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尝”更合适?
2021-10-19王忠明
王忠明
一些老师思考问题时受“二分法”影响,容易做出非对即错、非真即假的判断。从本案例来说,我认为能否设置“嘗”的环节不应是思考的重点,而应跳出“二分世界”,根据幼儿的发展方式和特点做“恰到好处”的教育。
片面考虑“尝”给幼儿带来的安全隐患,而让幼儿失去“尝”的机会,可能会让幼儿对自己探索世界的方式产生怀疑,得不偿失。再者说,若按此逻辑,“闻”这个环节也不可为,很多化学液体直接闻也会对身体产生影响,甚至引发生命危险。既然不可以用“一把尺子”衡量幼儿,那我们也不应该用“一把尺子”去判断教育。所以,我们思考的重点应该是怎么“尝”更合适,而非“可不可”尝。
◆ 教育目标决定教育环节的设置
教育环节的设置与教师设定的活动目标息息相关。案例中教师所设定的目标是“从三杯液体中找到水”,仅从这个目标来看,活动过程中不需要设置“尝”的环节。因为幼儿通过观察、比较便能确定牛奶与其他两杯液体的区别;再通过“闻”找到白醋,从而判断最后一杯即是水。
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也可能模仿“闻”的环节,在生活中去闻一些不明的液体,危害身心。因此,在幼儿具备“小苏打与醋会发生反应”的经验基础上,建议将小苏打选为辅助材料。这样,幼儿只需要通过操作、观察、比较便可找出水。可见,上述两种情境中,都不需要“尝”的环节便可达到教育目标。
◆ 把握“尝”的契机,学会自我保护
尝、闻、摸、看作为幼儿感知世界的基础方式,本身并没有错,活动中设置“尝”“闻”等环节,正是向孩子渗透不明液体不可尝、未知液体不可闻以及学习自我保护的教育契机。
在活动准备上应为幼儿提供安全、适宜的材料供幼儿探索。在幼儿顺利完成任务后,可创设一个能引发幼儿思考的情境,如为幼儿提供三杯不明液体并提出思考问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辨别出这三杯液体是什么,请你说一说为什么”。
幼儿各抒己见时教师需敏感捕捉幼儿的言语信息。当幼儿说“闻一闻就知道”“尝一尝就知道”时,再次抛出问题:“直接闻会不会有危险呢?直接尝会不会有危险呢?为什么?”促使幼儿深度思考这一问题。此时便是渗透不明液体不可尝、不可闻,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保护自己的重要契机。
我们发现,“尝”和“闻”都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作为教育者不能“一刀切”的将此环节滥用或省略。而应结合教育目标和实际情境,灵活安排,让“尝”和“闻”应用得恰到好处,以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