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的“粮食经”
2021-10-19
一粒稻谷一滴汗水,一盤米饭一段艰辛。品读古诗词里的“粮食经”,勿忘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未闻鸡鸣就开工
唐代诗人颜仁郁在《农家》中写道:“半夜呼儿趁晓耕,羸(léi)牛无力渐艰行。”天还没亮,鸡都没有打鸣,农夫就喊醒了沉睡中的孩子,要一起趁早去干农活。你看,就连那头老牛都有气无力地拉着犁,在田里艰难地走着,更别说这个刚从睡梦中醒来的小孩儿有多么累了。不论大人、小孩儿还是耕牛,都起早摸黑去劳作,是非常辛苦的。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底层劳动者的关切与同情。
烈日当头不停工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观刈(yì)麦》,描写了一家三口冒着酷暑抢收麦子的情景。诗中这样说:“妇姑荷箪(dān)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抢收季节,不误农时,一家三口全出动,大的大,小的小,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协作配合,可见他们劳作之艰辛,以及对于麦子的万分珍惜。即使他们的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力气用尽了,也不休息,因为不想耽误了农时。
唐代诗人李绅写过两首《悯农》,其中一首描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劳作的场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正午时,日头毒辣,农民伯伯还在太阳下耕田、锄苗,汗珠都滴进了泥土。为此,诗人感慨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叮嘱人们要珍惜粮食。
辛勤劳作肚子饿
李绅的另一首《悯农》,写出了农夫的另一种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在诗人所处的年代,耕田种地的农夫依旧吃不饱,穿不暖……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农夫的同情,还有对当时社会的控诉与批判。
忙里偷闲苦作乐
宋代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则描写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劳动场景:“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初夏时节,男女老少,各司其职,团结协作,有条不紊,营造出一片平静祥和、安宁有序的劳动氛围。尤其是孩子们,虽不会耕田除草,不会纺纱织布,也不会当家理事,但他们并没有闲着,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着大人的模样种瓜呢。因为天天生活在乡村,孩子们耳濡目染,学会了许多农事技巧。这首诗还有一种理解,孩子们不仅是学种瓜,更像是在玩游戏,以此为乐。看着淳朴、天真的孩子们喜欢劳动,在劳动中得到快乐,这对辛苦耕种的农民,何尝不是一种安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