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分组协作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
2021-10-19莫雪莲
莫雪莲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国计算机课堂发生了一些变化。就从目前的中等职业教学现状中可以看出,计算机这门学科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不仅提高不了教学效率,学生的兴趣也会逐渐消耗殆尽。而新政改革标准背景下要求对教学模式进行更改,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找到相应的解决策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分组协作式;中职;计算机
当前其他科目教学环节中都会采用分组协作式教学,因为此种模式的出现不仅可以合理地分配教学任务,还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使得学生学到丰富的知识。而在中职院校,由于之前课堂上一直采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型的地位,学习能力低下。而分组协作式模式的出现,可以将之前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加以突破,让学生不在畏惧老师,好好学好相应内容。
一、利用分组协作式,制定分组学习内容
在中职院校的计算机这门学科中,教师如果在课堂上融入分组协作的模式,最为重要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将学生分配成不同的小组。小组内部的实力呈现出均衡的状态,通过合作交流的模式去探索自己所学的知识。这种模式的出现受到教师的欢迎,因为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除此之外,小组合作模式的出现是否与学生的质量有关,这需要教师对现阶段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以此来保障小组分配的合理性。而此时教师在利用观察法对其进行观察时,可以有效地得出合理的划分小组,帮助学生学好计算机这门学科的知识。
比如说:教师在为学生讲述《计算机网络》这一内容时,教师首先会让学生对这一项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教师一定要掌握学生状况,尽可能让能力相当的分到一个小组,自然也可以从学生兴趣出发,但是一定要以学生能力基础上进行划分,以此来保证每个小组内部的差异性不相上下。而教师在分组时也要让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根据组内的实际状况来制定出合理的学习目标。为了可以让学生对这些内容感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开展小组比赛,似的学生的能力在小组内部得到质的飞跃。
二、利用分组协作方式,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由于计算机这门学科的操作性比较强,教师在教学的环境中不应该只是让学生学好理论知识,也不能放弃学生的实践环节。虽然浪费时间,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把学生看成一个小主人,发挥学生的作用之后,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再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进行实践环节。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进行练习,那么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会得到正确的指导。如果课后学生不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反思,单纯学习理论,会让学生遇到各种问题,如果能力得不到提升的情况下,兴趣也会逐渐被大量的知识消耗殆尽。
比如说:教师在为学生讲述《计算机基础知识》这一内容时,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做好课堂上的引导者,学生在学完理论知识后也应该进行实践。由于课上的时间有限,教师可以抽出十分钟时间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演示,制作出学生所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在进行评价。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一定要凸显学生为主体的地位,以学生为主要目标,让学生去思考自己想做的东西是什么?不要给以学生限制,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
三、利用分组协作式,完善评价体系
分组协作式教学模式的出现除了注重教学环节的内容后,也应该对成果进行相应的评价。具体来说,当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内容进行学习后,教师要对小组内部的结果进行一个总结和分析。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不足,并且告知学生方案进行改正。当小组内部的成员都按照相应的规则完成内容后,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得到调动。所以这种模式的出现,不仅可以构建一个良好的竞争范围,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这门学科的认识。这个时候学生的评价出现也可以成为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反馈环节,让教师通过反馈认识自己的不足,改善教学方向,使得学生在下一节课会得到更好的教育。
比如说:教师在为学生讲述《photoshop》这一内容时,就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展开比赛。由于课堂有限,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完成这一内容,将作品发到相应的平台上,教师进行检查。在下节课的时候对小组内部的成员进行评价,再通过小组内部成员的反应来改善自己的方案。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计算机教学环节中教师合理地将分组协作式教学模式引入課堂,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弥补自己不足。而中职学校在运用此种模式进行教学时,突破原本课堂的局限性,对于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冯艳芬.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1,5(4):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