随着挫折和困惑,这正好使学生初步体会科学研究的曲折性,感受在困难中探索,体会探索后成功的喜悦。

2.挖掘实验内涵,创设探究情境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回归生活、让课堂与生活相连,是新课程下教学的基本特征,只有植根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课堂,才是具有深厚生命力的课堂。

无数事实证明: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实验获得的观点或知识会深深地扎根在他们心中。新课程标准中多次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词来刻画这一活动水平,就足以显示其对知识形成过程的重视程度。

4 重视课后反思,促成教師专业成长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课后反思是课前反思和课中反思的继续和升华,为今后教学提供重要的指导;课后反思有课时反思、专题反思、模块反思等。课时反思是从单从一节课的角度反思教师教学策略的合理性和学生学习的适应性,即反思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专题反思是指从本专题在模块中的地位反思教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是否与学生学习相一致;模块反思是建立在模块与模块之间,反思模块教学之间“三维目标”的传承,反思教学过程中化学课程标准在不同模块教学中的达成情况。

“教无定法,贵在教法。”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而这种艺术的表现手法没有固定的公式可循。只要我们勤于探索、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就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魅力,提高教学实效,就能有效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促使自身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利国,新课程下的好课堂要有生活信息,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8

2.吴良根,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及其策略,中学化学,2011.1(20210930)

猜你喜欢

实验能力专业素养教育理念
有效开展初中化学分组实验的策略
论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
探究培养高中生化学实验能力的策略
初三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策略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当下如何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养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