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外及内”提升新手教师的专业水平
2021-10-19王欣
王欣
随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提出,我国进入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要想实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必须在教师专业发展上下功夫。10年前,我园就面临巨大的教师队伍专业化的问题。那时我园成立不久,一线教师的平均年龄仅有20岁,而且77%都是入职仅满一年的见习期教师。班级内部呈现“新带新”的状态,也就是刚工作一年的教师在独立担任班长的同时,还要带领更新的毕业生成长。所以,教师队伍的培养自然成为了我园工作的重中之重。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源自扎实持续的行动、科学的教育思维和良好的学习方式。于是我们从教师的行为、观念、学习方式入手,帮助教师在职业初期就打下夯实的基础,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助力,实现新手教师到专业教师的蜕变。
“凶巴巴的老师”
—— 教师行为方式调整
案例再现
户外活动结束了,大班幼儿随教师有序地往班里走,这时航航小朋友从队尾跑到队前,紧紧抱住刚毕业的小张老师的腿,并大声地说:“小张老师!”只听小张老师厉声道:“你别抱我的腿,回队站好!”
这一幕被我偶然看到,于是我带着疑惑开始关注小张老师的带班情况。
餐前准备环节,我来到了小张老师的所在班级,只听小张老师在严肃地提醒着幼儿:“我刚才提的什么要求,你没记住吗?”“说你呢,想想你应该干什么?”教师的严厉并没有让幼儿安静下来。于是小张老师气冲冲地走到孩子面前没收了他的玩具。猛地一抬头小张老师看到了我,顿时红着脸低下了头。
分析反思
我当时没有批评小张老师,也没有愤怒,更多是心急。我在思考:这类现象是否经常发生?其他新教师的表现是什么样的?教师管理方式简单粗暴的原因是什么?我们立即展开了调研,通过调研发现,新教师普遍在常规管理和师幼互动上存在问题,年纪轻轻的他们面对一团乱的幼儿手足无措,无法将书本上学习到的抽象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急于“树立威信”让幼儿听话,又缺少可模仿的老教师的榜样,更缺少有效的规范的指导幼儿的语言体系,于是本能地采用了这样的做法。
上述问题是新教师普遍困惑且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他们的困惑,我们考虑到,都说“思想决定行动”,但是行动反过来也能塑造思想,而且这个问题影响较大,亟待解决,所以必须先调整行动。于是我们开展了“规范教师用语”的活动。
调整策略
为了帮助更多新教师行动有指南,我们决定汇编一本《教师教学组织用语指导手册》,让手册成为教师可模仿的榜样。在手册中,我们明确指出哪些用语是不正确的、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指导幼儿活动。
在汇编手册时,保教干部事先有目的地收集了入职初期教师在各环节中的问题用语,依托这些实践中的真实事件,再引导教师分享成功的案例,与全体教师共同分析如何更好地运用语言引导幼儿的适宜行为。教师在反复的讨论中,明确了幼儿的年龄特点,也了解了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特定情境的组织用语。
规范用语的编制为教师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有效调整了教师的行为,进而带来了幼儿状态的改变,师幼互动的质量更高了。教师的心态也发生了转变,他们在工作中越来越能够保持积极正面的状态与幼儿互动,也在工作中体会到职业的幸福。
“文艺演出为了什么”
—— 教师观念调整
案例再现
根据年度工作计划,我园“六一”活动为文艺演出,各班早早就开展了节目排练。在了解各班所准备的节目后,我们发现了一个共性的问题,即教师普遍局限于为演出而排练,没有发现本次活动真正的教育价值,缺乏目标意识。而且大部分年轻教师反映没有演出经验,不知道怎么编排,所以都是从网上找的,觉得还行就选用了。
分析反思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教师能力缺失的原因,但本质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有问题,他们缺乏从教育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教育观念是行为核心,它可以切实改变教师的工作状态,提升教师的工作质量。
于是,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对节目进行逐个分析,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教育观念的不足。在分析过程中,教师们发现了问题,比如,“三句半——庆六一”的内容是直接从网上下载的,演着演着教师自己都发现“这个节目不符合咱们园的实际和幼儿年龄特点”;又如,在要观看小班教师从网上下载的一个舞蹈节目时,该班教师主动举手说“这个节目不用看了,对小班孩子太难了,我们得改改……”
调整策略
如何调整教师的教育观念?我想唯有不断反复强化。在每次开展活动前,教学管理者都要引领教师从教育专业的角度、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思考活动的教育价值,日积月累,来养成教师的思维观念和思维习惯。
比如在上述案例中,通过研讨教师明白了“三句半”可以落实语言领域教育目标,内容的编排应贴近幼儿的生活,要引导幼儿用恰当的艺术形式表现自己的生活,于是,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修改“三句半”……由于演出内容贴近幼儿生活,语言押韵、朗朗上口,幼儿的创造性和表现欲被调动起来,精彩的演出得到了全园小朋友及家长们的好评。
再如,由于园所装修全园幼儿暑期不来园,教师普遍认为“可以休一个轻松的暑假了”,果真如此吗?幼儿在家时就没有教育价值可挖掘吗?于是我们再次教研,请教师分析“暑期在家幼儿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家长会面临哪些家庭教育问题”,问题的提出和讨论使教师意识到这将是一次很好的家园共育的契机。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教师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制定了“宝宝暑期小任务”,引导幼儿过一个作息规律而有意义的暑假。
就这样,通过在各种活动中一次次的反复引导、一遍遍的强化调整,教师的思想观念开始逐渐走向科学化,已经能够自主地、有意识地在活动中以教育视角、儿童视角、儿童发展需要来思考设计各类活动了。
“我是从网上找到的答案”
—— 教师学习方法调整
案例再现
一次教研观摩活动,小刘老师开展了数学分类活动,在观摩的过程中,老师纷纷议论起来:“这是分类活动吗?”有的老师还找来相关书籍寻找“分类”这个数学概念。可是面对质疑小刘老师大声念出了她所认为的“分类”概念。
大家面面相觑,眼光转向了保教干部,试图寻找一个相对正确而权威的答案。于是,我问了小刘老师一个问题:“你的分类概念是从哪里找到的?”“百度!”小刘老师自信而肯定地回答道。我接着问:“有谁经常上百度查找教学相关内容?”职初期的教师全部举手。我又问:“是否进行过信息筛选?”老师们却反问道:“不是好的东西才传到网上吗?”我再问:“谁经常查閱专业书籍?”只有两三个工作在3~5年的教师举手。我问这几位老师:“你们为什么选择专业书籍?”他们答道:“专业书籍的专业性更强。”此刻,我请教师打开林嘉绥教授编写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朗读分类概念,请大家分析,为什么两个答案不一样?结果是小刘老师找到的答案倾向于社会学角度,而林嘉绥教授的概念是数学概念。
分析反思
“90后”教师是伴随网络成长的一代,已经形成了事事上网的生活习惯,严重依赖网络信息,并将这种生活习惯迁移到了工作上。而且,盲目轻信的背后也反映出教师专业知识的匮乏,知识的匮乏使她们无法正确判断。
调整策略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将“终身学习”列入职业标准,而拥有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有助于教师可持续的专业发展。于是,我园建立专业导读机制,即保教干部根据职初期教师的发展需要,有目的地为教师选择、推荐图书,并指导其阅读;结合实际教育工作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带动教师边阅读边思考。同时还引导教师辩证地看待网络内容,察觉到其混杂性,多利用官方网站和学术书籍,再结合一些信息筛选的方法,如多方对比、对照权威文件等,引领教师会阅读、能分辨、巧借鉴,达到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预期效果。
调整行为、革新观念、学会学习,用专业知识提升教师能力,方能铸就新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如今我园已建园10周年,10年发展伴随学前教育一期至三期行动计划的发展与落实,曾经的新手教师已成为园所骨干,我园也于2017年被认定为北京市市级示范园。其中,12名新手教师成长为北京市朝阳区骨干教师和区拔尖人才,她们在专业成长道路上自信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